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曾给古先民提供了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食物。而提供食物的动物的独特天性与本能,譬如鱼类繁殖力强,熊可以直主行走……这些都使原始人产生神秘感,使原始人普遍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和意愿,进而认为其与人有着血缘关系,由此衍生出图腾神。这些图腾神最初是按照图腾的自然形象创造的,逐渐发展成为半人半兽神,最后演变成人形神。这说明,“神”的发展史,是随着原始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慢慢形成的。图腾崇拜除了图腾物、图腾神话之外,还有祭祀仪式,图腾柱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
图腾柱,源于萨满巫术的原始部族雕刻艺术。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已经出现动物雕塑作品,主要有巨象、熊、犀牛等动物雕像。原始先民用云石、骨刀雕刻于岩壁或骨角之上。这些原始雕刻,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图腾柱的出现,汇聚了原始雕刻艺术的精华,图腾柱高高矗立在原始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而独特,色彩艳丽而醒目,堪称图腾艺术中的杰作。
在美洲印第安人村落里,每座房子前后都登立着图腾柱。图腾柱的高度,有的达几十来,低的也有两米多。图腾柱的图案,有的为动物图形,也有的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组合围形。这些图腾柱刻画的通常是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譬如,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上面雕刻着全家人的图腾符号。顶端为大鹰,底部为熊形,鹰熊两者属丈夫的图腾;中间刻一狼形,为妻子的家族图腾,印第安人希望在图腾柱上尽可能地刻记图腾整体形象,因此不得不把众多的局部形象叠起来,一般都重点刻两图腾头部形象,躯体与四肢则需分解与移位。
美洲印第安人于19世纪从欧洲人那里获得了先进的雕刻器具,从而取缔了传统的石斧和骨凿。这样,图腾柱雕刻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被收藏的精品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些工艺精谌、图形精美、千奇百怪的图腾柱,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如一个熊雕刻图案中,它的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象征着一位已去世的首长的灵魂。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像北美洲那种木雕图腾柱。但是,图腾崇拜是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的原始信仰,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远早于北美印第安部落。依据北美印第安氏族血缘考证,木雕图腾柱最初的文化源头,可建溯到中华鸟图腾民族,河姆波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田佳洲《神工鬼斧的图腾柱雕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腾神的产生与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关联,也与动物和人有着血缘关系有关联。
B.图腾柱的诞生与萨满巫术有关,集中了原始雕刻艺术精华,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
C.美洲印第安人村落房子前后都有图腾柱,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有人物,也有动物。
D.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其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比北美印第安人还要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以图腾神引出图腾柱,再写图腾柱特征及雕刻艺术,然后列举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的情况,最后写了华夏古族图腾崇拜的情况。
B.文中用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的例子,说明了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所刻画的图形通常是他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C.文中所提的印第安人在熊前爪华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的图腾柱的事例。证明了在图腾柱中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D.文中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的事实,来论证木雕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人崇拜不同的图腾神,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
B.图腾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一般高高矗立于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色彩艳丽。
C.印第安人一般会把图腾形象头部作为雕刻重点部位,面对其他部位进行分解与移位。
D.欧洲人的雕刻器具对印第安人的图腾柱雕刻艺术颇有影响,促进了后者取得辉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开镰
洪忠佩
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在禾戽上。
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当时,我虽然已过了懵懂的年龄,却只知道开镰收割是人与村庄、季节、田野建立的一种秩序,即便自己站在“冷浆田”(水冷田瘠)里挥镰,也是被动的,甚至是木然的。
那个时候,总觉得稻田里斑鸠与麻雀的欢呼雀跃,都比我快乐得多。物质匮乏的年月,人也显得卑微无助。那抢收抢种的日子,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一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那一丘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从给母亲打下手到参与收割,我常常找不到语言表达的出口,更忽略了躬身收割的母亲。
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于农家耕作生活的沉浸,好比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
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禾苗的嫩绿与青葱,谷穗的饱满与金黄,以及“禾秆城”(稻草垛)褪去金黄的灰褐色与斑白色——这是我对乡土田野色彩的记忆和认知,还有一种食为先的生存宿命。后来,我看到列维坦的《秋收》和米勒的《拾穗者》等油画作品,无论作品的主题还是色调,都激活着我远去的记忆。
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瘌痢头,光油油;
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
……
手捧苞芦(玉米)粿,
脚烘石炭火,
神仙皇帝不如我。
……
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谣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
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比如做新米粿、蒸汽糕、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乡亲对乡土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一直在视线内追根溯源、进入田野调查的主题。
