初春养生预防疾病有哪些
初春2月,天气还是有些微冷,在日常养生要注意预防疾病,初春养生预防疾病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答案。
初春养生预防疾病
1.脾胃病
每年春节前后,来自各地各大医院的信息均提醒,突然暴饮暴食最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腹胀事小,造成肠胃绞痛,胰腺炎、酒精中毒等,还可能要人命。
都知道吃多了不好,但是又禁不住诱惑、挡不住劝酒。怎么办?
从中医角度来说,过食容易引起胃火,出现腹胀、泛酸、口苦、便秘等症。
最好的灭火员是维C水果和苦味菜。胡立明解释,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同时,胃火重的人口苦,此时吃点苦味菜可以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而且苦味菜多寒凉,可败火。此外,久坐容易引起便秘,所以还要多动少坐。
已经出现轻微肠胃不适怎么办
腹胀、腹痛可以用揉腹的方法。用手掌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腹部做圆周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8次。但餐后不要马上揉,容易加重腹部的不适感,甚至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急性胃胀胃痛时可试试擦两胁。将双手小鱼际搓热,双手沿着肋骨下方向中间胃部往返反复擦揉,这样可以起到快速止疼的作用。另外,从大腿的外侧直到脚踝处有一条胃经,大腿内侧到脚踝有一条脾经,将双手手掌根搓热,从上往下、一内一外,双手同时往下搓,遇到有疼痛、酸胀点就可以在此处按揉一下,这招搓腿功可以保护脾胃,促进脾胃运化。以上这几招,饭前空腹做效果较好。
2.心脏病
二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从年前过于拼命的最忙状态突然过渡到节假日吃喝玩乐的最闲状态,就算平时体检无异常的中年人,身体一时也无法消受,容易出意外。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控制,饮食高热量,睡眠不规律,往往加重原有的疾病,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节后,乍暖还寒时,又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特别是老人,抵抗力较差,如果出现慢性呼吸道感染,心脏超负荷工作,也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病不一定会心痛。除了心口不适外,腹部、颈部、肩部等胸口周围的部位也可能会出现不适,甚至出现牙疼、嗓子疼等症状。中老年人出现此类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3.意外伤害
烟花炮竹伤,这是春节期间救助较多的意外伤害。提醒大家,一旦手脚被炸伤,应迅速用干净水冲洗创伤部位,并撒上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等止血后包扎好。如果眼睛被炸伤,首要工作同样是清创,但忌任何的按、压、揉、碰行为,而是尽快用干净的纱布轻轻遮住双眼后紧急赶往医院。
除此之外,年前年后,因为着急回乡返城,司机又多醉酒或疲劳驾驶,交通事故频发。正值学生寒暑假,儿童成意外伤害主体,气管食管异物、摔伤、烧烫伤事故也都比较常见。
家里天天做安检
有孩子的家庭,更要警惕的当然是儿童意外伤害。家居用品安全检查的5S原则由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提出,对于预防儿童意外非常实用。
具体来说:第一,“看See”。习惯于“大人国”的父母常常忘了孩子是用“小人国”的方式使用家中的物品,所以家长要学习用儿童的眼光审视物品摆放;第二,“绳带Strings”。小孩子的好奇心会令其用长绳带做游戏,从而引发绳带绕颈,因此避免儿童接触到过长的绳带;第三,“尺寸Size”。孩子喜欢用口来探索世界,过小的物品容易被放入口中而引发窒息,所以越是小的孩子,家长要给予越大的物品;第四,“表面Surface”。一些棱角尖锐、边缘粗糙的家居用品表面容易引发伤害,因此,家长们应尽量确保物品表面平滑柔软;第五,“标准Standard”。在购买家居用品时,家长们应仔细检查与儿童用品相关的安全标准。
初春养生小秘诀
第一招:排毒喝花茶
冬季天冷,人就偏爱吃热食。特别是春节假期,大鱼大肉、辛辣口味,再来一两盅酒,能让整个人都暖暖的。但正因为冬天热性食物吃得过多,到了春天,就必须给自己的肠胃减减负,清肠排毒了。
早上喝杯淡盐水,能利小便、助排毒。血压偏高的人,可以换成温开水;血糖不高的人,就来杯蜂蜜水,同样有效。春天讲究喝春茶,不管是绿茶还是花茶,都能起到排毒、提神养气的作用。特别是茉莉花茶,气味芳香,提神效果更好。
要想给身体排毒,必须保证大便通畅。建议大便不好的人适当多吃萝卜、白菜、土豆、红薯,帮助排便;也可以进行自我按摩,每天绕肚脐顺时针揉按至少36次,按压肚脐左右三指宽处的天枢穴至有酸胀感,均有通便作用。
第二招:晨练拉拉筋
古人提倡在春天晨练,他们认为这是一年四季中锻炼效果最好的时期,可以彻底放松禁锢一冬的身体。年纪稍大的人,最适合散步,还可以在空气较好的公园做个深呼吸,伸伸腿、拉拉筋。有句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适当抻拉韧带确实有助身体气血畅通,甚至可起到祛痛和排毒的效果。
