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读书心得5篇
《侠客行》是一部善恶对抗的作品,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回味。
《侠客行》故事悬念设置的非常到位:
一、母亲为何管儿子叫“杂种”,显然不是亲生的;
二、放在烧饼中的玄铁令,(这是一种现象:一些事情读者知道,故事中的人会不会明白真相?)
三、“杂种”身上的咬痕比“杂种”被当成石破天更值得探究,让读者非看下去不可;及至后来石破天腿上的疤印,虽然没有让悬念更深,但我们似乎感到背后有一只手,而这只手却又半点不存在一般。后来真相出来了,原来这只手一直就在旁边贝海石,一切又是那么合情合理。
关于石破天后来的武功,在得到石清夫妇的指点后,应该是领悟许多的了,会有一个大的进步了。可是在写到与别人过招中动作不雅处,总说他还未掌握招数空有一身内功;于胜人之时,又说他得了石清夫妇的指引,自是有了很大不同。这样写,总是让我心中抓痒。
让我有意见的,还有关于石破天的称呼:在那少年只被称为“杂种”时,当然可以称他那少年;在他无意冒充石中玉的石破天时,也还可以称他石破天,但毕竟“石破天”只是石中玉的一个假称呼,名称是瞎叫的,还是石中玉的,可是金庸却把他安在了那少年上。直到后来史婆婆收他为徒,给他取名史亿刀,作者还是称他石破天,是因为他最终还是要接掌长乐帮?虽然一个称呼没什么意义,不过我说我就是觉得这让我揪心。
石破天人物性格:说他是一个受环境所致而不通世务的人,他天生豪爽,性情敦厚,这几点和郭靖比较类似,但石破天的头脑却本是聪颖的。
后来有些事,他都慢慢的想明白了。但有些事,如他的内力非常了得,结大哥在凌霄城看出他是石破天,等等这些事,照说他是能较快明白的,可是却写他愣着似乎不明白,这真有些说不过去。其时依作者给石破天设的才能,他在侠客岛上练成神功,他也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的。
《侠客行》也向我们透露出了许多东西:
丁不三给自己“一日不过三”的约束:当中透露出自制力的深刻道理。
梅芳姑过于优秀,石清自惭形秽,自是不敢喜欢他了,太好未必就是好事。凡事不可太“过”了。
史小翠嫁给白自在,自大的白自在让史小翠生闷气,夫妻拌嘴时,史小翠就会想到丁不四。作者写“隔河的风景总是比眼前的要好看”。我们往往都会忽略了身边的一些。
赏善罚恶,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怎么就能成了武林的警察?武功高强是最好的回答。强者决定着一切,这似乎是一个不变的定律,我在金庸其它几部武侠的赏析中也提到过。这正如我们讨论的:为什么他敢如此说话,敢如此气势夺人的嚣张?他武功比别人高,比别人厉害呗!
“侠客行”只在于字形,不在于意思的理解。
侠客行读后感范文2
屈指算来,我读金庸小说已9本了,这算不少也不多,因为金庸作品才14部。对于爱他作品的读者,这未免残酷了些。“金庸作品本本名著”虽不尽然,然而一半为名著,也不是夸大的。由于爱他的作品,不禁对他也敬佩起来。特别是看完香港电视台一辑介绍金庸的电视后,对他更是佩服。金庸办《明报》成功,这是众所周知,至于他中学时就出书供自己念大学,更令我骇然,然而这只是我以小才之量大能者罢了,我觉得他最成功之处还是小说的成就。
我有很多同学对金庸作品都爱不释手,有的甚至着了迷。金庸作品无论男女,很多人已看过,因为他的作品大都搬上电视,有的甚至重播了好几次,几乎人人都认识金庸,近年似乎更受欢迎。他的作品历几十年风靡一时,可见他作品受欢迎的程度。至于他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原因有二: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学价值。前者是一般用来消遣的人认为的,后者是爱好文学的人认为的。而我属于后者。我认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内容,还应细心地琢磨。所谓,要寻字中字,须得百年思。 武侠小说虽是通俗小说,但金庸作品却在通俗中见不平凡。他的文笔新,介乎于古文与白话之间,这不但使人容易明了,还可以使读者由此而奠下古文的基矗 除此外,金庸作品的布局结构也经一番细心思虑过,往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绵延了全本书,令人看了毫无夜里捉苍蝇——不着边儿的感觉。因此“金庸作品自成一个武侠世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是他作品中的三部曲。《雪山飞狐外传》又是相连的两个故事。此外还有许多的作品如《书剑恩仇录》、《鸳鸯刀》和《飞狐外传》两部又有关连。金庸的作品虽都独立成书,但都是互有联系的,恰似“藕断丝连”。因此金庸的武侠世界绵延千年。 金庸的精心杰作我们无不赞叹,然而他的真情更动人心弦。金庸常在作品中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由爱、恨、憎、厌而起,有憎恨,有喜爱,有同情。憎恨的是谁?