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知识点概括

时间: 燕纯20 分享

  目前,高三考生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习。有哪些知识点四高考学生需要复习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知识点概括一

  《寡 人 之 于 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涂—途,道路 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2.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3.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4.胜 谷不可胜食 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 直……耳 只是……罢了,不过……罢了 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知识点概括二

  以

  1、因为,由于:例: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⑼不赂者以赂者丧。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⑴有好事者船认入。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⑷卷石底以出。⑸而托于柑以讽耶?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⑻属予作文以记之。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18)忽魂悸以魄动。(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20)各各竦立以听。(21)以致天下之士。(22)然而隐忍以行。(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25)遂拔以击荆河。(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⑵以钱覆其口。⑶屠惧,投以骨。⑷具以情告。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⑻将以攻宋。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5)具告以事。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19)国胡以相恤。(20)将以衅钟。(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⑷皆以美于徐公。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⑴以我酌油知之。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⑸以勇气闻于诸侯。⑹以攻则取。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例:⑴策之不以其道。⑵今以实校之。⑶余船以次俱进。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⑸盖以律非故杀。⑹以次进。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⑴固以怪之矣。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

  12、为。例: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无以,则王乎?14、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当作或作为。例: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⑷相传以为雁荡。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⑹撰长书以为贽。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⑵以为妙绝。⑶人人自以为必死。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制成。例: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知识点概括三

  (一)难点一、问号的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①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②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正确。③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难点二、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④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例:⑤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4、引语末标点位置的确定: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C、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

  例:⑦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三)难点三、顿号的运用的难点:

  1、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

  2、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

  3、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4、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不用顿号,用逗号。

  5、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6、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⑧这篇文章至少有三、四个病句。⑨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⑩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⑾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们的过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

  ⑿他的准确,清新,形象的语言,使球迷们感到仿佛自己就坐在体育馆里亲眼目睹这场比赛。

  ⒀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⒁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解析]⑧去掉顿号(规律2)。⑨“三”“四”之间加顿号(规律1)。⑩第一、第二、第四个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3)。⑾除最后一个顿号外,其余的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4)。⑿前两个逗号分别改为顿号(规律5,作定语时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⒀四个逗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5,这五个并列的短语作“农民”的谓语)⒁三个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6)。

  (四)难点四、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运用的难点:

  1、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

  2、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⒂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

  ⒀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就无法绘画(《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页)。

  [解析]⒂括号移到句号前(规律1)。⒃括号移到句号后(规律2)。

  (五)难点五、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是用逗号还是用分号:

  1、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

  2、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⒄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⒅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⒄分号改为逗号(规律1)。⒅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规律2),另还要去掉引号(不是强调的对象)。

  (六)难点六、省略号运用的难点:

  1、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

  2、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⒆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⒇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都爱读。

  [解析]⒆去掉引号后的句号(规律)。⒇去掉省略号(规律2)。

  (七)难点七、冒号的运用:

  1.冒号一管到底,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例:(21)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解析]冒号应一管到底,可是这里只能管到三位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却不能管到最后一句“在一起畅谈往事”。所以,冒号改为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2.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例:(22)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解析]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3.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例:(2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解析]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4.同一人话语未完不用冒号。

  例:(24)“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04天津)

  [解析]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前部分话还没说完,“二字”后不能用句号,改为逗号。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这里如果用了冒号,只能管后面的话,却不能管前面的话,故不能用冒号,改为逗号。

  (八)难点八、书名号运用的难点: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例:

  (25)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26)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27)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28)《红旗飘飘画丛》出版前后

  (29)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有6位编辑。

  [解析](25)、(26)、(27)、(28)中的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29)的“社”指单位,书名号应去掉。

  六、句式变换(长句变短句、重组、下定义等),广告词、串词、颁奖辞、手机短信、★对联、★答记者问、★猜谜底、★图文转换题、修改题、仿写题、排序题。

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知识点概括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总结

2.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3.高考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

4.最新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5.高考语文考试技巧归纳

6.高考语文阅读解题秘诀归纳大全

7.有关高考语文知识要点的归纳总结

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9.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1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

4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