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与高一政治学习复习方法
高一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与高一政治学习复习方法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点: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作为一种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5.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6.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 潜移默化 (2)深远持久
7.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4.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及其特点
手段是大众传媒
特点: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继承性。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8.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方式。
9.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
10.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1.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表现在
(1)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与科技。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5.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中共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丰富和发展,展现其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把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根本途径)
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提供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产品
(2)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3)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两者共同点:都是颓废的文化形式,都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背离。
(1)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政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FA LUN GONG”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近代中国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 走向重振 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的、面向世界的、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6.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的需要.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主要内容:它有两个内容:一是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二是思想道德建设。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怎样办: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9.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0.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1.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13.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高一政治学习复习方法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学生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3、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4、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5、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框、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高一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与高一政治学习复习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