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商朝历史人物故事

时间: 淑娟20 分享

历史上的名人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是我们的榜样,无形之中他们就会督促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故事

()

盘庚——商朝第二十位君主、迁都于殷,复兴商朝

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旬 ,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二十位君主。阳甲死后,盘庚继位,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盘庚病死后葬于殷。

商朝自商王仲丁以后,国势逐渐衰落。当时废弃嫡长子继位制度,常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儿子继位,他们常争夺继承权,造成商朝九代混乱,诸侯都不来朝见,史称九世之乱。盘庚的父亲是商王祖丁。祖丁死后,祖丁叔父商王沃甲之子南庚继承王位。南庚死后,祖丁之子、盘庚的哥哥阳甲继承王位。阳甲统治期间,商朝国势继续衰落。阳甲死后,盘庚继承王位。

盘庚即位之初,商朝国都位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决定渡河南下,迁到商汤的故地亳(今河南商丘)定居。当时商朝已经五次迁都,朝廷居无定所。因此民众相互慨叹,都发怨言,不想搬迁。  盘庚于是晓谕诸侯和大臣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祖先共同平定天下,一切法则都能遵循。舍弃这些好的法则,而不努力实行,凭什么成就德政呢?”。于是渡黄河南下,迁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来盘庚又迁都于殷,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推行商汤的政令,从此百姓安宁,商朝国势再度振兴。故后世称商朝为“殷”或“殷商”。

百姓思念由于盘庚遵循商汤的德政,所以诸侯都来朝见盘庚。盘庚死后,葬于殷(今河南安阳),由其弟小辛继承王位。小辛即位后,商朝再度衰败。百姓思念盘庚德行,于是写作《盘庚》三篇。

历史人物故事

()

祖甲——商朝第二十五任君主

祖甲,生卒年不详,亦称且甲、帝甲,子姓,名载,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五任君主,祖庚死后即位,《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商朝中兴。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商代鼎盛时期,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立,否则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离开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这使祖庚非常感动,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承王位。

祭祀:为了报效祖先功德,商人盛行祭祀,但所祭对象和顺序都很零乱,没有一定的规矩。祖甲即位后,创造了“周祭”之法,具体方法是: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庙号的天干顺序,用羽、彡、三种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为单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庙号的天干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须与庙号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报乙、丙日祭报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太乙(汤)、丁日祭太丁;第三旬甲日祭太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种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需要九旬。祭毕,再分别用另两种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渐达到最高峰。祖甲创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体现。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体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伦、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统。

征伐西戎:商朝君王祖甲执政后期,蚕丛氏部落不屈服商朝人的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结果弱不胜强,战死岷山,族人四处逃散,他们的一支,“从茂汶盆地的东面翻过与岷山相连的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的西北沿”,志在伺机重新抗争。

历史人物故事

()

墨胎致——商朝末年孤竹君的第三子

三千年前,秦皇岛一带正是孤竹国管辖的区域。这个古代方国建国很早,历经了商和西周两个朝代。当时它的管辖区域,据考古资料表明,大体包括现秦皇岛市的全部,唐山市的东部和辽宁省的西南部,都城在现卢龙县城附近。这个古老的方国当时的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大量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和可以用剩余粮食酿酒的农产品。从这个国家取名觚竹来看,它是以两种用以书写的文具,借代作国名,这就反映了这个国家已经有比较高的文化。

到了商朝后期,在这个国家出现了夷齐让国的美谈。那时的孤竹国君是孤竹国第七任君主,名叫亚微。子姓,墨胎氏,是殷商的同宗。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允字公信,即后来谥号为伯夷。二子亚凭成为第八任孤竹国国君。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谥号为叔齐。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死了,按照当时的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作。”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后来伯夷和叔齐双双流亡,离开了孤竹国,禅让君位予亚凭。纵观伯夷叔齐二人的一生,确实没有轰轰烈烈、引人注目的功业,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出他们做所有事情的发心都是为了大群人生,为了长治久安,而没有一私一毫的私欲存于其中。所以中国后世永远怀念他们。仁义道德,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安身立命所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真正的生命所在。所以中国人评论人物,首看德性修养。有此德性修养,即使一生无大的业绩,仍受人感念,如伯夷叔齐,如泰伯仲雍,如管宁,如陶渊明,如林逋,如李清照,甚至小说戏剧中人物如花木兰、刘兰芝等,皆得列为中国人物上乘之选。德性很差,所作所为皆为一己之私,即使此人有盖天的功业,此人也永为中国人所不齿。如秦始皇、曹操、司马懿诸人。

