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

时间: 燕纯0 分享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篇1

《消费及其类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的:识记消费的基本类型,贷款消费的含义及适用情况;理解我们的日常消费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的: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消费水平的现状以及变化。

二.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贷款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方式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贷款消费存在的背景(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导入(包括火爆的常州市场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引出话题: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新课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与消费息息相关,请同学们从身边的事看起,看看我们都有哪些消费行为,哪些消费现象。

生:围绕日常消费行为举例。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日常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现象,有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这些消费现象以及消费行为分分类,请同学们结合课文P21—P22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我们刚刚所例举的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生:根据课文的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在同学们分类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进行有选择的指导)

师:在我们的消费中,有两种比较时髦的消费方式,分别是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贷款消费。请看课文P21漫画,请问,在生活中,你会采用哪一种消费方式,并说明理由。

生:在已经课前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小辩论。时间控制为8—10分钟。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贷款消费都有其使用的前提,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是我们采用不同消费方式的原则。

师:(课堂活动)消费现象纷繁复杂,消费水平也参差不齐,同学们的消费水平也是有高有低,我这里有一个你心仪已久的MP3,你会选择买还是不买?为什么?在买与不买中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根据这个课堂活动,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收入水平,包括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这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物价水平;(3)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并指出在不同类型的商品消费中这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4)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师:在讲到消费水平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名词:恩格尔系数。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与我们的消费存在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内容: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答:1857年,世界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答: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2)国际上关于恩格尔系数的统一规定:

答: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师:解放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估计可能要达到80%--90%。歌剧《白毛女》中有这样一段:杨白劳出外躲债七天(有歌词为证:“漫天风雪一片白,躲债七天回家来”),却把二斤白面总带在身上。杨白劳唱道:“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集上称回了二斤面,怕叫东家看见了,揣在怀里四五天。”如此珍惜二斤面,说明杨白劳家真是太穷了。解放后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情况有所好转,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居高不下的。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仍属于绝对贫困。然而到1995年,这个比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至5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8.6%。更大的变化,出现在1995年以后的这短短的六七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47.8%,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7.9%!到2004年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更下降至37.7%和47.2%。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能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这种巨变。谁谁家买新房了,谁谁家买汽车了,谁谁家孩子自费出国留学了,谁谁家两口子到哪儿旅游去了。这样的消息,在十几年前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新闻,如今在许多地方都已是身边的家常话题了。

3.课堂练习:

单项:1、近年来,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火爆。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家庭收入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C、我国旅游业服务水平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D、消费者有一种从众心理

2.信贷消费在江苏火热,与江苏居民收入水平和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抱有信心有关。2007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5100元、无锡和常州约为14400元。材料说明,信贷消费在江苏火热()

A.主要由居民的消费信心决定B.主要由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D.主要由物价水平决定

不定项选择:3.居民生活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等B.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C.消费品价格D.过去和现实的收入、未来的收入与支出

论述题:材料一: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收入情况

表1

1:

表2:

材料二:由于食品价格上涨,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达2710元,增长12.1%,比2003年高7个多百分点。据测算,受粮食、油、肉、禽、蛋、鱼、鲜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购买这7类食品人均支出需增加144元,户均支出需增加484元(平均每月增加40元),占全部食品类支出的10.2%,给低收入户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表1、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表2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表1和表2有什么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二,分析2004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为什么均有所上升?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篇2

神奇的货币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从与人们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作为教材的第一课本节内容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

第一,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来看,货币作为经济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始终。

第二,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节内容最为第一课是全部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只有让学生首先打好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才可在以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6)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_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jiachao)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说教法

由于货币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生活实例展示,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1、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通过生动故事、画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现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于“钱”的正确认识。

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热点"、澄清"盲点",本课时对"如何客观对待货币"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端正学生对货币的正确态度。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人民币的展示、物物交换图片的形象展示,将抽象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实例结合起来。

2、问题引导法:在本节讲课,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讲述,我都一问题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我在进行纠正和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养成自学习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对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议一议、想一想、讲一讲等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知识点,实现自学达标。

四、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拿出一沓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问同学们,“大家见过吗?”、“大家知道这个可以干什么吗?”、“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张薄纸就可以换其他我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吗?”大家觉得神奇吗?、好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开“钱”的神秘面纱吧!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师:要了解货币,我们首先从一个概念入手,那就是商品。货币是从商品交换的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商品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师: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有用)我们买东西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便宜、质量好等)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师: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偶尔的物物交换。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第四阶段:货币出现。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总结)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书)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我们通过设计一个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二)货币的职能(板书)

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A.含义B.价格C.观念中的货币(板书)

(2)流通手段A.含义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C.现实的货币(板书)

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师:“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师: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适度原则”)

(见教材P7“专家点评”)

用公式表示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7探究活动一”。),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出现了(经历由金垠条块→足值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的过程)。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三)纸币(板书)

1、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板书)

师: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呢?我们已经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见P8“名词点击”)。而且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币呢?主要是为了防止(jiabi)的流行。

(jiabi)有什么危害?

师:对国家而言,(jiabi)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jiabi)在市场上的流通会造成纸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制造(jiabi)呢?是希望有更多的钱,但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正确对待货币(板书)

师: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

师:快乐、健康、自由、亲情、亲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钱无法真正买来的,如果这些都需要金钱来维系,那么人活在世界上真的太悲哀了。

那是不是“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不断在引诱人们跳入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不应该拥有金钱呢?当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是这些钱必须通过你的诚实劳动依法取得。

当你有钱的时候,那能不能任意的挥霍呢?刚才已经提到了,凡事要有“度”,要用钱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师: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宗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付款?