是那些追名逐利,残杀同门,为害世界的人,如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等;喜爱的是什么?是隐逸,与世无争,知足的人,像张无忌、令狐冲等;同情的是谁?是狄云、是林平之、是慕容复。他的作品反映时世,描写人性——一个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互相利用的武林世界。 金庸的写作手法多变,不拘于一格,或倒叙、或插叙、或补叙、或布悬念等等,使得奇峰迭起,引人入胜,复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侠客行》中就运用了很多悬念,特别是石破天与石中玉对换角色一事,最易使人“头晕眼花”,若非看完全书,读者可能始终会“糊涂不醒”。 他的作品有很多伏笔。其中最突出的是独孤求败,此人从未出现,不知年代,不知何人,武林中从未传闻,但他却占了金庸作品一个重要的席位。在《神雕侠侣》中,杨过所得的玄铁剑和剑法就是间接受益于独孤求败,而他找到玄铁剑时所不见的“独孤九剑”剑谱,却原来早已被人拿去,谁知却到了《笑傲江湖》的风清扬那处。金庸的伏笔足见他思虑远到,在小地方创新天地,可见非凡之功,难怪有“金学”,“金庸作品是个宝藏”这句话果然不虚。 对于那些轻视武侠小说的文人,不看金庸小说是他们的一个损失。
侠客行读后感范文3
金庸的小说,读过几部,再过些日子,就完成把他的全集过一遍的愿望了。只能说是过一遍,因为心里有数,自己并没有认认真真投入的读,嘴上说自己不在乎小说剧情,实际是被小说的剧情吸引住了。阅读时总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略过了很多细节的描写,导致的不良结果是:看小说仅仅看到了主人公的一些内心情感或说连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也没看仔细,更是没读出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
读《侠客行》,获得的最大的启示是: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这是佛法,联系到写作和阅读上来解释:很多牵强附会的注释,往往会损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严重障碍。由此想到自己写书评何尝不是犯此错误。要解释原作者的本意,往往会因为自己心中的“相”,也就是各种价值观,各种经历,误会了原作者的本意。而我此番解释“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和佛法的本意当然又差异巨大。事实上,无论是影评、书评,都已不再是原作品了,是在原作品的基础上修改的作品。
下面我按照自己所想的二点写书评的方式写《侠客行》的读后感: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
作者的角度
整部小说的导火线是“狗杂种”的身世,从最开始一名小乞丐偶然获得了“玄铁令”,到最后“狗杂种”的身世才与读者讲明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是小说被大众接受的基础;制造疑问留下悬念,是作者写小说的重要技巧;小说人物的情感多少会联系作者自身的某些情感。后记中金庸说,本书他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石清夫妇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正派人士,却因为儿子的事情日子过的很不快乐。一是小儿子被杀,大仇未报;二是大儿子太不成器,铸成大错,还死不悔改。石清妻子的悲伤是毫无掩饰的表达出来的,为了儿子已数不清流了多少眼泪;石清的悲痛是藏在心里的,作为男人他承担的东西更多些。
自己的角度
开始我判断石清这个人,认为之后的故事发展中,他会是一个城府很深的大反派角色。因为他的有一个优雅的妻子,待人无论何时都表现的很得体,让我想起了另一个角色岳不群。可故事到最后,明白原来石清才是作者笔下的主角。与人比武胜了之后懂得给人留下台阶;对方假意待己,却不以假回应而是以诚相待;头脑清醒,沉着冷静;深爱妻子,烦心事多也不忘哄妻子开心;顾全大局,正义凛然,不过度袒护儿子;武学修为甚高,显然是刻苦磨练而成;不受诱惑,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和所爱的。
石清和单恋自己多年梅芳姑最后一段对白很精彩。
“石清,我早知你心中便只闵柔一人,当年我自毁容貌,便是为此。”
石清喃喃的道:“你自毁容貌,却又何苦?”
梅芳姑道:“当年我的容貌,和闵柔到底谁美?”
石清伸手握住了妻子的手掌,踌躇半晌,道:“二十年前,你是武林中出名的美女,内子虽容貌不恶,却不及你。”
梅芳姑微微一笑,哼了一声,又问“当年我的武功和闵柔相比,是谁更强?”
石清道:“你的梅家拳家传的武学,又兼学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武功……你武功兼修丁梅二家之所长,当时内子未得上清观剑学的真谛,自是逊你一筹。”
梅芳姑又问:“然则文学一途,又是谁高?”