春天要养肝养胆,所以锻炼时,不妨拍打一下两肋外侧。这里是中医所指的肝胆区,以掌心适度拍打,可通畅气血经络,达到养肝养胆之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除了户外锻炼,更应该多外出踏青旅游。可以在年初制定一套旅行计划,按照假期长短、季节特点等规划四季旅游,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身体力行。
第三招:春吃酸甜口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记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因为春天吃过多酸性食物会使肝火过旺,从而损伤脾胃,应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如糯米、南瓜、大枣、山药、银耳等。
从另一个角度说,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就会损伤阳气。但所谓少酸多甜也只是个相对概念,不能走极端,更好的方法是,多吃点酸甜口味的东西,水果、饮料均可,更有助于平衡体质。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按照“天人合一”的原则,同样具有生发之气的芽类蔬菜,很适合春季食用。比如,豆芽、豆苗、春笋、蒜苗、芽菜等,可清炒、煮汤、作馅,以清淡、温热为宜。韭菜、生姜、鸡汤有助养阳,可以多吃点;草莓、橙子、猕猴桃也可适当多吃;重点推荐枸杞菊花泡水,能养肝明目。
此外,蜂蜜是春天一大补品,除了喝蜂蜜水外,还可以在热牛奶中分别兑上一勺燕麦和蜂蜜,口味更好。
第四招:太阳下梳头
古人养生,讲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也就是说,古代的人们在春季晚睡早起;到宽阔的地方散步运动;散开束发、宽松衣带,不让身体受到束缚。这一原则现在也很适用。
春季要养阳,所以应多晒太阳,特别是早起的时候,边晒太阳边梳头,或者按摩头顶的百会穴,能帮助人增加阳气,滋润五脏。春天还要养肝,而“肝开窍于目”,所以,养好眼也能护肝。
建议人们全身放松,面对太阳,闭上眼睛,让玻璃窗和眼睑滤去过于强烈的太阳射线,同时转动眼珠,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每天坚持十几分钟。人们还可以每天回到家用清水洗洗眼周、眼睑,并按揉眼睛周围,以促进血液循环。
春天风大干燥,需特别注意补水,防燥排毒;因气候变化大,需按天气随时增减衣物,有慢病的老人尤其要做好保暖工作,后背、腰腿都是重点。春捂的原则是: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就最好不要脱棉衣。
第五招:心理倒时差
春天养肝最重要的是保证心情顺畅,但春节刚过,多数人在突然转变生活方式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适反应,进而影响到心情。因此,建议人们尽快倒倒“时差”。
上班族花一点时间回顾节前的工作,拟定新年计划,就会以比较主动、有准备的心态来应对工作,不会显得手忙脚乱。节后应迅速恢复日常作息习惯,清淡饮食,白天尽量把注意力专注到工作上,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迅速倒回“时差”。
从亲情满满的家乡回到大城市的年轻人,也许会重新感觉到孤独和寂寞。这类人不妨尽量频繁地跟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以此帮助自己度过“过渡期”,也不妨把家乡带来的特产分发给同事和邻居,也许就能在身边经营出新的友谊。
老人在看到孩子短暂陪伴后的又一次离家,心里难免空落落的,这时,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约上老伴或好友去踏踏青,或者投身到自己的爱好中去。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来迎接改变,比如试着学习使用微信、飞信等新的通讯方式和孩子交流,或拟定新年的生活规划,比如到孩子所在的城市去看看、实现某些从未实现的梦想等。
春季养生的小妙招
1.1、调养精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1.2、预防春困
春天风和日丽,但人却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早晨也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所说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造成的。
1.3、防风御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一日三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
1.4、调节饮食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
猜你喜欢:
初春养生预防疾病有哪些
上一篇:春季健康晒太阳的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初春养生吃什么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