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学霸是怎样研究物理难题的
(1)重视这道题的考点分析,类似考点的比较。
这道题为什么用动能定理来求解,而不用能量守恒呢?能用牛顿动力学公式来求解吗?这些公式的区别是什么?动能定理的公式总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如果把这道题的条件变一下,还能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吗?
……学霸们就是这么研究物理难题的,他们并没有停留在这道题会做了就行了,而是更深层次去研究、分析考点的应用及之间的区别。
物理题的确有难度,可再难的题,也都是用教材上的公式和定理定律求解的,都是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使用。所以通过难题去整理考点,更深度的理解考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下看物理课本时同学们也要结合做过习题,想一想,原来这个考点还可以这么去命题啊;这样就能起到双重复习的效果。
这一点是最值得咱们普通的中等生们去学习的。
(2)勤于动笔。
上述分析的问题,或是课题老师讲解时的一些关键点,切入点,觉得有必要的学霸们会赶紧记录在这道题的旁边。
有的时候的确你听懂了,也理解了,可是你能保证一个星期后印象还这么清晰吗?恐怕很难。那就赶紧做个记号。
另外,没有必要去把动能定理的内容写一遍,只是写上:“动能定理要优先考虑”或“碰撞必考动量守恒定律”,等等。做标记并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要简洁;否则后期复习时看到一大篇文字你自己都不想看了。怎样才是简洁的标准呢?就是能让你下次看的时候,想到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当时遇到的障碍就可以了。学物理同学们要勤于动笔,要善于动笔。
(3)遇到类似问题积极联想。
在后面的课堂听课的时候,或者自己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与上面那道难题类似的问题,学霸们会积极联想,想这道题与原来做过的那道难题的区别和关联,从解题思路、考点、运动过程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这样的话,并非仅仅掌握住了这道题,还复习了那道难题,而且通过对比分析,对两题共同的考点、思路理解的更深入了。为什么这道题里可以用动能定理,那道题不能用呢?只有这样去较真儿,去和考点较劲。
(4)经常翻看。
错题要想体现出来价值,就要多看,勤看,做过的难题更要经常翻看。本来题目就难,考点综合,不去复习巩固,怎么能吃透呢?
不想给同学们和家长们说狗熊掰棒子的故事,我并不想把同学们比喻为狗熊。可是我们不妨思考下,那些在一年前做过、听老师讲过的难题,自己都掌握住了吗?所以,需要的是同学们勤奋,多去翻看做过的题,利用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多去给自己做诊断,找出模糊或马上就要忘掉的考点,去及时巩固和复习。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