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
说到这个话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恐惧,我也不例外。
三十好几的女人了,每天依然驻足镜前;每天依然在衣橱里翻找衣服;每天依然羡慕年轻的女孩——原因何在?臭美。想依然年轻漂亮。残忍地说:“想永留青春,不想变老。”这是很多人的通病,特别是女人。
而莫里对衰老有着乐观的理解,莫里认为,人为什么害怕衰老?
“因为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如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
细想自己又何尝不是,我不想回到从前,因为那时我们单纯;我们幼稚;我们不谙世事;我们醒悟不了工作的含义;我们不懂人情的珍贵等等。而这些改变,这些所得,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如莫里所说:“如果你一直不愿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我们每个人都羡慕年轻人,但关键是我们得接受现状并自得其乐。因为年轻的好时光我们也经历过。
衰老并不等于衰败。衰老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我们养育子女;我们工作出色;我们帮助别人;我们奉献自己等等。这样我们就不再对衰老恐惧,而会慢慢的乐于接受。就像死亡一样,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从掌控。
人这一辈子,活着不容易,那就少给自己一些过不去,充实而幸福的老去。
读了这本书,自己的思想又充实了许多,而莫里的精神也深深扎根心中,照亮自己,让自己立志成为像莫里一样的教师——一位终生的教师!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便是《相约星期二》的所有内容概括。面对这样的概括,你或许不会对这本书产生怎样怎样的兴趣吧?可是,就是因为其精简(注意了,我用的是“精简”,而不是“简单”),它引起了我的注意。
而在写下对该书的心得体会之前,我不得不先将它目录上的内容引用下来,因为有这样的内容,才会使我在获知要写对某本书的读后感时想到了它。
目录如下: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第十二个星期二——谈论原谅
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第十四个星期二——道别
仅面对这样的目录内容,你还能说它是“简单”的吗?
假若给海伦·凯勒三天光明,那么她将在第一天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在第二天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第三天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
假若给莫里教授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他最满意的安排是“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他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那么,假若给你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呢?我想过,可是,悲哀的是,除了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经历的琐碎事之外,我竟不知道我将做什么。在我们看来,我们每天度过的都是完全健康的一天,于是乎,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知该作何反应了。
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世界环游,或许是功成名就……然而,就在我们每天忙于追梦的时刻,时间已经悄然从身边溜走……其实,莫里教授也不例外吧,所以他才会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美好的每一天。
莫里教授的课,最终将在死亡里划上句号。人生无常,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和病痛,在衰老和病痛来临时,你可以感叹青春一去不返,但却无法拒绝衰老和病痛。
莫里教授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要学会和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他说,他认为这是人生最困难的事。他在死亡面前,真正做到了与生活讲和。他平静地,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体验着死亡。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他说:如果早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平静地面对死亡,那么过去还有什么困难可怕呢?这句话,是一位临终老人说的,对我们而言,它可以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向生活中每个困难挑战。希望等到几十年后,我们不会心怀遗憾地说这句话。莫里老人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人生,诠释了死亡。
在莫里教授最后的岁月里,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比快速死亡要残酷得多,简直能把人逼疯,这并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然而莫里老人却说:“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莫里教授就是这样一边乐滋滋地体验死亡,一边与米奇讨论着人生。
这本书读第一次是因为好奇
读第二次则是因为敬佩和感动。
即使在读了二次之后的现在,我知道我仍是无法体会和理解莫里教授的境界,但是我从莫里教授那获得了一个人生理念:只要用心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
《相约星期二》,这是一本好书,不管是莫里教授,还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说过的话,都值得你在生命里慢慢体会。
读着这样的书,你我的心灵都会得到一次次的净化。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3
也许一个高一学生来讨论生死的问题显得太幼稚了,但我还是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An old man. An young man.
莫里老人在大学里遇到了米奇,从此建立师生关系。大学毕业后,米奇和以前的人失去了联系,包括莫里,直到夜线节目播出,米奇才想起大学教授莫里。而后十几个星期里,米奇都抽出一天时间去陪莫里,直到莫里去世。
莫里患的病叫ALS,也叫渐冻症。这种病会把你的精力,力气慢慢榨干,直到把你肺部的肌肉也榨干时,你就挂掉了,因为你不能再呼吸了。此为一种极其恶心而变态的疾病,和HIV值得一拼。当ALS渐渐夺去你的行动能力时,那是一种极大的痛苦,还比不上直接。你会眼睁睁地看着你自己一点点地,从一个人,变成一摊泥……不能跑步……不能走路……不能吃饭……
即使病体日渐衰弱,时日无多,莫里老人也选择了异于常人的态度来面对疾病和死亡。还是让ALS把你揉成一个纸团然后扔到死神的篮筐里?
