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下面我先来看第一类: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举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名”本是名词,这里由于前受不能”的修饰,后带宾语“其一处”,因此可以判断是活用为动词,是“说出”的意思。
(2)【举例】: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中“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做谓语。
2、名词做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情况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做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以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修饰动词“坐” ,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的意思,修饰谓语“斩”。)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如: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的意思,修饰谓语“游 ”
(4)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面”是“当面”的意思,修饰谓语“刺”。 )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的表示的动作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是“使……受限制”。)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词,后面带宾语,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客”这里用作意动词,可译为“把……当作门客”。)
以上是名词的活用现象下面我们来说第二类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等,但有时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动词活用为了名词,充当了主语或宾语。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这里的“出和“入”分别做“殚” “竭”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翻译为“产出” 和“收入”。)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词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了宾语,翻译时要釆用兼语的形式。
比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活用作使动词,意思是“使……经受饥饿”。)
3、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比如: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是为动用法,“死国”意思是“为国事而死”。)
以上就是动词的活用,下面我们来说最后一类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代替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做定语。
比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充当判断句的宾语, 意思是“善良、诚实的人”,在这里是活用为了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的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因为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
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轻”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轻视”。)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
比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苦” “劳” “空乏”就是“使……苦” “使……劳” “使……空乏”。在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后带宾语,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美”带宾语“我”,“美我”,即 “以我为美”,意思是“认为我美” 。
这三种活用现象毕竟是出现在文言文当中的,大家理解起来也许比较困难,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了,这非常正常,反复学习,才会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