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句子构成了语段,语段构成了文章。读懂句子是读懂全文的关键。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一、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三、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四、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五、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2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一
1.从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意思。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常能接触到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环境衬托等写作手法,其中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点明了中心,因此可以把理解句子同中心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加透彻。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这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与“可贵之处”,然后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启发学生将“樟树——故居——故居主人”紧密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之处,学生不难发现,写樟树实则写宋庆龄,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2.通过变换句式理解句子意思。
句子中的句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疑问句、因果句、反问句等,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就会浅化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对理解句子内容,体会情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可以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将两个句子比较着读一读,学生就会明白,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时,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其相通之处,并能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特别是在说明文中。
如《秦兵马俑》一文,“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读完这句话,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一号坑很大,但对其中具体的数字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教室进行对比教学,如我们的教室大约60平方米,一号坑的面积大约相当于238间教室那么大。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的体会到一号坑面积之大。
4.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文章,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离开了当时的背景,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其弄清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中“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学生对这句话很难理解,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事件发生的时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接着交流查阅到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在学生了解到香港这个“游子”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后终于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时,提出问题:
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谁?“母亲”指的是谁?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3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二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句子的深层含义,往往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内容有关。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体会出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比如课文《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个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单单地看这句话,似乎很简单,就是说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但是,句子加了“多么”这一修饰词,我们就要深入理解周总理的工作是怎样的劳苦,生活又是如何简朴。而这些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得到真切的体味。
(2)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焦急”的意思是非常着急;而“耐心”的意思是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这两个词乍看起来似乎矛盾,这时就要想老奶奶为什么而焦急?为什么又耐心地等候?从而理解这两个词乍看是矛盾的,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3)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我们要透过表面来探究它的言外之意,往往这种“弦外之音”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道:“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并非说明她们真的得到了幸福和快乐,而是说明这种幸福和快乐只有到另一个世界中才能实现,进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
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含蓄、深刻起来。因此,仔细体味、揣摩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助于领悟作者在句子中所蕴藏的更深一层的意思。
在《山中访友》一文中写道:“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赞扬了老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5)联系实际,运用联想来理解。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并且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被烈火燃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6)联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含义。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透过句子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本意。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问:“碰壁的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四周黑洞洞的。
接着领悟出“四周黑洞洞的”和“壁”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认清句子的内涵意思,我们可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像鲁迅先生这样的进步人士自然受到打击与迫害,从而激发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佩服,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这样一理解,注意了时代背景,就会懂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懂得了这些,就能透过字的意思,探寻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它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从“黑洞洞”和“碰壁”两个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三
⑴抓关键词语、关键部分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
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人在画中游是关键部分,意思是说人好像在图画中游玩一样,[我们还得想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呢?原来是作者觉得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画着小船在漓江上游玩,就好像是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⑵联系上下文、注意时代背景体会言外之意。
这类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以出来。例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荔枝》。这句子表面看是说:到现在荔枝和以前一样年年都红、都成熟。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句子全文的结束呢?联系上下文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此时作者的母亲已经去世,在母亲生前作者时常买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现在母亲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红润如前的荔枝自然忆起母亲],可见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作者面对年年依旧红的荔枝,常常怀念自己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怀念之情。
⑶注意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意思,再理解句子内在含义。
例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排比部分说明了邱少云不动的原因,比喻部分说明了邱少云意志坚强。整个句子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和这次战斗的胜利他严于律已、勇于献身的精神。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