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五年级方法 > 五年级语文 >

五年级语文作文《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时间: 巧绵21291 分享

  《歌德谈话录》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歌德,他是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和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许多著名诗人,作家的评价,以及他对许多科目的独特见解。正是爱克曼给世人记录下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爱克曼忠实的记录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重要谈话。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预示世界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多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多瑙河与菜茵河连接 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他关心青年一代,对他们的创造给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认为是“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歌德的伟大思想和人性光辉。从而告诉我们一种精神。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时,有所感悟。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里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歌德,他是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和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他也创作了许多戏剧、诗歌、小说,同时,他也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和造型设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歌德在当时的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本书中主要写了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文艺、美学、自然科学思想等方面的见解。我们应该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艾克曼,是他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描写出这些精彩的论述和对白以及这位伟人的一言一行。

  这本书中充满了一位智者对另一位智者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有的给人很大的启发,有的让人茅塞顿开。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就像是圣水一样洗礼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精神得到解放提升。

  歌德这位智者不像其他人,他不是一个会盲目随大流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整本书里。比如下面这句话:“不是只有以刀枪上阵才是爱国,文人还可以以思想、作品启迪人民的思想心智,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行动,和上阵杀敌的将军是一样的。"在哥德看来,一个诗人不应该有任何狭义的想法,真正的诗人应该爱护国家和人民。歌德也是一个崇尚和平,讨厌暴力的人。他认为“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野蛮的、无耻的。他的这种观点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明。

  阅读此书能为你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歌德的一些话录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于心,它能指引我们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一书,感触颇深。之前曾听说这本书被挑剔的尼采誉为用德文写出的最重要的散文。它记录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字里行间透露出歌德对于实践、艺术以及世界的眼光,构成了歌德的智者之言,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提高。 读了这本谈话录,会有一种从内心生出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于谈话录的形式并不了解,读了《歌德谈话录后》,发现谈话录的方式是比较好的,能够进入生活,深入浅出地表达事物,能够吸引读者。对于歌德的了解,我同样只是模糊不清的,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距离,但是他的话语中闪耀着的智慧和学理之光,总给人以跨越时空,穿透历史的感觉。

  “对于任何理论来说,实践是试金石。”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说出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警句,他厌倦脱离实际的一切学问,告诫世人“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真理并不是‘上帝’恩赐给你的,而是靠你自己去独立地发现的。”;他同时指出:“所有时代的科学家都有一种心向,即认识生气勃勃的形成物,在联系中把握它们外在的、可见的和可以触摸的部分,把它们作为内在的东西的预兆加以接受,这样就能通过观察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整体。”这些一系列的话语尽管我仍然无法透彻了解领悟,但言语中吐露的是一个伟大的人对于世界的评价。 歌德的实践和他艺术的眼光也是密不可分的。他强调艺术应以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基矗“诗人要做的事,是根据由现实生活提供的动机,把有待表现的要点组织成为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还特别强调“精灵只显现于完全积极的活动力中。”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天才只有在积极的创作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无异于平凡人。

  对于文化传承,前赴后继歌德同样予以重视。“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用银盘装的金苹果。我们通过学习他的作品得到了他的银盘,但我们装入银盘的只是土豆,这太糟糕了!”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歌德领略了太多的人生与艺术生命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去慢慢品位。“作家本人的人格较之他的艺术才能对读者要起更大的影响。”;“一些个别的研究者和作者人格上的欠缺,是我们当今文学界一切弊病的根源。”从中还了解到歌德对于人格的要求也十分重视。 另外,用真正伟大和纯洁的东西影响教育到读者。“凡是病态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伤风败俗的东西,都一概排除。”歌德这些平凡而有深意的话,许多至今还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似乎早就被他一一回答了。 在这本书中,歌德对于世界的眼光也是耀眼夺目。

  “世界文学”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在他的心目中,他不仅主张欧洲两种对立的流派,即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结合,而且十分关心东西方文学的结合。当时许多西方人把中国人看成“另类”之人,而歌德在谈到中国的一部长篇小说时却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感到他们和我们是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看来,善、高尚和美是超出地域和国度的。“我愈来愈相信,诗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什么,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歌德的这番话为后人也留下了深刻的意义。他以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文化开放交流。歌德对世界的别样眼光,给老一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极大的精神力量,由给后代的文人义士们留下巨大的财富。无论是青少年,中年人,亦或是成年人,在阅读了这本书后,都将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歌德的敬意。

29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