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五.电子货币(板书)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篇3

国家财政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学导入:2011年,南昌入选“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

1、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投资及相关建设能仅靠个人或企业吗?为什么?如果不能,应该由谁来办?政府哪来那么多钱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2009年到2016年,南昌将投入274.24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2011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设置:十二五规划中发挥财政作用关注民生,引导大家从身边事例到大政方针,由浅入深,真心感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关注民生、让利于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社会主义真是好!合唱:社会主义好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1.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2)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关系(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篇4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三3-7班均为理基班,生源基础较差,加之政治课课时量偏少,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较差。从生源实际情况来看,高考最有希望的增长点确实文理基。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程度较差的科目有效增加分值,在高考中尽量多得分数,是理基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内容

进行两轮复习

1、第一轮: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以单元为单位,以每课为一个课节单元。

要求:知识要点化、系统化、逻辑化

要点化(符合考纲要求以08年的为依据)

系统化(进行知识整合,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便于记忆和理解)

逻辑化(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要点化的知识丰富而生动)

每周一节课,复习课,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结合练习);而在紧接下来的一周则以练习为主,并适时进行讲评,以最基础的知识为复习主线,尤其强调对基础知识要点的把握和理解。

2、第二轮:约在三月初开始,本轮以结合本年度内所发生的国际内外重大时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适应性训练。

从三月初到五月初大约月左右的时间,以完成此项内容为重的专项适应性训练,在此期间,学生应完成大量与之相关的练习。对教师要求每次作业(练习)要全批全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

在五月初到六月初的一个月时间当中,我们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查漏补缺,对复习中未重点强调的知识要点根据本年度的备考形势要求,进行重点“回炉”,同时针对与本年度时政热点相关的一些知识重点进行再次的训练,另外,可针对个体的情况进行单个的“补火”,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三、教学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多做交考试题,多研究交考,特别是广东近两年的高考,模索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出来;

2.提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讲练结合,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的'达成程度,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3.提炼出解题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的作业练习,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4.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促进发展――备课组、教研组内相互多听课、多研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共享;同时多走出去,向内外、市内外的同事多学习、多取经;

5.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及时了解和把握高考相关信息,使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6.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抓好学生的学习管理;

7.特别强调认真做好本周集体备课工作,倡导先听后教,先管后教,抓住课堂为中心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第二、四周《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第五、六周《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第七、八周《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第九、十周《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第十一、十二周《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第十三、十四周《政治生活》第二单元

第十五、十六周《政治生活》第三单元

第十七、十八周《政治生活》第四单元

第十九、二十周《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

下学期开学后第一周《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二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第三周《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第四、五周《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第六、七周《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八周《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篇5

纵观历年政治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时间安排。由于各学校情况不一样,所以考生的时间安排要和本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吻合。下面仅以我们学校的时间安排为例给出建议,希望考生能举一反三,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第一轮复习时间总体控制一般在两个半月,而政治常识相对于高三应届生而言比较陌生,所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哪一部分相对薄弱,就要投入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在跟随老师同步复习的同时加大自己弱势部分的复习。找出每天中自己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段记一些比较难记的东西,找出自己理解力比较强的时间段做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的试题。但是要注意量,不可能花所有的课外时间去学习政治,毕竟还有其他功课,所以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比如今天有政治课,那么今天的课外时间就适当少分一点时间给政治,只需把课堂上老师讲的消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没有政治课,那就多分一些时间给政治,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可以预习下一节要讲的内容,也可以单独找一些试题做一下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

心态调整。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作为高三复读生要注意课本的复习,只不过要首先总结一下,自己考试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就要做到有重点的训练。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做游余,轻松制胜。

总之,高三的学生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本样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考生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篇6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学校年级教学理念,以政治课的学习为平台,促进学生德智的综合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利用好练习资料,巩固学习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和学科学习及应试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这些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际充分反映了同一年级学生间存在的差距。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差距,为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3、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4、本学期的《政治生活》虽也属于政治学科,但在内容上与上学期的《经济生活》没有直接的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5、根据学习指导安排,本学期可能开始学习《生活与哲学》的部分内容,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和小高考的要求。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目标分析

完成《政治生活》教学内容,开展《生活与哲学》的部分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新课程要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等,打造科学自主高效政治课堂,提升学生学科知识素养和科学学习方法、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探索实际问题出发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以专业知识为指导正确看待社会实际。

四、教学计划

1、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包括四个单元中的九课、二十四框和四个探究。

通过教学活动既丰富学生的政治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又提升学生用政治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探索实际问题出发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以专业知识为指导正确看待社会实际。

2、《生活与哲学》比较难理解,抽象性强,当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弱,所以,学生可能也要进入一个难以消化阶段。学生独立思想的缺乏,对后阶段的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教学常规落实策略分析

本备课组坚持个人努力与集体协作相结合,一方面各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特色教学,同时注重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相互合作,汲取众人智慧,团队的合力促进教学进步。

1、发挥全体组员的力量,结合教学实际,经过认真分析探讨,制定本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集体备课要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群策群力,形成方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和课堂效益。

3、带着饱满的积极情绪开展课堂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打造科学自主高效的自主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把传统的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相互结合,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的教育效果。

5、政治课的学习上存在死记硬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6、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扎扎实实抓规范。

7、认真组织试题的选择、编制和送印,认真做好考前辅导,认真参与监考和评卷活动,群策群力。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0篇

2022政治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6篇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与改进方向

学校政治教师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高三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政治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高三政治备课组工作总结与不足

政治计划合集大全10篇

有关高三政治教学设计

45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