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历史题材料题的方法

历史题材料题的方法

时间: 慧良1230 分享

历史题材料题的方法

  如果你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就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越努力越幸运,相信你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做历史题材料题的方法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简单说,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注意:一般来说,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限定词,提供答题的信息。

  答案来源不清: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答案表述不准: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

  答题内容不明: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1、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

  3、比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

  4、说明:(原因、内容、影响、特点)

  5、评析:(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

  6、列举:(列举、举出、哪些<史实>)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

  原因、条件、目的

  内容、表现、特点

  影响、作用、经验、教训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

  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历史知识联想记忆法

  一、联想记忆法

  1.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不但能使我们弄清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理清历史事件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且很有利于掌握知识,巩固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

  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这能从横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结构的体系输入大脑,概念明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应用方便,随时可以再现知识结构体系信息。

  (3)相似联想记忆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4)相反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对立物是鲜明的,所以运用相反联想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巩固的,能够运用相反联想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巩固记忆。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2.联想记忆的途径和方法:

  (1)依据时代的联想

  心理学把因时间相关的联想叫作接近联想。根据它,可以将年代作支点,通过某一史事的时间,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事件。

  这种方法,大别之有三种…

  ①同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发生在同一年代的史事结合起来联想的方法。通过“历史大事年代”,可以看到许多这类史事。如由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独掌大权,就可联想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史事。其作用,可对史事作横向比较,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发展动向。

  ②近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时间相近的史事连接起来联想的方法。如义和团运动的年代,可先复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再联想四年后的戊戌变法,然后又联想到“两年后”。

  ③时距联想法:这是一种利用史事发生时间距离相等的偶合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如1689年英国制订《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是百年为距的例子。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历史知识的熟记程度。

  (2)依据地点的联想

  把空间上有关联的现象连接起来回忆。这类联想,因支点不同,也可分为三种:

  ①同地联想法:它以同一地点为基础,联想不同时代发生的史事。如北京,联想的史事,包括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元朝大都繁荣景象、明初营建北京、李自成攻占北京等等。这样联想,既可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又能了解该地的历史发展概况。

  ②类似地点联想法:它以同类地点为基础,以联想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三国时期的都城,提及魏都洛阳,就联想到蜀都成都,以及吴都建业。又如两宋都城,在说到南宋临安时,就可能联想到北宋的东京。这样联想,可以将同类历史现象展示出来。

  ③空间移进联想法:它以史事发生地点的移动变化为基础,联想相关史事的发展过程。如红巾军起义的主要过程,可以将颍州起义、毫州建宋和汴梁定都提出来联想,以揭示其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可结合历史地图复习时使用,有助于相关史实内在联系的展现。

  (3)依据人物的联想

  按照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可以将这类联想分为两种:

  ①人物活动归类联想法:一个历史人物,如教材记述其史迹较多,就可依托其人归类联想其事。一生活动性质一贯的如李大钊,他参加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筹建共产党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些史事就可以他为基点进行联想。有些历史人物功过并存,这就需要分类进行联想,以便给以正确评价;如左宗棠,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捻军,但又参与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就应用这种方法联想。

  ②人物活动类比联想法:不同的历史人物,可能活动相同或类似,可能作用一样或相反,于是就有连接起来进行类比联想的可能。如通过玻利瓦尔活动的作用,也就可以联想到圣马丁的事迹。再如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他们的活动是沿着不同轨迹行进的,回忆时自然应当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

  (4)依据史事的联想

  从史事内容着眼联想,有类似定律、对比定律,以及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因果定律。现分述如下:

  ①类似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以某事引起对与之相同、相似或相近史事进行联想的方法。如纳西比战役、萨拉托加战役、瓦尔密战役和阿亚库巧战役之间的联想,就是以其各自所处的关键地位所决定的。这样联想,有助于对历史事件共同特征的认识。

  ②对比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将相反或相异史事连接起来回忆的联想方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联想是相反史事之例,对比的结果可以摆明因阶级属性不同而产生的特征。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联想可以看作同中有异史事之例,对比以后可以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③因果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从史事因果关系入手的联想方法。史事之间,存在着因此之故与紧密相承的关系,务必要同在此之后和区域相连区别开来。由于这种关系在不同领域史事之间存在,所以联想就有经济——政治型、政治——文化型、军事——政治型、经济——军事型等的不同。就具体史事来说,它有产生的原因,又导致一定结果,因而既是结果又是原因,于是联想时就会形成如下的思路链环:“原因——结果【原因】——【结果】”。这些,在进行因果联想时,都是应予注意的。


做历史题材料题的方法相关文章:

1.高考历史10道材料题精解精析与一轮复习如何进行

2.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3.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4.高考历史复习:材料题分析知识点复习指要

5.高考历史答题小技巧,这三个答题套路要知道

4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