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历史>

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

时间: 维维0 分享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麓版历史总结1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1.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

2.政权特点: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就是说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保留了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3.政治制度:出现了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2.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3、政治特点:①商王具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③弥漫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4.商王与方国(附属国)的关系: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⑵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三、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2、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主体:同姓亲族)

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局限: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到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逐渐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削弱。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大、小宗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

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影响——A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

B利于凝聚宗族力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家”结合起来

C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3、三者关系:紧密相连,互为表里,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分封制与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岳麓版历史总结2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 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秦王嬴政)

1. 条件:A春秋: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小宗频繁取代大宗,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诸侯国君称“王”,卿大夫夺位政变,诸候国竞争,各国变法。

C、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2、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 意义:它结束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背景

1、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频繁:各国进行改革: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

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表现):

(1)皇权至上,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三公之下,是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的九卿。

(3)地方推行郡县制,皇帝任命郡县官员,不能世袭。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郡县乡里,

(4)制定了一整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6)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3.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4、发展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

岳麓版历史总结3

第3、4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一、中枢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

1、秦:三公九卿(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2、汉:中朝(决策)

3、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

4、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5、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特点与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走向成熟

6、宋:二府三司,三分相权

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宰相下设参知政事,进一步分割其行政权)

7、元朝:一省制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宰相,统领六部

8、明代:明太祖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皇帝亲管六部 ,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设立内阁,帮皇帝起草批复意见:“票拟”,最后由皇帝裁定:“批红”

9、清:①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根本原因: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危及皇权,直接原因: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雍正设军机处目的: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②概况:雍正年间,皇宫隆宗门内。特点: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

③影响:A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行政效率。B完全听命于皇帝,大事一人裁决。C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

1、汉初——王国问题

⑴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

⑵解决:景帝平定叛乱,武帝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刺史。

①背景:西汉初年,汉高祖为巩固政权,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国封地,结果爆发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酎金夺爵,打击列侯。

③影响:巩固大一统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

2、隋唐——藩镇问题

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

⑴分割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第四,派文臣做地方长官;

⑵分割地方行政权:规定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

⑶分割地方财政权: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⑷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

①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②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任州郡长官。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③影响:A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B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C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处于绝对上风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的突出起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

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虽提高了决策效率,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宋代中央与地方矛盾基本解决)

三、选官制度

1.目的: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演变:西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汉初:军功爵制

西汉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前者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其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东汉末年始-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1905年:科举制①设立: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②完善: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③作用: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四、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御史大夫) 汉武帝(十三州刺史)明清中央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①这两种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

②在整顿吏治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作用。

4.趋势:唐宋以来的政治制度的变化,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

岳麓版历史总结4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程标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主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相关文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六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岳麓版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之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五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二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四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

68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