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免费
对于学物理的学生,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免费,仅供参考。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 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 R=U/IR
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动)/n n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单位:J)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总= W有+W额。(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 W有/ W总。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滑轮自重、绳的摩擦有关,与提升高度、提升速度与绕线方式无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光滑程度、倾斜程度有关。
轮轴的轮越大、轴越细,轮轴的机械效率越大。
机械能和内能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动能:运动着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对其他物体所做的功就越多。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弹性势能。
被举高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其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PS: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且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一般来讲,物体由下而上运动,是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物体由上而下运动,是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内能、热传递
内能: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汽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天然气燃烧放热、物体摩擦发热)(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物体内所以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动能就越大,所以,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增加。
同一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和质量有关。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条件:有温差;
实质:内能的转移;
方向: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焦耳)
三、物质的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其性质有关——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3、单位:焦/(千克·摄氏度)。
4、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大,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温度升高时:Q吸=cm△t 温度下降时:Q放=cm△t
补充: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冷空气沿地面吹向大海,形成陆风(海吹陆成海,陆吹海成陆)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热传递)
2、热机(热力发动机)—一种将内能(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3、汽油机工作循环:——可对比柴油机。
吸气冲程(进气口打开、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变为内能、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活塞达到顶端而后推动活塞向下运动、燃气对外做功的过程)——排气冲程(出气口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注意:冲程是指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曲轴旋转2圈,活塞往复2次,四冲程,对外做功一次。
4、内能(对外做功)→机械能 机械能【(摩擦)对内】→内能
5、书本12-27 实验现象:盒盖被弹起
原因: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五、燃料的热值
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
1、燃料的热值: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单位:q(J/Kg) Q放=mq
3、热值是燃料的属性,与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无关,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电路初探
一、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1、用电器:是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源:持续供电的装置——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直流电源:电池(正级流向负极) 交流电源:220V 家庭电路。
3、电路: 连接电路:注意事项
①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②用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要将导线的两端接在电池盒、灯座、开关的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以保证接触良好。
③连接电池的两极的导线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连,以免造成短路,损坏电源。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通路:在小电灯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中有电流流过,使电灯发光。
断路:断开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灯熄灭。
4、电路图:熟知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1、串联: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方式。——串联电路:①只有一条电流路径;②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③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方式。——并联电路:①有多条电流路径;②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③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三、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强度:表示电流的大小I,单位:安培A——电流表测量大小。
2、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二要二不一试触”
①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零。
②必须要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0.6或3的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在“—”流出。
③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
④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⑤在使用双量程电流表时,一般先试用大量程,如电流表示数载小量程范围内,再改用小量程,这样读数更为精确。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电路中有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着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维持正负极间有一定的电压U 单位:伏特V。(干电池:1.5V)
2、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零。
②必须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③在使用双量程电压表时,一般先试用大量程,如电压表示数载小量程范围内,再改用小量程,这样读数更为精确。
与电流表有一点不同:可以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到电路中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串并联电路识别方法
电流流向法:
①途中不分流---------串联
②途中要分流---------并联或混联
拆除法:(识别较难电路)
①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串联
②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还能工作------------并联
节点法:(识别不规范电路)
所谓“节点法”:就是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④分析论证⑤得出结论.
