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一年级方法 > 一年级语文 >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知识点

时间: 梦荧0 分享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那么关于这篇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知识点,仅供参考。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重点)

4.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二、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块:kuài(石块、土块、方块)

非:fēi(非分、非常、是非)

常:cháng(平常、常年、日常)

往:wǎng(往日、往常、交往)

瓜:guā(西瓜、地瓜、瓜子)

进:jìn(进出、进化、进口)

空:kōng(天空、空中、空气)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猴:hóu(猴子、猴王、金丝猴)

结:jiē(结果、结实)

掰:bāi(掰开、掰下、瞎掰)

扛:káng(扛起、扛抢、扛活)

满:mǎn(满意、满足、满分)

扔:rēng(扔掉、扔下、扔球)

摘:zhāi(摘下、采摘、文摘)

捧:pěng(捧起、手捧、吹捧)

抱:bào(拥抱、怀抱、环抱)

蹦:bèng(蹦跳、蹦床、蹦极)

追:zhuī(追赶、追问、追求)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结:jié(团结) jiē(结实)

只:zhī (一只)zhǐ (只要)

五、近义词

非常——十分 特别——格外看到——见到

六、反义词

空——满 是——非进——退

非常——平常

七、理解词语

扛:用肩膀承担。

掰:指的是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扔:抛,投掷。本课指丢弃,舍弃。

摘:采取,拿下。

蹦蹦跳跳:正在蹦跳嬉戏的。

八、句子解析

1.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掰”和“扛” 是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扛”表现了玉米的个头大。

2.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又大又红”写出了桃子不仅大而且红的特点,“扛、扔、摘”是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写出了小猴子见到桃子就扔掉玉米,这是第一次表现他做事不专一的特点。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满地” 是说西瓜结得多;“又大又圆” 写西瓜的“大”和“圆”,非常惹人喜爱。

4.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抱” 写出了西瓜个头大的特点。“蹦蹦跳跳”写出了小兔子可爱的样子。“扔”和“追”第三次表现了小猴子做事没有明确目标的特点。

九、问题归纳

1.小猴子一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

小猴子一路经过了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等地方。

2.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从“又大又多”你能体会到什么?

“又大又多”写了玉米的两个特点 “大”和“多”。

3.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画出这一自然段中小猴子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有:捧、走、扔、摘。表现了小猴子做事有始无终的特点。

4.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这手回家?

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小猴子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

十、课文主题

本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好东西,他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课后练习题

一、拼写小能手。

1、妈妈买了一个大xīguā()(),切成好多kuài()儿,让我们吃个够。

2、蓝蓝的tiānkōng()()中飘着朵朵白云,那景象fēicháng()()美丽。

3、在qiánjìn()()的道路上,wǎng()事已不堪回首。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猴(hóuhuó)子摘(zhāizāi)桃蹦(bènbèng)跳

追(zuīzhuī)赶抱(bàopào)住满(mǎnmàn)意

三、组词。

进()()雪()()抱()()

结()()瓜()()追()()

四、想一想,填一填。

1、"兔"字共有()笔,第二笔是(),后一笔是()。

2、"着"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七笔是()。

3、"得"字的部首是(),共有()笔。

4、"片"字共有()笔,笔顺是()。

五、选字填空。

常、长

经()很()()度常()

往、网

()球前()向()渔()

进、近

()行远()()处前()

六、连词成句,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1、只好小猴子回家去空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跑进小兔子树林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回眸。

1、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___________,然后扔了____________去摘____________。接着又扔了____________去摘____________。后它扔了____________又去追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这只猴子吗?如果你遇上这只猴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二、巩固与检测

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

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并更多地拓展语用点。所以,我将本课时的目标设置为:

1、会认“猴、结、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生字。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理解故事内容,能看着插图基本完整地说出故事框架。

在备课的过程中,让我纠结的莫过于对于识字环节。识字环节主要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加随文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其中“掰、扛”随文)。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十分乐于表演。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试教的时候,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在本课中,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孩子们平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习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去障碍游戏、边做动作边读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

2、读准多音字。我把孩子平时容易读错的“结”和“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中孩子的认字能力有所提升。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乐于参与。

3、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让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再说一说。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么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

在评课的过程,在与同伴、导师交流过后,我发现自己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所欠缺。在精读第一自然的教学中,“请你读出小猴子非常高兴的语气”,这个要求比较生硬,不能带动起孩子们的真实感受。除了指导朗读外,我认为我的识字环节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不需要集中识字,直接进入随文识字,孩子们更快地接触到课文,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堂效率更高。

我们一定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


218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