我欣喜地看到,在家乡婺源的大鄣山、赋春、镇头、中云、江湾一带,近几年有村民种植有机稻尝到甜头,开始走规模化有机化的路子。他们不仅种田能够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购置农机也有补贴。在那层层叠起的翻滚的稻浪中,禾镰的欢吟已经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收割机。场面虽然没有北方麦收那样壮观,但却成为山村田野一道新的风景。
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镰的齿痕里,都是开镰收割鲜活的显影。
(选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中用“嚓,嚓,嚓”“大丛大丛”“纷纷”等叠词描写收割稻禾的情形,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B.第四自然段写母亲“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焦灼”指母亲对于孩子的愧疚感,“幸福感”指收获稻子的喜悦。
C.文中引用童年的歌谣既点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又写出了作者童年拮据的生活,同时使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
D.家乡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是农耕文明的体现,让作者对于民间文化遗存产生浓厚兴趣,并追根溯源。
5.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有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标题为“开镰”,但文中只用了小部分篇幅写母亲开镶,而把大部分篇幅集中在相关的联想上,作者为何这样安排材料?(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最近,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的纪录片《二十二》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悲情触摸那段充满伤痛的历史;纪录片中老人们的截图竟然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出现,引发集体愤怒。两件事,让我们分别看到了尊重与无知。
“听完片尾曲,没有人说话。灯亮了,好些人还在位子上发怔。”一位观众的话,道出了多数人观看《二十二》之后的感受。老人们所经历的苦难,那些烙印于心的伤痛,即便只是通过平静的镜头语言,也足以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从上映前3万多人为影片捐款,到后来无数人转发影片信息、呼吁人们观看,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倾注了从制作者到观影者共同的情感,也凝结成整个社会的集体追思。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老人们痛苦、哭泣的表情,竟然被制作成充满戏谑色彩的“表情包”。这种消费苦难、无底线娱乐化的举动,无异于是在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也是对大众集体感情的挑战,当然让人难以接受。后半生在悲剧中活着的“慰安妇”,犹如压在我们民族心口上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上刻印着战争历史的痕迹,也承载着不能忘记的家国之痛。况且,她们所遭受的侵害,至今没有得到始作俑者的道歉。如何对待这些战争受害者,直接关系着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摘编自《别让对历史的铭记毁于“表情包”》)
材料二:
“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二审落槌,维持原判,判决艺龙网公司赔偿葛优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7.5万元并赔礼道歉。从“葛优躺”走红,到葛优肖像权“躺枪”,再到今天葛优胜诉,尽管维权过程并非轻而易举,但这起案件给企业和公众都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使用真人表情包不能随心所欲,即使博人一笑,也应谨守法律边界,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时下,表情包已成为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但也带来了滥用的乱象。除了本案中的演员葛优外,姚明、傅园慧、张学友、周杰和黄子韬等体育演艺明星的表情包,也是网民社交聊天、商家广告宣传的热宠。事实上,明星官方出品的“正版”表情包不仅是宣传工具、圈粉利器,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现实中,明星真人表情包的使用却往往超越官方提供的范围,侵权纠纷也因此时有发生。
更为恶劣的是,个别商家与网友在制作与使用真人表情包时,为蹭热点而践踏道德底线,为博眼球而不顾民族情感。比如,韩红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的画面被制作成“韩红听了都想打人”的表情包,此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有违社会公德的表情包,不仅网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更销蚀社会的价值认同。
(摘编自《表情包也要有“法治脸”》)
材料三:
在网友看来,表情包的使用早已经不限定在官方提供的范围之内了。傅园慧的“我已经使了洪荒之力了”,尔康的招牌动作“伸手咆哮”,黄子韬的“我选择狗带”以及漫画与姚明等名人照片“移花接木”合成的表情包……成了社交聊天时的热宠。随着这股潮流,商家也爱用表情包为自己的产品广告宣传。为此,部分“被表情包”的名人选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如果裁取表情包图像以商业使用为目的,未经肖像权人或其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就会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堂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表情图形存在对权利人的不适当“艺术”处理,体现为一种“丑化、歪曲”的效果,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摘编自《小心!你的表情包可能违法》)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录片《二十二》用老人们的伤心表情制作成“表情包”的行为引发了众怒。
B.个别商家和网友使用真人表情包时,触碰了社会道德底线,扰乱了网络环境。
C.表情包的使用早已突破了官方提供的范围,商家利用表情包做广告宣传。
D.对权利人进行不当“艺术”处理,这是对权利人的不尊重,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用纪录片《二十二)进行无底线娱乐,是对受害者的不敬,挑战大众感情。
B.网友使用明星表情包有许多好处,如作为宣传工具、圈粉利器,带米实实在在的收入。
C.“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落槌,案件告诉大众,使用表情包应谨守法律的边界。
D.经肖像权人或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截取表情包图像的非商业行为,没有侵害肖像权。
9.表情包传播速度如此迅猛,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膝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古时官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5分)
(2)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注]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留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野碓(duì):此处指田野间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B.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憎还记得背日相逢的情景。
