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1篇
不知道各位同学们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如何呢?平时有没有在练习阅读理解这个比较耗费精力的题型呢?下面就是小编来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阅读理解的题,希望大家能好好阅读哦。
古诗词阅读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
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答案】清幽,宁静
【解析】首先理解前两句“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的意思是“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然后可见环境的特点是“清幽,宁静”。
2、第3、4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解析】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
3、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文言文阅读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③,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⑥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4、孟子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 ”、“非攻”。
【答案】持之以恒或锲而不舍 儒 亚圣 兼爱
【解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表明人要学习好必要持之以恒;关于孟子的文学常识不难作答。
5、下面的选项中和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寡人耻之
A.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 臣以为王吏之攻宋也
C. 宋何罪之有 D. 吾既已言之王矣
【答案】D
【解析】首先分析例句“之”是代词,D项与之相同。A项“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之”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6、翻译句子
如之何则可?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答案】(1)要怎么办就可以呢?
(2)谁能与大王对抗?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解析】翻译第一句注意“如之何”是“怎么办”的意思,第二句“敌”是“敌对,对抗”的意思,“仁”是“施行仁政”的意思。
7、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孟子劝说梁惠王的说话技巧。
【答案】运用对比,将施行仁政结果和不施行仁政的后果作对比,突出施行仁政的好处,反应了孟子施行仁政的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对比写法的理解。孟子劝说梁惠王是使用了对比手法,将施行不施行仁政的结果作对比,突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萝卜灯
鲁曦
①我的家乡有元宵节点萝卜灯的风俗,并且对此还颇有些说法:谁的灯最亮,亮的时间越长,那么,他今后的日子一定过得越顺溜儿,好运气也会常伴随他,总之一切吉祥的含义都包括在里面。所以,每年元宵节,父亲都要挑选几个大个儿萝卜,给我们每人做一盏萝卜灯。
②几年前,姐姐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每逢元宵节晚上,父亲都要拿出我们年终考试成绩册来做一下比较。成绩好的,表扬之后加上一句“不要骄傲”;考得差的当然要挨“批”了,最后便会听到“不要灰心,下次争取”这样一句安慰勉励的话。
③那时候,每次姐姐都比我考得好,尽管我每次都努力地学习,尽力地去考,但每次还是比姐姐差那么一点儿,所以那句安慰勉励的话也总是说给我听的。父亲对我们的成绩稍做评论之后,便把两盏最大的刻着我们名字的萝卜灯分给我们。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底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暖暖的感觉。我看到过许许多多绚丽多彩的花灯,却从来没有过那种暖暖的感觉。因此,我盼望着过元宵节,盼望着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他精心为我制作的刻着我
名字的萝卜灯。
④自从姐姐为了这个贫困的家,为了年迈多病的父母,为了我能够继续读书而退学之后,一家人的希望就都寄托在我身上。如今我终于考入了重点高中,实现了全家人的梦想。可这次高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我却让父亲失望了,成绩册的语文成绩栏里写着两个清晰的字:“作弊”。我对不起我的父母,更愧对为我付出太多的姐姐。
⑤又到元宵节了,我不知道父亲看过我的成绩册之后,会有怎样的表情?究竟给不给父亲看?以往不论我做错了什么事,都没瞒过父亲,即使受到严厉的批评,也不曾后悔过……我下定决心,把成绩册递给正在抽旱烟的父亲。我默默地低着头,等待父亲的训斥。“啪”!我的心猛地一紧,父亲的烟斗掉在地上,碎了。陪伴了父亲十多年,也是父亲离不开的那支烟斗摔碎了!
