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22年高考作文解读(全国1卷)

时间: 淑娟4587 分享

高考语文作文题一出炉,网上已经炸开了锅,有谈论作文题难易的,有谈论题目出得好不好的,有探讨怎么写作的,那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呢?怎么解读?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2022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及解读,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高考作文解读全国1卷


▼▼目录▼▼

2022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2021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2021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解读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解读


2022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2022年的全国新高考1卷(适用于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有人表示很难,围绕“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围棋术语带来的启示,进行发挥创作。

其实这个题目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有经验的老师都曾经围绕同类主题带领同学们准备过很多遍,而且很多备考资料中都不止一次出现过相关素材。题目不过是“看起来”很难。有同学说,“我对围棋一窍不通怎么下笔?”但这个题目的实质不是在说棋,而是在借棋说理,什么理?——基本功。

所以还是要着重审题,理清作文题目是最核心的要求,只有真正读懂题目,才能围绕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悟。

我们从题目所给材料中轻易可以看出,“本手”的重要性,本手,“合乎情理”“功夫扎实”“理解深刻”,这是审题和立题的根本与关键。

不妨再重新读回原题: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很明显,强调的是“功夫扎实。”

也就是在告诉我们,打好基础是关键。基础不是知识的死记硬背,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通融,说明了目标远大和基础扎实与创造创新的辩证关系,要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

所以立题立意就要围绕“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展开。如果平日留意积累金句,此时都有用武之地:

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做任何事情,都强调基础扎实。我们可以结合题目与自身的经历,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切入,比如书法、舞蹈、乐器、体育、劳动等等自己熟悉的领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从家国情怀入手,比如小到一顿饭,大到国家航天科技一冲上天,都离不开基本功的扎实和日益精进的创新。

此外,也可以旁征博引阅读中得到的间接素材,杜牧、苏轼、齐白石、华罗庚、王羲之、老舍……材料的优劣多少,取决于平日阅读的积累。

写作文也是一样。打好基本功,才是重中重。

写好高考作文,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这是最重要的。言之有物,一定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深刻丰富。观点在明确的基础上还要有深度,论据、事例要足够丰富。

3、文思新颖。善于寻找独特的角度去诠释自己的思想,体现独到的思路。

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练基本功。曾国藩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即使聪明绝顶,也要从基础练起;即使愚钝不堪,也怕千锤百炼。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提高写作能力,不妨也从打好基本功开始,多读、多想、多写、多改。看过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如果你也跃跃欲试,不妨提笔写写,写好欢迎发到“云舒读书会”书友群,我们一起研读、提升。

返回目录>>>

2021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返回目录>>>

2021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解读

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曹雪:

此题目至少要求学生三方面能力

依我个人的理解,此题目至少要求学生三方面能力:

其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此段文字虽然短小,但内容丰富,且包含深刻哲理,考生必须做到在审题过程中准确体会文意,迅速挖掘锁定核心思想,并联系自身实际作出论述。这个要求有一定难度;

其二:辩证思维能力。毛泽东提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种论述包含哲学辩证观,在我看来这也是考生在论证时需关注的重点。这种思想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对“强弱”二者内外部条件及行动策略的认识,也体现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考生需在哲学观的引领下完成论述;

其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题目可生发的范围很广,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个人生活领域,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价值观和日常眼界视野的好机会。好的表述,必须把题目中的观点提炼出来,并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述论结合的阐发。

返回目录>>>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

《体育之研究》,在我心目中,堪称体育论文的绝世经典。

中国的文化,时常把文人与柔弱联系起来,这无疑是文人的耻辱。在我看来,如果身体柔弱,也根本称不上真正的文人,最起码气质上不像。文与武是不可分的!文、武缺一岂道乎?真正的书生意气,是文与武波峰的交织,是一个绝世儒将的风姿。

从史至今,可称得上英雄的,必是文而兼武者。事实上,文而兼武者,中国历史上有好多好多,比如周瑜“雄姿勃发,羽扇纶巾”,孙策“猛锐盖世,决胜疆场,又常与周瑜、大小乔共读诗书”。以及《体育之研究》中提到的:“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等等。

再说一个更加切实道理: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一切的基础。有了强健的身体,才有充沛的精力,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基础保证。一个人只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却没有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怎能在艰苦的事业中坚持下去呢?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让我们观察一下现在学校读书的小书生们:其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德与体的培养与教导,而是不惜花巨款让他们的孩子学习美术、弹钢琴、学英语等,学习的课程多如牛毛,轻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更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其弊端,使得这些小书生们“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身体不够强壮,意志不够坚强,精力也不堪重负,是得是失呢?加强素质教育,提倡三育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面前,是否显得苍白无力呢?

