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马原复习重点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马原复习重点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时间: 慧良4587 分享

马原复习重点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马原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马原复习重点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马原复习重点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目录▼▼

马原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要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原复习重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一无所有。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②劳动力的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④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资本主义所有制

(1)所有制和所有权

①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返回目录>>>

资本主义制度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有史家评价某部宪法: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释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形成这部宪法如此特点的原因是()

A.英国的历史、国情和民主趋势的结合

B.美国克服邦联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

C.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

D.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2.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3.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人权诉求不断得到满足

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4.下图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示意图所示制度特点是()

A.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执掌

B.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

C.元首是选民直选产生

D.元首拥有任命内阁、主宰议会等大权

5.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的某些特征

C.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6.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B.普鲁士一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

C.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

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7.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约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

A.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C.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8.直到1879年1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公爵们的共和国”才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起来。这反映出()

A.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强大

B.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

C.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

D.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共和制

9.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B.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C.国家权力分权制衡 D.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10.1848年6月,法国所有成年男子都以直接、秘密的投票方式推选自己的代表。1851年,路易·波拿巴通过政变上台后,投票原则上是秘密的,但秘密写票间被撤除,选择“不”或弃权都成为不可能。这一变化可以体现出法国当时()

A.集权统治得到了拥护

B.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C.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D.代议制被彻底破坏

11.下表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情况统计,据该表信息可知,当时德国()

时间

总选票

社会民主

党得票

占总票数

百分比

1890

7 228 500

1 427 300

19.75

1893

7 674 000

1 786 700

23.28

1898

7 757 700

2 107 076

27.16

1903

9 495 586

3 010 771

31.71

A.人民已经拥有普选权

B.议会斗争可使革命成功

C.代议制民主有所发展

D.工人政党放弃武装革命

二、单选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权威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材料二 清末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制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结果,经过拿破仑的个人独裁,又回到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后来,法国陆续采用一系列的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包括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每一次革命中又有好多次小的革命或暴力夺权事件。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共和”就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和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南部和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北部和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其实,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等问题上的妥协,然而,这仅仅只是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无数重大妥协行动的开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解读并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及答案

1.答案:D 解析:法国的1875年宪法,又称为“一票共和”,是共和派、君主派、立宪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法国在将近百年的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过成文宪法,但出现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更替,宪政制度不稳定,故A项错误;法国革命过程中帝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宪法也不断变化,故B项错误;法国社会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宪政道路并不坚决彻底,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制与帝制反复斗争,最后建立了民主宪政,故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唯独1875年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可知,这是因为1875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故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错误。C项误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说法错误。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图可知元首和内阁共同执掌行政权,故A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图可知议会能够谴责内阁,但不能由此说明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图可知元首是经议会选举产生的,不是选民直选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图无法体现元首拥有主宰议会大权,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体现出了普鲁士具备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故选B项。题干中提到“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说明普鲁士初步建立的代议制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力,因而其并不是粉饰君主专制的工具,而且封建君主专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A项错误;题干中“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说明国王有实权,普鲁士不属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题干中“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说明国王拥有实权,D项错误。

6.答案:C解析:德意志统一后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排除A项;普鲁士强大有利于领导德意志进行统一战争,故排除B项;普鲁士领导了德意志统一战争,同时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给德意志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故C项符合题意;德意志统一后迅速发展,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71年普法战争的结束,德意志完成了帝国的统一,随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帝国统一是由普鲁士带领完成的,建立的帝国君主立宪制中联邦制原则也体现了这一点,普鲁士的皇帝和宰相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各邦在议会中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议会和议会的产生方式体现了代议制民主,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进程的特点。根据材料“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可知,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并不强大,不然不会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掌握政权,故A项错误;题目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并不是所有人的共和国,普通市民和工人的权利有没有保障无法判定,所以不能说明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完成,故B项错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75年确立共和政体,1879年才最终建成“共和派的共和国”,“历经百年”四个字很好地说明了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故C项正确;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不是主张建立共和制,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帝”相当于电源,说明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示应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之路举步维艰,排除A项。德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权力不大,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故B项正确。德国的内阁对皇帝负责,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的现象不明显,排除C项。德国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而非虚位君主统“而不治”,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民主化进程的特点。“秘密写票间被撤除”表明政府强制性控制投票,这恰好说明政府没有得到民众的拥护,故A项错误;从“1848年6月……直接、秘密的投票”到“1851年……秘密写票间被撤除”说明民主进程曲折,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民众的自由投票权被取消表明民主政治没有得到良性发展,故C项错误;D项“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代议制民主的发展。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错误;根据材料数据无法得出“议会斗争可使革命成功”,故B项错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比例不断提高,且总选票数上升,表明拥有选举权的人数变多,涉及的阶级更加广泛,德国代议制民主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工人政党放弃武装革命”,故D项错误。

12.答案:(1)特点: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体现了议会民主政治特色;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特点。

影响: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使德国富有极端的侵略扩张性。

(2)原因: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

不同:清末宪政改革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进行的,而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完成的;清末宪政改革维护的是满洲贵族的家族统治,而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

13.答案:示例 观点一:妥协是民主政治得以运行的政治智慧之一(或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表现为: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复辟时期,资产阶级为稳定政治局面,保障资产阶级利益,议会请回了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查理二世也表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议会赶走了詹姆士二世,迎来了威廉和玛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保留了国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派北洋军同南方革命军作战,同时,革命派内部由于混进了旧官僚和立宪派,革命意志薄弱,希望通过谈判解决政治问题,孙中山也表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就让位于袁世凯,而袁世凯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同意谈判,为此进行南北议和。根据议和内容,袁世凯成功迫使清宣统皇帝退位,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所以,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南北双方妥协的结果。

观点二: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具有长期、反复、曲折性(民主政治是“暴力”与“妥协”的融合体)。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改良派、革命派与激进派的民主政治确立过程。(略)

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先是运用“暴力”的方式,推翻了专制王权,处死国王,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克伦威尔建立了独裁统治,引发政局动荡,议会不得不重新迎回国王。之后颁布的《权利法案》是国王与议会妥协的结果,英国从此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观点三:妥协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返回目录>>>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要概念

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

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以及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理想、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在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的指南,反对教条主义;

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返回目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1)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2)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3)马克思主义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创立的,也根植于社会经济实践中

(4)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返回目录>>>


马原复习重点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相关文章:

资本主义本质论视角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体的主要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考研政治易错知识点

浅谈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作文10篇

考研政治各科高效复习的秘籍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仍然没有改变其本质

4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