⑥我不敢看父亲的眼睛,我知道父亲的目光中有疑惑、有惊讶、有恼怒、有失望……是的,我让父亲失望了。我忽然有些后悔刚才的决定。父亲极力控制住他激动的情绪,缓缓的声音震动着我的耳膜:“孩子,你都长大了,我也老了,你妈又生病,供你上学不容易啊!还有你姐,你也应该对得起她呀!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不多说了。”最后,父亲留下一声叹息,转身去做萝卜灯了。
⑦那一刻,我只想哭。
⑧父亲在仔仔细细地用刀切着洗净的萝卜,切得很慢很慢,父亲努力地使每一刀都切正,只有切正了,做成的灯才平平整整,放在那里才稳稳当当。父亲用一枚生了绿锈的铜钱,在切好的萝卜的平面上用力地旋转着,父亲转得很慢,好像是在努力完成一个很重要的动作
。最后,父亲把黄澄澄、清亮亮的花生油顺着灯xīn浇下,慢慢地、慢慢地,满一点儿,再满一点儿……
⑨我再也忍不住眼泪,任凭它顺着双颊滚滚落下。
⑩泪眼朦胧中,父亲捧着一盏萝卜灯向我走来。桔红色的灯光映得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红红的。父亲的目光流露着深切的慈爱,流露着更加殷切的希望。刹那间,一股暖流袭遍我全身,我伸出双手,接过父亲给我做的那盏最大的、刻着我名字的萝卜灯。
(央视“第三届电视散文”)
8、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朦胧 ( ) 灯xīn( )
【答案】(1)méng lóng 芯
【解析】汉字的字音字形的掌握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知识,平时要准确拼写、牢固掌握。
9、阅读文章,“萝卜灯”中寄托着父亲怎样的美好愿望?
【答案】父亲希望我顺顺溜溜、好运常伴,学习优秀,做人正直。
【解析】点“萝卜灯”是家乡的习俗,在萝卜灯上寄托着父亲浓厚的感情,结合文章扥人可以提炼出“希望我顺顺溜溜、好运常伴,学习优秀,做人正直”。
10、“我”决定把成绩册给父亲看,后来又后悔了,结合相关的内容揣摩“我”的心理。
【答案】以往不论我做错了什么事,都没瞒过父亲,即使受到严厉的批评,也不曾后悔过;父亲知道我作弊后,疑惑、惊讶、恼怒、失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语段,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决定把成绩册给父亲看”和“后悔了”的各自的原因。
11、划线句子“父亲的烟斗掉在地上,碎了”一句中的“掉”字改为“砸”字 的话,有什么区别?
【答案】不好。“掉”说明父亲知道我作弊十分吃惊,烟斗是失手掉下去的;而“砸”则表现了人物内心无法克制的愤怒,与文中父亲的表现不符。
【解析】结合句子的意思来分析“掉”与“砸”的不同表达效果,来分析作答。
12、阅读第⑧段划线句子,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从叠词、动作描写等角度赏析,蕴涵的深意是父亲做灯仔细、专注,表达了他期望孩子能够堂堂正正做人。
【解析】这句话的遣词上运用了叠词“仔仔细细”“平平整整”,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料表现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可以据此分析作答。
13、给文章的末尾加一段5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来表达“我”的心理感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补写的这段话应该围绕“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来进行,表达要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二)议论文阅读
在阳光下看人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时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4、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用人的正确态度是:从人的长处着眼,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答出“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即可得全分)
【解析】仔细阅读文章,开头从人的优缺点谈起,提出用人的正确态度,阐明观点。
15、仔细阅读第②段,分析这一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作用:用典型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第②段首先叙事,然后从故事得出道理,所以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的观点即故事的道理。
16、理解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含义:有出类拔萃的才能的人,必然会遇到因不合时宜而招致的困境。或“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句子意思的理解。“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在引用这句话后,作者做出了解释即“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意思对即可。
17、第④段引用“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具体的说明了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举例论证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第④段,分析叙议结合的部分的议论文字来作答。
18、结合本文的论述,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正确利用他人和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的角度作答。也可从对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全面.长远地看的角度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论点,作者的态度,然后围绕观点,联系学习、生活的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