所以说,只重视德、智而忽略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是100%的舍本逐末。

大家应该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基本作用是为了祛病修身,使身体健康。另一个更加深入的作用,就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使意志坚强,心情舒爽,使人胆大无畏,敢为耐久。“意志者,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体育之大效益尤在此矣!”正如《体育之研究》文中所说:“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健,可以利用体育锻炼来消除烦恼,使精神舒畅,精力充沛,更能增强人的意志,“体育之研究”中给予体育这样的解释:“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在平庸中觉醒的奋斗者啊,须知道德、知识的完备,要仰仗钢铁般的躯体与意志,旧时柔弱的知识分子形象将再也不属于你和我,体弱可以变体强,无知可以变博学,肌络筋骨、山河大地皆可改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正确的理论,只要我们认清方向,明确了目标,从体育锻炼入手,努力学习,哪怕我们现在柔弱无知,又何愁不能文武兼备、身心并完?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也可以不再像那美丽的星空可望而不可及了。

返回目录>>>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解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具思辨性,有难度,有深度,可以考出水平。首先,考生必须具有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是讨论问题的前提,而且仅仅靠题干上提供的事实是不足以深入生动地进入这个话题的。

齐桓公与管仲、鲍叔之间的故事见于《国语·齐语》等文献,写这篇作文要注意其中的三个节点。一是鲍叔与管仲的友谊与相知。当年二人为友,管仲有老母需要赡养,家里贫穷,鲍叔就多出本钱与他合伙做生意,盈利后分钱,管仲却总是多拿一点,鲍叔仆人以为不公,而鲍叔则解释因为他要赡养老母,这就是所谓“管鲍分金”的故事。后来管仲带兵作战,进攻时总是慢吞吞躲在后面,退怯时却总是跑在前面,士兵以为他胆怯怕死,鲍叔则对大家解释说他是担心自己战死了老母无人照顾。管仲知道后非常感动,说:“知我者鲍叔牙也!”由此二人结为生死相知。第二个节点是,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纠是哥哥,小白是弟弟,齐襄公死后,兄弟二人从国外紧急赶回,争夺王位,管仲为助公子纠抢先得位,带兵堵截小白,并一箭射中其腰部,但被腰带上的铜撘钩住了,小白机智,将计就计,装死倒下,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于是就不着急赶路了,而小白却日夜兼程先于公子纠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这段故事里,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小白与管仲结了死仇。第三个节点才是,齐桓公任命鲍叔为相,而鲍叔深知任重难以胜任,称自己五不如于管仲,宽惠柔民不如,治国家不失其柄不如,忠信可结于百姓不如,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不如,执枹鼓立于军门以鼓舞百姓勇敢不如,因而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以自代,而对一箭之仇则以各为其主以后必忠于你来使齐桓公释怀。此后还有一段曲折是,这时管仲已经在鲁国了,若鲁庄公知道齐桓公的真意肯定不给,乃谎称要报那一箭之仇才从鲁国把管仲捆了回来。后来管仲发挥才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作文时肯定不能展开来讲这么复杂的故事,但对这段故事的了解却是越详细越好,也能检验考生的阅读积累。

这个题目的思考难度在于,如果这算一段历史佳话的话,三个人,谁更值得赞赏呢?管仲?齐桓公?鲍叔?抑或各有所善?管仲的才能当然值得称赞,但不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乎?可是如果齐桓公不肯放下那一箭之仇,这段佳话也成就不了啊。三人都放下了常人难以放下的东西,鲍叔放下了高名显贵,齐桓公放下了夺命之仇,而这两个放下助使管仲放下了疑虑,方能放心施展才干。我想,“当然”“但是”“然而”,这些关联词语的恰当使用,会串联起一段比较周全的思考,成就一篇好作文。三人共成一段佳话,按题目的要求,可以强调某一方面,但若一定要比个高低,甚至强分是非,则难免顾此失彼,流于偏颇。

返回目录>>>


2022年高考作文解读(全国1卷)相关文章:

2022年新高考满分作文参考范文800字

2022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参考(10篇)

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10篇

高考满分作文2022精选议论文

2022年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欣赏

2022高考作文参考十篇

2022高考必看满分作文参考10篇

2022往年高考材料作文五篇

2022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参考

2022年高考作文题预测与参考范文

48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