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2020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1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后来,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的二氧化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溶蚀作用: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作用及化学方程式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Ca(HCO3)
2。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二、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易溶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空、裂隙大
3水的溶蚀力——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含量多
4水的流动性——降水多、坡度大、空裂隙大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形成的淀积体,如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岩石条件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 地形条件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
生物条件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一方面:喀斯特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给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地表水缺乏,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将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的演变。
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很大,山区比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稀疏,商业网点分布密度比平原地区小。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商业网点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多布局在市中心;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多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三、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因此,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一般,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布局的不利影响:
地形、地质条件:山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平原地区土质松软,地基不稳。
气候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交通线路的布局和施工;
暴雨、大风、冻土、风雪、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水文条件: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多;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汛期流量大;沿海地区海水的冲刷侵蚀等都不利于桥梁的建设。
四、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生态、经济、社会方面考虑)
①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③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④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缩小区域经济差异;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⑥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带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
例:粤港澳大桥建设面临的主要自然环境问题: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大;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没深度大;多台风;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
建设粤港澳大桥的意义: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间经济要素的流通。
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3
第一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①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③生态破坏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二、 可持续发展
1、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压力。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4、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
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①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② 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
③ 调整产业结构;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⑤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⑥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
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2020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2020
上一篇: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地球的自转
下一篇: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