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与高一新生应该怎样看待高中地理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与高一新生应该怎样看待高中地理

时间: 慧良1230 分享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与高一新生应该怎样看待高中地理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要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2.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

  情态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难点】

  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地质地貌图片: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并设问:这些景观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地表形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样的。地球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板书: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老师讲解:地表形态:地面的起伏状态,人们直接可以感知的地表特征。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那么是谁来塑造地表的形态呢?──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先学习内力作用。

  学生通过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内力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问题2:外力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问题3:外力有哪些动力──风、流水、冰川和生物;

  问题4:内力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问题5:外力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研究之前看到的那些美丽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究一: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什么力量促使该地表形态由海洋变成高大的褶皱山脉?

  3.上述力量的表现形式中,喜马拉雅山属于哪一种?

  4.这种力量最终对地表形态产生何种影响(高低不平还是趋于平坦)?

  板书: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第一种形式:地壳运动

  课件展示图片:喜马拉雅山和裂谷 总结:水平运动──褶皱山和断裂带

  课件展示图片:陡峻的华山 总结:垂直运动──

  展示图片和资料完成活动:

  活动1:书本P70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其形成过程。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案:海岸处于下沉运动状态中,原因是三根大理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到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答案: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原因是那时大理石柱上留下了被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具有周期性特征。

  活动2:台湾自古与祖国大陆连成一片,目前分割着大陆与台湾海峡的形成,经过无数次的海陆变迁。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晋江深沪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试述其形成原因,并在示意图中标出海峡的相应位置。

  课件展示完成表一:地壳运动的类型

  内力作用的第二种形式:岩浆活动

  课件展示图片并讲解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的过程。

  特别声明:岩浆活动晚于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的第三种形式: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过渡:课件展示资料:两千万年以来,据科学家估算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至少1万多米之上,可是现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4.43米。

  引出: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还有外力作用

  板书:二、外力作用

  课件展示图片:岩石风化图片──昼夜温差使岩石破碎(静态下破坏)

  讲解风化作用过程和结果: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风化作用为其它外力创造了条件。

  表现一:风化作用

  课件展示图片: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海蚀地貌,冰蚀地貌,雅丹地貌。

  讲解:水、冰川、空气、海水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蚀地貌。

  表现二:侵蚀作用(运动状态下破坏)

  同学们想一想,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到哪里去了呢?

  课件展示图片:沙尘暴(风力搬运)和泥石流(流水搬运)

  表现三:搬运作用

  课件展示图片:冲积扇,新月形沙丘,海边的沙滩,冰积地貌。

  讲解: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表现四:堆积作用

  课件展示图片:长江流域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

  合作探究二

  1.长江流域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答案:流水作用

  2.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表沉积物质的来源。

  答案:来自于上中游山区

  3.简单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过程。

  小结:四种外力之间的关系:四种外力表现形式是一个连续过程。

  小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随堂练习

  1.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

  2.对照本节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还可以补充哪些箭头?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板书: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高一新生应该怎样看待高中地理

  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学习方法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从适应高考角度讲,地理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本身就比较复杂。另外,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三、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与高一新生应该怎样看待高中地理相关文章:

1.高中地理必修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试卷

2.『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总结

3.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高一新生学...

4.高一地理必修一第4章知识点总结

5.高一的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