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历史题大题的思路实例讲解
做历史题大题的思路实例讲解
刷题再多不如静心研究一道高考原题。来举个例子吧。下面这个题非常经典,思路很好且很难。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做历史题大题的思路实例讲解
(25分)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社会大背景未变)海洋利用(利用某个资源的情况模板)的特点。(10分)
高考历史最喜欢考的就是变化,不是考时代大背景变化下某个东西的巨变或产生,就是同一背景下某个东西的演变。本题重在古代与近代中国巨变反映在海洋利用上。
至于第一问,同学们注意了,抛弃老师告诉你按政经思来答的套路,按照你自己认识某个东西的思路来!!高考要的是思路正常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套路的死脑筋!!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这是标准答案,亲爱的别妄想答成这样,这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脑袋关在小黑屋几个月冥思苦想出来的。我换个角度组织相信你们容易理解总原则是Who what howwho谁利用?民间交流为主,政府后期利用多What用来干什么?贸易,文化交流(佛学)How用的怎么样?辩证来看,好的方面也就是成就主要是用的范围逐渐变大,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和平利用;不好的就是军事利用晚,结合当年热点(估计是钓鱼岛吧)可以得出海权意识需要加强。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同志们注意啦,变化就是不同哈)及启示。(15分)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这里注意和第一问不同的是,古代利用海洋主体是民间,晚清重要变化就是主体改变,这和全球大背景有关。所以这个题主要从政府都干啥和以前不一样角度答,从为什么参与怎么参与参与的影响几个角度大概也可以分析。这里不多说,只是给个方向,大家有兴趣自己下去分析。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再提醒大家,高考中问“原因背景”常常是“由大到小”回答,从时代最大的特点到小的偶然因素,或者按照主客观因素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影响类则常常是从小到大,比如17二卷从完善工矿业本身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是由小及大。高考要的是你正常的认识思考事物的思路,不是套路。第三,语文很重要,课外书一定要抽时间挤时间看,教材……除非是岳麓版之类特别有条理的,最好自己看笔记。
忠告
提一句,刷题不要太多,可以说是“非诚勿扰”,模拟题少做,尤其是高考前一个月,高考原题做多少遍都不为过,而且一定一定要总结每年高考题之间的联系,相信我,套路从没变过包括今年。举个例子,2013年全国一卷历史大题,考的是中国古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问特征描述,我自己总结了一下答案,可以从三个方面解答:谁开发,开发什么,开发的怎么样;最后考虑到当年好像有钓鱼岛争端,可以猜测此题是为了增强学生海权意识,由此加一条“海权意识薄弱”,从这几个方面答几乎八九不离十。有趣的是,今年全国二卷历史大题,考大豆的利用,中西对比(2013年是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比),也问了特征,答案几乎也是按上面那个套路组织(你能想象我考场上发现这一点时的激动),2017年全国二卷考的近代与现代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比,也类似。总之高考历史套路从起码十年前就没变过。
以上。
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第一 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时候,历史知识点不是不需要记忆,而是需要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记。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单独阅读书上的文字,还不足以真正理解了这些历史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表格、绘画,以及改编的故事来理解。
第二 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很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第三 地图和图表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历史读本都配有大量的地图、表格和绘画。这些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把握基本的历史。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历史的地理沿革、关隘位置、行政区划。一般来说,历史表格主要是对某些历史事实的归纳和总结,有时候会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
4第四 对人名、地名的记忆。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不是很好记忆,或者记在后面,忘记前面了。我们可以把某一个历史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就好记忆了。如汉武帝,三次攻打匈奴;派遣张骞出西域;建立察举制。单一记忆人名、地名难以牢固记忆,需要我们把人物、地名、事件联系起来。这样记忆还比较全面些。
做历史题大题的思路实例讲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