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时间: 梦荧0 分享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①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

②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③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

④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①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②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

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②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③锋面气旋。

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①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

②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

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一地理上册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分析下表,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年 23小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小时7分 有

1.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D.表面温度高低

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公转轨道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读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4、与我国南方爆发的寒潮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下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5题。

5.若AOB所对应的非阴影部分为今天,阴影部分为昨天,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OA所在经线为0° B.OB所在经线为180°

C.OB为晨线 D.OA的地方时为10点

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据此回答6~7题。

6.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7.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8~9题。

8.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主要与图中有关的

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全球气候变化会带来一些后果。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根据图信息,回答10-11题:

10、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直接原因是( )

A.降水增多 B.全球变暖 C.台风频繁 D.蒸发旺盛

11、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的盛行风是( )

A.东北信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信风   D.西南季风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DCBFG为水循环类型的(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不能确定

13、在图示水循环中,人类主要可以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水汽输送 B. 地表径流

C. 降水 D. 地下径流

读图13-1-5“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有关图中①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高纬流动

D.①有增温增湿作用,②有降温减湿作用

15、下列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降水量减少

B.寒暖流交汇海区容易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C.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右图为某河流河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17、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E地

B. 此河流一定位于南半球

C.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F地

D. 此河流一定位于北半球

读“三大类岩石转化循环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中B可能是( )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岩浆岩 D岩浆

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0~21题。

20.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戈壁

21.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人类活动 D.下垫面状况

23.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复杂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甲乙丙丁中的①②③④代表自然带数目),回答下列问题。

24、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

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C.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 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二、综合题(50分)

26.(10分)读右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

(1)此时北京时间为7:00,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此时A点在晨线还是昏线上 。

(3)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4)此时B点的昼长为 小时,B地处于五带中的 带,此时我国正值 季。

(5)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向 偏(东或西)。

27.(10分)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 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______因素为基础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若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看见的自然带景观,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因素为基础,在

纬度地区最明显。

(4)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0分)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甲”或“乙”)地;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 地。

29.(13分)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气候类型与下图 图相符合。

(2)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季。此时,⑦处盛行 风,此时盘踞在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为 。

(3)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4) 气候类型④的成因是 ,气候特征是 ,该气候类型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是 。

(5)⑥气候类型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是 。

30.(7分)读我国某“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是________。

(2)这条河流流量的高峰出现在________(季节),原因是__ 。

(3)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地中海气候分布一致

B.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一致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4)这条河流在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参与的是____________循环,这种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高一学习方法

记内容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同时,教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回顾,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记疑难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顾及每一位同学。相应的,一些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属于疑难问题,由于课堂上来不及思考成熟,记下疑难问题,可在课后继续加以思考和探究,加以理解和掌握,不致出现知识的断层、方法的缺陷。

记思路方法

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独立分析,因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在这基础上,若能主动钻研,另辟蹊径,则更难能可贵。

记归纳总结

注意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同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后小结时,一方面是承上归纳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启下布置预习任务或点明后面所要学的内容,做好笔记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前作准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记体会感受

数学学习是智、情、意、行的综合。数学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志体验过程,记下自己学习过程的感受,可以用来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譬如,一道运算很繁杂的习题,依靠坚强的意志获得解题成功后,可在旁边写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自勉的语句,用来激励自己。

记错误反思

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相同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醒目地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同时也应注明错误成因,正确思路及方法,在反思中成熟,在反思中提高。

高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204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