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宇宙与地球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宇宙与地球必修一知识点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宇宙与地球必修一知识点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包括 | 特点 | |
类地行星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
巨行星 | 木星、土星 | 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 |
远日行星 | 天王星、海王星 | 离太阳远 |
9、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活动 | 周期 | 太阳活动的影响 | |
光球层 | 黑子 | 11年 | ①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③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 |
色球层 | 耀斑、日珥 | ||
日冕层 | 太阳风 |
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有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13、月相(29.32日)
月相 | 日地月位置 | 时间 | 潮汐 | 天文现象 |
新月 | 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 初一(朔) | 大潮 | 日食 |
上弦月 |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 初七、初八 | 小潮 | |
满月 | 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 十五(望)十六 | 大潮 | 月食 |
下弦月 |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 廿二、廿三 | 小潮 |
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
强辐射,超低温)
16、 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
自转 |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 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 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
公转 | 自西向东, 北天极逆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 |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 ∕ |
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18、二分二至
节气 | 春分 | 夏至 | 秋分 | 冬至 |
日期 | 3月21日 | 6月22日 | 9月23日 | 12月22日 |
太阳直射点 | 00 赤道 | 23026’N 北回归线 | 00 赤道 | 23026’S 南回归线 |
正午太阳高度 |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 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 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
昼夜情况 | 全球昼夜等长 |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 全球昼夜等长 |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
高一地理学习紧抓九个方面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七、抓“对比”找“异同”
八、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②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③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④垂直气温的计算。
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⑦昼夜长短的计算。
⑧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⑨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九、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①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②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③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