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学好高二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学好高二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时间: 巩诗1173 分享

学好高二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文科生来说,文综三科,哪一科都不是省油的灯,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去记忆、总结。立志于学文科(选考历史)的高中生,从高一开始,应该注重哪些知识储备,应该培养怎样的思维,应该在考试中运用哪些技巧?学好高中历史,小编要说“高中”这个定语很重要。历史很庞大,但是高中历史很浅薄,教科书上大抵是只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影响,意义,象征等等。这很大程度上了减轻了我们广大考生的压力。那么今天小编就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学好高二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一、正确认识历史

  1.什么是“历史”?

  (1)、过去发生的事→客观性

  如我们常说的 “以史为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等等,这里的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

  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的,是不能再改变了的。所以,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实在的历史”。

  (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主观性

  比如培根的名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这里的“史”就是历史著述的意思。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描述的历史”,“描述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主观性。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但能不能真正成为历史,还要取决于后人如何记录。从这个角度讲,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历史,都有其主观性,因为它都是人所记录的。既然是人所记录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记录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响。历史事实没有改变,但是记录的人变了,记录的观念变了,记录的手段变了,历史重心就会发生转移。

  总之,历史作为过去的事具有客观性,作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又具有主观性。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只能无限接近历史真相,却永远不能达到历史真相。

  2.什么是“历史学”?

  材料: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提出“历史学本身就包含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历史学Ⅰ)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个层次(历史学Ⅱ)是对第一个层次(历史学Ⅰ)的理解或诠释。”

  (1)“历史学”的含义:对过去事件的研究。

  英语中“历史学”和“历史”是同一个词:History。根据第四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istory第一义项即指“历史学”——对;第三义项实际上是从第一义项中引申出来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吴泽先生在其主编的《史学概论》一书“绪论”中,给史学确定的定义是:“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

  (2)“历史学”的原则

  ①史学目的:追求真实和真相——价值中立,客观公正。

  古罗马人卢基阿努斯《论撰史》所表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要点如次,文中“历史”是“史有二义”中的“历史学”之义:“历史家的首要任务是如实叙述。”“历史必须努力尽它的本分,那就是写出真实。”“历史则惟恐混淆是非,歪曲真相。历史有如气管,据医生说,气管不能容忍一点点食物进去的。”“历史如果是夸夸其谈,就连欣赏的价值也没有了。”“历史家的气质不能不有一点诗人的风度,历史正如诗歌一样,是需要运用一些高昂脱俗的调子的。”“历史是可以歌颂的,但是歌颂要安于本分,要用得恰当,不要使读者讨厌。”

  古代中国史学发达,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明中断的国家。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即据实直书,不隐恶,不溢美,将历史事实真实的记录下来,是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为使史官能够据实直书,中国古代还形成了君主不观当代国史的制度。

  ②历史研究的依据在于证据(史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孤证不立。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杨奎松说:历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证据(史料)。胡适讲:研究历史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我们也经常告诫学生:写论文要尽可能做到“无一字无出处”。原因就在于历史研究就像警察破案一样,必须掌握足够的证据,像拼图一样,使各种证据相互之间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因为是凭证据说话,因此,研究历史的能力高低拼的就是一个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和论证证据关系的能力,而不是看你能提出怎样新鲜的观点。——摘自2012年4月27日《南方周末》所刊《如何读懂我们的历史》

  ③史学评论: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时空观念、存在就是合理。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发生在其特写的历史时空。我们分析这些人或事时,就必须要首先站在这个历史时空上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比如,有人批评霍去病北击匈奴不利于民族团结、认为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就是违反了历史主义的原则。这些人是站在今天的历史阶段、今天的角度去评价古人,如果这样研究历史的话,那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

  ④史学观点:凡是人们相信的历史,都有修正的可能。

  科学的基本原则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在史学中,几乎任何一个重大问题都是有争议的,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以为某种观点一定就绝对是对的或错误的。

  二、提前了解历史高考

  高考历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社会选拔人才,所以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高考历史的难度是0.4~0.5,也就是说,高考历史的平均分控制在40~50分之间。二是服务历史研究,所以要强调历史的科学性和学科特点,重点考察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高考历史命题思路更加突出学科特点和学科素养的考察。历史学科是这样,其他学科大多也是如此。根据大家的分析,近年高考历史有如下三个特点:

  1.重能力立意,关注社会热点。

  历史高考考查所学习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内容,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特别是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考查。同时,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每年都有几道题与时政热点相关。

  2.重价值观教育,关注核心价值。

  高考历史命题都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来命题的,旨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比如家国情怀就被作为史学的核心素养,也是近几年高考题经常考察的内容。

  3.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术热点。

  近几年,高考历史日益强调学科素养的培养和考察,所以,同学们必须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对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科素养的考察方式之一就是就学术热点出题,高考题中经常出一些新材料、新观点,这就要求学习历史时要适当跳出课本,拓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学识,多看一些与考纲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便在做题时可以发散思维。

  如何学好历史的方法

  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

  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

  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2、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

  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

  4、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记忆,比如: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重要是要对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终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

  同时,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字眼,那么这道题应该就属于是考察思维的。

  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

  "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

  "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

  "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

  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

  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

  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

  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

  你在答大题时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

1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