面对死神,他积极乐观;面对情感,他敢爱敢恨。
即使在其死后,这种态度也在影响着世界。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一直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当失去了自理能力,饮食起居不得不靠人照顾时,他颇感失落。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因身体不适而悲观,而是尝试着享受这种“重回婴儿时代的感觉”。虽然童年时莫里老人缺乏家人的关爱,但是如今重病在床,却得到亲友们对待婴儿般地照料和呵护。
学会了死,你就学会了活。
当死神挥舞着小扇围着你载歌载舞,你所能做的,就是用仅存的力气和时间去和爱你的人或你爱的人打声招呼,顺便取笑一下死神:你看我还有这么多人可以去珍惜。珍惜每一片叶子,珍惜每一缕清风。为不幸的人悲伤,和幸福的人高兴。人在临死前都会变得比较善良。只有面对死亡,你才知道最好的生活方法。
有“死而复生”的人描述过死亡后的几分钟内的感觉:感到身体不受了限制,但也不能随便动,你会在前上方看到一个巨大的白光团,神圣而又庄严,你会情不自禁地向那个白光团飘去……
生与死,只是身体上的,精神会永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疾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小水流。
抬腿跨过去就行了。
活出精彩!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4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题记
米奇和大部分人一样每天忙于枯燥的工作中,如果不是偶然调换电视频道,看到一挡节目,他的生活可能会继续下去。那档节目的嘉宾竟是十几年前与自己相约再见的教授-莫奇。当得知莫老患上ALS时间不多时,他去找了教授。从他们相拥那刻起,时间为十四周的必修课,上课铃声便已敲响。他们相约在每个星期二见面。莫里说:“我们都是星期二人”。课堂上不需要课本,但讨论的题目很多。设计到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这堂课亲切、严和、幽默。莫里老人对死亡的理解也令人敬佩。
莫里老人逼视着自己如何一部分一部分的衰亡。这比死亡残酷的多。他不能动,活着全靠别人帮忙。他是怎样对待的呢?对别人的照顾开始觉的不便,但又很快释然了。他说:“我感觉到了依靠别人的乐趣,此刻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了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就像回到了婴儿时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再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这种心态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剧。他还说:“你就应懂得一个道理,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正因你终究会变老的。”当下,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莫及,这一切不过都是在浪费时间生命而已。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用心去感受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下的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经在不远处等你,就算病痛已经缠上你,你都有权享受幸福和快乐,而不是诚惶诚恐的度过余生。
我们的人生总在不停的奔波当中。上学、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创业、赚钱,太多的羁绊使我们感到劳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大多数人都毫不怀疑这一点。但是莫里老人告诉我们: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说:“拥有的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都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方向。简单来说,我们总落入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买的东西是你的需要还是品牌圈套;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是你的需要还是世俗的胁迫。最快乐的是人而不是神。只要你肯,你就可以摘下面具。放松别人,放飞自己。
莫里选择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候停止呼吸。他走了,走的令人心痛。我坚信他是有意识这么做的。他想安宁的离去,就像安宁的活着。我仍记得他说的那句话:“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的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心中。”
而这门课,还在继续。你说,我听。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5
莫里,米奇.阿尔博姆,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在莫里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中,联袂奉献了一堂堂精彩的人生课。
生与死,这两个无比深奥的字,蕴含了人生的真谛。古今中外,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绞尽脑汁的想知道这二字的含义,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在我看来,从古至今的所有人中,真正只有寥寥几人参悟透了生与死。“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臧克家的这句话揭示了生与死的哲学: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如果你活着,但却没有任何价值,那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死了,但却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那死与生又有什么区别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与死只是相对的,死亡便是真正的永生。人只有在死亡的那一刻,回想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声叹息,两行浊泪,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在死亡时人人都是哲学家,在那一刻他们已经看穿了俗世,厌倦了这纵横自己一生的尔虞我诈。俗生浮世今看破,黄泉路上莫回头。或许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超脱。
在波士顿的一个僻静的郊区内,一位病入膏肓,骨瘦如柴的老人忍受着疾病的折磨,给他的一位曾经的学生讲着自己面对死亡的感受。“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我想他是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我们活着的时候才会更珍惜生活。一旦我们学会了怎样,我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己以为该做的事。在如今这个高速而繁杂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自我,心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生活的价值,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为了迷惑那些戴面具的人而戴上了面具,为了防备那些拿武器的人而拿起了武器。真实的自我在面具下不见天日,在盔甲内固若金汤。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只有人在即将驾鹤西去之时,发现生涯中这所有的一切财产、名誉即将化为乌有之时,他们才会真正的大彻大悟,带着微笑安详地逝去。
莫里正是这样,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在得知自己患有不治之症——ALS之后,莫里没有消沉下去虚度自己为数不多的光阴,而是开始用心感受死亡,并想将其传授给大众。而米奇的出现则为莫里提供了契机。在来日不多的莫里面前,米奇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莫里在他为数不多的几个星期二中,为米奇上了几堂精彩纷呈的人生课。从死亡到恐惧,从衰老到欲望,从婚姻到家庭,从社会到原谅,甚至到人生的意义,这无一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必经的几件大事。莫里认为爱会战胜一切,爱永远是胜者。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相爱,或者死亡。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是的,相爱或者死亡。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与生活讲和。’”是的,与生活讲和。在死亡面前真正懂得了与生活讲和,这简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审美现场。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还有什么?是的,胸怀!莫里老人在临死之前还会默默地为生活在另一个半球的人而流泪。所以,不得不说莫里老人有一个博大、宽广、容纳全世界的胸怀。回想千年之前,一位伟人独自站立在汨罗江畔,身后是狼烟四起的都成,昏庸无能的国君,以及那令他最担忧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他本可以离开楚国,凭自己的才华谋一个职位,但他并没有。他选择了与这个多灾多难的楚国共存亡。“身既死兮魂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是他面对死亡之时,对天地爆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随后便义无反顾的投入滚滚波涛之中……汨罗江的波涛翻滚了几千年,他的故事被传颂了几千年,屈原的死是有价值的。
泰戈尔曾说过:“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是对人生的另一种态度。在面对生与死时,泰戈尔只想活得轰轰烈烈,死得安详平静。人在死亡之时,需要安静,需要静静的聆听心跳的声音,听天地间为自己上的最后一堂课。莫里说过“我想要安详的死去,宁静的死去。”是的,他不想让世界惊惶不安。他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悄然无声的离去。
每天晚上,当我睡着时,我便死去了。第二天早晨,当我醒来时,我又复活了。 ——圣雄甘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