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提问技巧有哪些
高中语文经常要提问问题,不同的情况我们要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题有什么技巧可言吗?那当然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提问技巧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提问技巧
一、设置问题的原则和前提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不能漫无目的或不着边际。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只要把握了目标、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目标量身定做合适的问题,才能让问题成为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途径。
2、仔细研究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基础,让问题能很好的适应你的学生。如不抓住这点,设置问题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很好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设置问题的方法
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若还是从旁绕道,旁敲侧击,就显得有点臃肿和多余,这类知识,属于知识掌握的最低层次——识记。记住就有,没记住就无,所以应该直接发问,比如基础字词的读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句式等都可以这样。
2、设置台阶,梯度上升
比如对于文章的主旨一般很难一下子就分析明确,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置一些小问题讲主旨这一大问题具体化,细小化,便不会让学生感到无法下爪。在分析《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主旨时候,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作者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要突出描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作者是否仅仅为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表现他的情感?这三个问题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前两个问题为最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做铺垫,最后一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这样提问给了学生充分而逐层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巧抓原文重点字句启发引导
一般的文章都要些很特殊的句子及字词如总领句、情感句、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眼、诗眼等,若能关注它们并能很巧妙的设置问题,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分析文章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性格时我就引用原文“他也真怪”来提问:作者为什么说“他也真怪”?找出怪的事情,看能表现他怎样怪的性格特点?学生兴趣很高,找了很多怪事,对别里科夫的性格总结的很全面。再比如《祥林嫂》一文中,分析祥林嫂的死因时,我就巧妙的运用了原文的一句话“还不是穷死的呀”来设置问题: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学生就围绕这个问题深入的展开讨论和思考,祥林嫂的正真死因也渐渐的明晰。
2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一、注重提问的层次和角度,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这就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全文,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在教《灯》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联系了有关灯的哪些事?突出了灯的哪些特点?灯象征了什么?赞美灯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这样,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同时教者还应该注意提问的角度。教师提一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发散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路。如让学生以《流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为启发学生的思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显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百川归海,目标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阴。这样的问题不会圈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的思维可以射向四面八方。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注重答问点评
学生回答问题很看重老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才能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点评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也要视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学生理解透彻,回答完整的,教师不宜重复,只须适度的表扬。学生回答有疏漏的,教师应引导并补充,使之完整。学生回答凌乱的,教师要进行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学生回答错中有对的,教师要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既要给予肯定,又要使之明确回答不正确的地方。但对于回答全错的,应给予纠正,教师要有具体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以此引导对问题的理解。
3高中语文课提问技巧
(一)抓住契机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什么时候提什么问题教师要心里有数。顺序的确定和时机的把握要从认知规律出发,要能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防止助长学生的思维惰性,养成其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例如,在教《荷塘月色》这课时,部分学生很不感兴趣,注意力普遍不集中,笔者及时采取了措施,抓住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设疑提问:“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不宁静’?结合背景说说何事导致作者‘不宁静’……”问题处处问到点上,诱发学生通篇阅读,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把“不宁静”问题讨论透了,也就把全文的抒情基调、作者的内心情感理解透了:“不宁静”方求“排遣”,方有荷塘,方有此篇文章。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文章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二)迂回设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迂回设问就是不按习惯思维从正面设问,而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不易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柳树”这个传统意象可以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寻求深意,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如果赏析就此打住,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们不应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有学生如此理解:夕阳下的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随风轻舞的柳条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新娘子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在无奈地与自己的丈夫作别。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里,徐志摩的真正情感,已不再仅仅停留在“甜蜜的忧愁”上了。试想,新婚而别,娇羞之后是多少的依恋与心酸?
4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技巧
1、注意层次。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2、注意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注意整体。提问仅仅是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机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才能显示整体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那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都应同其他教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事先设计好。不要想问便问,随便提问。提问的随意性破坏了整体性,影响提问的效果。
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提问技巧有哪些
上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背诵古诗教学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