D.“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E.“野碓无人夜自舂”化用唐代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句法,但陆诗写静,而韦诗写动。
15.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两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三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的宝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某些方面,“新文人画”的创作鱼龙混杂,偏重于个性抒发和解放的精神追求,导致一些所谓“新文人画”由高雅向低俗滑落。
电影纪录片《二十二》让国人再次了解日本士兵百身何赎的罪行,重温骨肉同胞受苦受难的血泪历史,接受鲜活深刻的历史教育。
在事实认定中,我们应当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提问以及所得调整的模型摆位,溯本求源,尽可能地还原交通事故的真相,
随着期末考试结束,暑假生活拉开序幕,省实验学校的暑假特色社团活动异彩纷呈,让孩子们既增进了友谊,又增长了见识。
如今的葡萄镇就是一个大景区,耸立的城乡建筑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中外游客趋之若骛。
虽然此次撤稿规模大,但仍只是冰山一角,存在类似问题的期刊和论文远远超过这个规模,中文期刊也存在同样问题。
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认为,虚假的“爱心助农”,在利用公众爱心的同时,当地的品牌形象也影响严重,既伤心又伤农。
B.我国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显现出其独特性,成为中华民族为当代世界文明呈现的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C.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是经过了数年的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冲击,经过短暂迷茫和自我怀疑之后重新确立的自身定位。
D.网友对抄袭的反感情绪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渐发醉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古装玄幻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口碑令人堪忧。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陕南是泉眼组成的,陕南是河溪组成的,有草木的地方,就有清水,它们在地下冒出来,从山隙隙里渗出来,是一眼眼泉的眼睛,它们从林子出来,是一条条的溪。从秦岭南坡、到巴山北坡,1700多条河溪都有名有姓,它们都流进一条大江,江叫汉江,汉中的汉,汉字的汉,庄稼汉的汉。汉江一江清水一直流着,一直清着。
A.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
B.这样一条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C.这样一条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D.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肉丸能久放,可以大量生产售卖。,只能现做现卖,是腊月正月里的食物,所以元宵更好吃。,而且包装也特讲究。话说“货卖一张皮”,西关西门口的回民卖元宵,里面一层紧贴着元宵包扎的是粗草纸,吸纳性好,外边是染成粉红或葱绿色的油光纸。
21.下图是说客英语S2b的商业模式,阅读后概括图表信息,要求信息之间形成有机联系。(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这两天杭州下雪。许多人开始纠结:外面这么冷,不想出门吃饭,要不要点个外卖?对此,有人表示“好饿啊!需要外卖小哥拯教我饥肠辘辘的肚子”,也有人认为“不能叫,这种天气叫外卖是一种罪恶,外卖小哥太辛苦了”。为此,很多点外卖达人陷入了矛盾的心理斗争中。
材料二:一个三轮车夫在荫处乘凉,这时有一个收破烂的人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三轮车夫对她笑了笑,缓缓地坚起了大拇指,而收破烂的也笑了笑。尽管他们只是陌生人,在茫茫人海中只是偶遇,尽管这件事很小,很小。但也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是么?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B.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D.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C.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B.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8)、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6分)
(9)、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李清照《声声慢》)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已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过的并发表过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在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身外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集权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
“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位20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B.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于真实和虚构。
C..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D.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E.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2)、“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3)、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4)、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
D.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
15、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①,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②;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③,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坚韧是成功的柱石,软弱是失败的温床。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河对面开满鲜花,它们准备到对面采食花蜜。
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
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
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
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儿工夫它就飞到了河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