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

高考化学考点知识归纳

时间: 文琼20 分享

  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相关物质的浓度改变表示,其决定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化学考点知识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键词

  第一片:外因对速率的影响

  加加减减,同增同减

  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相关物质的浓度改变表示,其决定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常考的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具体影响可概括为:加加减减,同增同减。其含义是:四个因素中有一个增加,速率加快(增大压强时,需有气体参加反应,且引起浓度的增加)、减小一个,则速率减慢;对可逆反应说,正反应、逆反应速率,一定是同时增加或同时减慢,不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只能因为增加或减慢的程度不一样,导致平衡的移动。

  第二片:平衡标志

  同边比异,异边比同

  1.平衡的根本原因,也是平衡标志的实质是V正=V逆。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或不同物质间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注意:反应物间或生成物间一个是V正,另一个必须为V逆;反应物和生成物对比时,必须同为V正或V逆,即:同边比异,异边比同。延伸对比还包括:物质的量、浓度、断键及成键、热量等等。

  2.绝对量为不变的定值,一定的平衡状态,如:反应体系的温度、颜色(颜色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各物质的分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及它们的百分含量,浓度,分压,转化率、产率不变时。

  3.相对量不变时要看具体情况:对都是气体且前后不相等的反应,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分子总数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变,恒容条件下的压强不变,恒压条件下的密度不变,一定是平衡状态。若有固体或液体的参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若反应C(s)+H2O(g) CO(g)+H2(g)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就是平衡状态,但是对反应CaCO3(s) CaO(s)+CO2(g)就不是平衡状态。

  第三片:相关计算

  三段式

  该部分的计算,通常都要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在相关物质的下面列出其对应的三个浓度(切勿用物质的量,以免忽略了反应体系的体积,往往是2L),这三个浓度依次是起始、转化、平衡,即通常说的三段式;写出这些后,速率、转化率、百分含量、平衡常数的求算一目了然。(气体的平均密度及平均分子量很少定量求算)。

  第四片:图像综合

  面→线→点、先拐先平数值大

  图像问题是该部分的重点,通常考识图、用图、绘图三种情况,现重点讨论识图:一定要注意“三看”:

  1.看面:首先看题给图像的象限,一般情况下只给在第一象限,如果是在第四或其他象限,一定是解题的突破点;认清纵、横坐标的表示量。

  2.看线:这是做题的重点,要先看清楚所给图线的物理含义,再看相关图线的变化趋势及幅度,有时还要借助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进行判定。

  3.看点:这是做题的关键,要确认涉及图线上的关键点说明的问题,包括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交叉点、转折点(拐点)等等。如通常情况下,谁先出现拐点,谁先达到平衡,其所代表的物理量就最大,即:先拐先平数值大。

  第五片:平衡移动规律

  勒夏特列原理

  即平衡移动原理原理,适用所有平衡问题,其实质是: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如升高温度,平衡就向温度降低的方向(即吸热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就向正向(减小反应物浓度)移动,我们可以形象的称其为:劫富济贫;其他条件(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的改变引起的平衡移动均如此。

  第六片:等效平衡

  一边倒

  等效平衡是该部分的难点,其含义是:相同条件下的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反应是从正向或逆向开始,最终都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基于此,在处理该类问题时,可以将不同情况下的投料情况,按照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换算,即一边倒,然后和第一次投料对比即可。如:

  将zmol的氨气完全倒过去,在恒温、恒压下只要,就是等效平衡;在恒温、恒容下只有,同时时,才是等效平衡。

  若是反应

  则无论恒温、恒压下或恒温、恒容下,都是等效平衡状态。至于此类问题的转化率、平衡常数、压强关系、热量、移动方向等等的判定和计算,都不是太困难。

  胶体

  1.概念: 分散质直径在1至100nm的分散系。(注意:不是半径;不一定是液态)

  2.鉴别:丁达尔现象(和溶液的鉴别,不能用于和浊液)

  3.分离: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离是过滤;溶液和胶体的分离是渗析(用品:半透膜)

  4.性质:

  ⑴具有丁达尔现象(胶粒较大,对光有散射作用→浊液也有)

  ⑵布朗运动(胶粒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⑶电泳现象[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带电粒子而带电荷(注意:是胶粒带电荷,不是胶体带电荷)→胶体稳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⑷聚沉→当受热、遇相反电荷胶粒或加入电解质等时,胶粒结合成更大颗粒,而沉降下来。

  5.制备:通常只需要掌握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⑴操作: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至红褐色。

  ⑵方程式:

  ⑶注意:①H2O后面注明“沸水”,②方程式用“=”而不是通常水解的“ ”,③Fe(OH)3后面注明“胶体”,不用“↓”,④HCl后面不用“↑”,⑤ 反应条件是“△”。

  6.应用:

  ⑴分散系的鉴别,⑵血液透析,⑶静电除尘,⑷明矾、铁盐净水,⑸三角洲的形成,⑹盐卤点豆腐等等。

  电解质问题

  第一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析疑:

  ⑴二者均必须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非非此即彼),

  ⑵二者的区别是其导电性,和溶解性无关,

  ⑶是有的条件下的导电性(非自然的),

  ⑷注意电解质的“和”与非电解质的“或”,

  ⑸必须是物质的本身导电性,不是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质的导电。

  ⑹酸、碱、盐的电解质,有机物一般是非电解质,

  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气是非电解质。

  3.附:物质的导电性

  ⑴导电原因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

  ⑵有导体、半导体的导电(电子的定向移动→属物理变化)和电解质的导电(离子的定向移动→属化学变化)两种情况。

  ⑶电解质的导电分两种情况,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

  ⑷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和供价化合物的鉴别,

  ⑸导电能力的大小,两方面决定,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离子浓度的大小。

  第二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可以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析疑:

  ⑴二者的区分标准是电离程度,

  ⑵电离的环境只能是水溶液(熔融状态下要么不电离,要么是全部电离),

  ⑶体系中是否存在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定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

  ⑷体系中是否存在电解质分子(分子一定有H2O)

  ⑸与电解质的溶解性无关。

  ⑹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醋酸铅等)是弱电解质。

  第三片:电离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

  3.电离平衡: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分子化速率和离子化速率相等,溶液中各组分保持不变。

  4.电离度: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5.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的比值。

  析疑:

  ⑴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加热,不是外加电源,

  ⑵电离结果是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可能是原来没有离子的共价化合物,也有可能是有离子不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化合物),

  ⑶电离平衡只有弱电解质,

  ⑷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⑸电离平衡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高考化学考点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1. 2020年高考化学最全重点知识点归纳

2.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3.高考化学考点归纳整理

4.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5.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

6.高考化学考点归纳

7.2017高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

8.2020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9.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43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