电路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有R串=nR0
电路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上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电功和电功率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2t/R W1:W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常用公式W= 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2R 。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 P1+P2+…Pn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4、应用——电热器:
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⑴ 低压供电线:
①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V
②测电笔: 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种类:钢笔式,螺丝刀式。
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⑵ 电能表:
①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
②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③铭牌:所标的电压U是:额定电压 所标的电流I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UI是:电能表后能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这个数值,电能表的计数会不准确甚至烧坏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①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
②安装: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空气开关的静触点接电源线
⑷ 保险盒:
① 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②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③ 电路符号:
④ 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⑤ 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⑥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⑸ 插座:
① 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②种类: 固定插座、可移动插座、二孔插座、三孔插座
③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
4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5接用电部分的线路
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①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小功率的灯泡灯丝细而长,里面抽成真空。大功率的灯泡灯丝粗而短,里面抽成真空后,还要充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且气压为0.1Pa,目的是平衡大气压对玻璃壳的压力。灯泡长期使用会变暗,原因是: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升华后的金属钨凝华在玻璃内壁上降低了灯泡的透明度。
② 灯泡的种类:螺丝口 卡口 。
螺丝口灯泡的螺旋接灯头的螺旋套,进而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接灯头的弹簧片,再通过开关接火线:原因:防止维修触电
③开关和用电器串联,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短路用电器会一直工作开关不能控制,但不会烧干路上的保险丝。
④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每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灯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1、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三、安全用电:
1、触电事故:
①定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②危险性: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③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超出了安全电压。
2、触电形式:
家庭电路(低压触电) 单线触电 双线触电
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造成的并与地线或零线构成通路。
初三物理学习的技巧整理
一、正确的学习方法
1.三个基本
(1)基本概念
物理中会学习到很多物理量,同学们要明确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尤其是易混淆的概念,比如音调与响度,质量与体积,压强与压力,质量与重力,电功率与电功、电热等。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2)基本规律
光学、力学、电学中会学很多规律。这些规律是考试重点,利用好这些规律的前提是理解其含义,记忆其内容。如透镜成像规律、流速压强关系、欧姆定律等
(3)基本方法
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比如:简单易记实用的口诀,也要在平时听课中用心的记住。
2.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为了更好的理清物理过程,可以画草图,并标记重要的数据。
4.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5.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但为了避免遗忘,要在合适的时候把重要的东西记下来。比如: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 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6.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对做一些综合性强的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7.数学
物理的计算和公式推导要依靠数学。一张物理试卷会有很多需要计算的题。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需要同学们会基本的计算,会列方程组,会科学计数法,公式转换,不等式,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等。
二、高效学习的建议
1. 有计划的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上初三,最好能订一个学习计划,长远计划和近期计划相结合,最好能细致些、具体到早、午、晚做什么,学什么,复什么。
2.注重基础与能力
现在的中考偏重于能力的测试。所谓“能力”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方法。要提高自身能力,就必须先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根基,是基础,否则,所谓“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坚持从基础知识入手。如果我们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梳理清楚知识网络,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融会贯通,那我们解题时自然能够举一反三,速度也能随之加快。
3. 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思多问
当今考试改革的方向偏重对能力的考查,靠死记硬背应付不了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要培养这些能力,主要是靠吸收老师的思维成果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听课时,不管老师是否问到自己,都应先认真进行思考,然后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思路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找解题的。
4、 仔细分析错误,避免重犯
对于做练习或各种测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只简单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这些症结正暴露了我们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某些薄弱环节,因而要及时地查漏补缺。可建议同学们设一个错题本,通过分析错题,明白自己的弱点,经常拿错题本翻翻,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以避免下一次重犯错误。
5、 善于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这是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关键一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自身的体系,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所学知识。可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1)内容上,分模块、分题型、分知识点。
(2)时间上,每节课后、每次作业后、每轮测验后、每日、每周、每月,都应及时梳理、巩固知识点。
三、学习指导?
想要学好物理知识需要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具备认真、耐心和挑战压轴题的勇气。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牢记概念,却不死记概念
要用自己的方法真正地理解概念,将概念深刻地记到脑子里,并且灵活地运用概念。
2、认真读题
要仔细地一字一句地读清题目。有的题目会很长,有些人一看到这类题脑袋就晕,觉得这题很难,然后放弃,其实大可不必,耐下心来读题,将重点划下来,做题时便一目了然,大部分题目长的题事实上都不会很难。就要仔细研读题目,看清题目要求,不然很可能会做错;难题就更要看清题目了,不然可能会因为少看几个字就理解不清题意,导致做错或不会做。??
3、要学会举一反三
大考时,不一定所有题目的题型都是做过的,但是题目所考的要点都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当遇到新题型时,要冷静地继续做题,将老师所讲的要点从脑海中调出来,有些答题格式是可以从题中找到的,那么就按照题来答,如果找不到,那就按老师以前说的写。
4.做好课内、课外习题
做一本靠谱的辅导书里面的习题,可以积累新题型,考试时遇到这类题,一定会得心应手。?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
一、基本情况:
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
1、 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 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 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记忆关。
(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由于学生基础差,抓基础既现实又可以产生实效。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4)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第二轮复习(5月)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
(5)注重向本年级教师请教,做到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6月上旬)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缺补漏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9)调节学生的生物钟。
(10)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八、教学进度
时 间 内 容
第一周 声现象
第二周 光现象、
第三周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周 力和机械、
第五周 功和机械能
第六周 分子运动、
第七周 复习力学专项复习
第八周 复习电学专项复习
第九周 作图、
第十周 实验专项复习
第十一周 材料信息题、
第十二周 估算题专项复习
第十三周 综合应用计算题专项复习
第十四周 归纳总结、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第十五周 模拟考试
第十六周 中考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