历史人物故事

()

南宫适——西周著名贤者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据考证,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

2012年以来,随着对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的曾侯墓葬群的考古研究,发现曾国(即史书中的姬姓随国)是南宫适的封国。

曾侯墓中最著名的代表文物有: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四龙曾徽、龙凤玉佩等大量国宝。

历史形象

南宫适是最早的见于文献(《周书·君奭》)的南宫氏名人,是南宫氏的始祖。南宫适身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周族创业时期的重要谋臣和大将,为周朝的开国元勋,裂土受封。

周文王时期,文王姬昌招贤纳士,南宫适归附于周文王。《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此后,南宫适成为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国语·晋语》记载:“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南宫适是周族的重要谋臣,曾参与了拯救姬昌(即周文王)的行动。西伯侯遭殷纣王软禁之难,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前往探望。受西伯暗示,他们搜集美女、骏马和奇珍异宝入贡商王,使西伯获释。其中,南宫适曾受太公之命到西方义渠之地找到了奇珍异宝骇鸡犀。

南宫适作为周族的大将,曾率领周族大军进攻商朝的周边小国。在西伯侯的指挥下,南宫适发动了对黎国的征伐,邻近的邗国来增援黎国,南宫适俘虏了邗国和黎国的二位国君,把邗侯迁往翟,赦免黎侯,让他回国反省。

鉴于谋略出众,武功卓越,南宫适成为“文王四友”之一。《周书·君奭》提到文王谋臣,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五人。武王时,虢叔已死,只剩四人,《尚书大传》称为“文王四友”。

文王死后,南宫适继续辅佐武王,成就了伐商大业。武王伐商成功后,南宫适受命将商王搜刮屯积在鹿台的财宝和钜台聚积的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且与史佚一起将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国家的珍宝玉器迁到了周朝国都。《帝王世纪》曰:“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赈贫民,命南宫伯达史逸,迁九鼎于洛邑,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飨祀于军。”而同一事,《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克殷之初,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适、史佚展九鼎保玉。

周朝建立后,南宫适又成为武王的重臣。《周书·泰誓》《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武王称自己有“乱(治)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据马融、郑玄考证南宫适就是武王所称的十个重要大臣之一。

南宫适还是成王的辅国重臣之一。《后汉书·班彪列传》记载:“昔成王之为孺子,出则周公、召公、太史佚,入则大颠,闳夭、南宫适、散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太平。”

历史人物故事

()

费仲——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勾绞星”

姓费名中,亦作仲, 《封神演义》中的小说角色,书中写他是商朝末年奸臣。在纣王身边虽忠臣不乏,但一国之败常小人一二足以,纣王任其玩弄朝政,最后商亡,被处斩首,为平衡天上各职之神,费仲被领为邪恶之星,职歪曲、诡辩、恶性。费中算是妲己的舅舅,商纣王的嬖臣。在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勾绞星”  。

《史记.殷本纪》记载:「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在《史记·周本纪》中记有西方崇国的君侯曾向殷纣王告发「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商纣王得知,「乃囚西伯于里」。西伯昌之臣闳夭买通了费仲,给商纣王献上了「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商纣王非常高兴,说「此一物(按:指有莘氏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于是释放了西伯,并「赐以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几年后,西伯伐灭了崇国,并「作丰邑」,把都城从岐迁到了丰。

费仲可说是一个奸臣,诡计多端,施计废除姜皇后,为自己谋得高官厚禄,最后商亡,被处斩首,这或许就是一个奸臣的归宿。你总是有许多的想法,思想新颖,出谋划策的事最有一手。你做起事来很是尽职,加上见识不凡,总是有着自己独到的一面。在费仲献计废除姜皇后的计谋后,妲己听了大喜,最后终于将姜皇后给废除了。费仲的心高气傲,总是显现出几分邪气,为了自己的前途,宁可碰得头破血流,也绝对相信自己,所以最后的下场只能用死来赎罪

微子——周代宋国的开国远祖

微子,子姓,名启,殷商贵族,殷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辛(纣王)的庶兄,周朝初年被周成王封于商丘,建立宋国,成为周朝宋国的始祖,后世因之称为宋微子(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于是惧祸出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璧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微子是个勤政的君主,为殷民所爱戴。因其在商代时封国名微,姓为子,故称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远离纣王逃到微。“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国于宋,即今商丘一带,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


商朝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商朝历史名人

商朝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周朝历史名人

周朝著名的历史故事

商朝知识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

唐朝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传记

51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