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语文 >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时间: 於宝21274 分享

  不知道各位同学们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如何呢?平时有没有在练习阅读理解这个比较耗费精力的题型呢?下面就是小编来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阅读理解的题,希望大家能好好阅读哦。

  古诗词阅读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 ”。

  【答案】杜甫 诗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对杜甫,大家应该十分熟悉,对他的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记住“诗史”一词。

  2、为诗歌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答案】第一层(前两行)写盛夏麦收时节,农家辛苦繁忙的情景。

  第二层(3——8行)极写农家的辛苦。

  第三层(9——最后)写诗人的愧疚之情,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诗歌意思来整合诗句,划分层次。本诗歌可以分文三个层次,抓住主要内容来概括各层的意思。

  3、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

  【答案】表达了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这首诗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依次来表达诗人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文言文阅读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

  注:①扁鹊: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②秦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③示:给……看,④已:停止,病愈的意思。⑤石: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

  4、理解加线字的含义。

  (1)武王示之病 ( )

  (2) 君以告扁鹊 (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

  (3)君与知之者谋之 ( )

  (4)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

  【答案】(1)扁鹊 (2)把 (3)商量 (4)使……灭亡

  【解析】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要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注意“亡”是使动用法,“使……灭亡”的意思。

  5、与“扁鹊怒而投其石”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拔山倒树而来

  C舍生而取义

  D 温故而知新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例句中“而”和B项的“而”都表示承接,A项表示假设,C、D项表示并列。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答案】将使你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对重点字的解释要准确。注意“聪”是“灵敏”的意思

  7、扁鹊的言论不仅对 而言,还对 而言。

  【答案】治病 治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一句,扁鹊的话一指“治病”,二指“治国”。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8、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的信息,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提取主要要素,概括为“人(物)+(核心)事件+结果”。人物:父母亲,核心事件及结果:为儿子随口说的一句话,一夜未眠包饺子。

  9、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以“韭菜饺子”为题的妙处。

  【答案】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仔细阅读文章,围绕“韭菜饺子”来行文叙事,是文章的“线索”,此外“韭菜饺子”上还寄托着父母的爱”,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0、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环境描写,描写深夜的寒冷,与父母的爱形成对比,突出父母对儿子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辨析以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注意对比手法的作用分析。

  11、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这一对父母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我”无意的一句话中,父母却记挂在心上,为“我”不辞辛苦包饺子“,可以分析出父母的性格“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盼望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儿子却有“想哭”的感觉,揣摩儿子的“想哭”的心理。

  【答案】①因父母默默付出、无私的关爱而感动 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 ③因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解析】这是一道联系全文内容考虑的问题。儿子在此的感情是百感交集的,不能仅仅答上一个知识点就不在考虑,联系全文发现,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自己年迈的父母因为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言就整夜不睡,给自己包饺子,默默付出,儿子感动之余,不免也充满辛酸,自己常年在外,不能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

  1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阅读感受?

  【答案】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经历,绕父母(亲人)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亲人)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答此题要联系文章的内容,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语句要顺畅,感受要贴切、真实、健康。要围绕父母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来谈感受

  (二)议论文阅读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4、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①引出论点: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增强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引用高尔基的话,意在引出论点,并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同时,名人的话更具说服力。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答案】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解析】文章从开头人们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叹气,引出论点“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心灵的正能量”。或者填出简单的一句话,即用题目做论点也可以。

  16、阅读第(3)段,分析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引用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意近即可)

  【解析】这一段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

  17、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文学作品对人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②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③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④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可以结合对②——⑥段的理解开作答。

  18、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名著作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正能量”?

  【答案】参考示例一:我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童心的可贵、自然的美好,懂得了“爱的哲学”。

  参考示例二:我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到主人公保尔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从自己度过的文学作品(如名著)中选择,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2篇

  自己的启迪,内容必须积极向上。

18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