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辅导资料 > 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

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

时间: 艺洁4659 分享

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大全

目前高三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高考数学,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大全,欢迎阅读!

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

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和y2=kx2+b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面,可以在书上找)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高考理科数学二次函数公式

一、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越大开口就越小,|a|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二、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 x1,x2=(-bb2-4ac)/2a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四、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 -b/2a ,(4ac-b2)/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 -bb^2-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

解析式 和 顶点坐标对 和 对称轴

y=ax2 (0,0) x=0

y=a(x-h)2 (h,0) x=h

y=a(x-h)2+k (h,k) x=h

y=ax2+bx+c (-b/2a,[4ac-b2]/4a) x=-b/2a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 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 -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0).

小编总结: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这往往是考试中的热点。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 (1)

2、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

,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3、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__,且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和=(首项+末项)__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_q^(n-1)

2、前n项和公式是:Sn=[A1(1-q^n)]/(1-q)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若m,n,p,q∈N_,则有:ap·aq=am·an,

等比中项:aq·ap=2ar 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性质: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_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19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