石清道:“你会作诗填词,咱夫妇识字也是有限,如何比得上你!”
梅芳姑冷笑道:“想来针线之巧,烹饪之精,我是不及这位闵家妹子了。”
石清仍是摇头,道:“内子一不会补衣,二不会裁衫,连炒鸡蛋也炒不好,如何及得上你千伶百俐的手段?”
梅芳姑厉声道:“那么为什么你一见我面,始终冷冰冰的没半分好颜色,和你那闵师妹在一起,却是有说有笑?为什么……为什么……”说到这里,声音发颤,甚是激动,脸上却仍是木然,肌肉都不稍动。
石清缓缓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样样比我闵师妹强,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
第一遍看这段时,感触并不多,那时心思再自己为是本书主角的“狗杂种”身上。现在发现石清才是小说主角,重新读一遍,感触颇多。梅芳姑这一生,是系在石清身上的,年轻时渴望得到石清的爱,毁容后也日日思念着这口中的负心汉。石清不明白她为什么自毁容貌,而梅芳姑自毁容貌正是为了石清。我早知你心中便只闵柔一人,当年自毁容貌,便是为此。她的心中又何尝不知我梅芳姑心中便只你石清一人,你永远不会来爱我,我要这容貌又有何用?只为了你一个人美……
最后石清所说的:我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他说的:自惭形秽,配不上你,却并非完全真心话,只是他也说不清楚罢了。这两个人的谈话看着像是一方在质问一方,被质问的一方处于下风,实际上梅芳姑为鱼肉,石清为刀俎,因为石清完全没将她放在心上,而梅芳姑从来没把他从心上放下来。
结局是梅芳姑,听完石清的“我配不上你”之后,跑进屋内自杀了。远离世俗,在山上生活的这几十年,她是不幸的,是矛盾的。她将石清的儿子抢走,假装是自己已经杀了他的儿子,实际自己将石清儿子取名为“狗杂种”。她不可能真的杀了“狗杂种”,因为她还抱有一丝希望,如果真的杀了他的儿子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如果他哪天发现我待他如此真心,可能会待我好些呢?终于在看到石清同自己说话的语气,分辨出石清对待自己的完全无动于衷的态度时,她那二十年来活下去的一丝希望破灭,她是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梅芳姑从小只教“狗杂种”一个道理:不求他人,因为那没用!
侠客行读后感范文4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关键词:半出世、禅道、自然主义、田园诗、恬淡、和平 雄浑的诗风,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将这种感情"冲淡"后,就变成冲淡的诗风了。 冲淡, 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萦一物的淡泊, 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自然, 是"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悠然, 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缘, 是"本身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境, 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泰然, 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智慧… 雄浑往往是厚重的,这种厚重,有时显得太过沉重,英雄的人生太多悲伤,英雄担负了太多的社会责任,鸭梨太大,如果以英雄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太不现实了。 在此种情况下,人生的追求的目标似乎可以不放那么高,将这些厚重淡化点,让自己的人生轻松一些,多些快乐,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做法。雄浑入世太深了,冲淡,则是一种出世的状态。 冲淡,首先是出世的。 如果比作金庸小说里面的人物,冲淡如同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或侠客行里的石破天,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随缘,追求简单的快乐。 冲淡表现出来的一定是比较快乐的东西,即使给人忧愁,也是淡淡的,稍纵即逝,就如同令狐冲一样,虽然苦恋小师妹而不得,但即使没有盈盈,他的人生想必也会比很多人快乐许多。有小酒喝喝,他很快乐,跟人打打架,也很快乐,即使身上有奇怪的内伤,可能殃及性命,他多数时间仍然是快乐的。他比风清扬更风清扬,比张三丰更张三丰,属于道家的代表人物。 至于石破天,他的快乐更简单,甚至到了逆来顺受,苦中作乐的地步,当然不是SM。他的境界更接近于佛家的境界。如果说令狐冲气节高,淡泊名利,石破天可以说完全不懂名利为何物,气节是什么,真是本身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冲淡诗风之所以受到推崇,应该跟唐朝当时尊崇佛教有关。如果人民必须信奉一种宗教,那么最好是佛教,这个是最有利于统治的。 冲淡是一种快乐的追求,爱好和平,尊重大自然,但为什么不如雄浑? 作为汉朝的英雄人物霍去病,在对匈反击自卫战中,屡建奇功,封狼居胥,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匈奴人哀叹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后人读史至此,或站在人类的高度上,哀叹匈奴人的不幸,进而质疑汉武帝的政策。实际上,当时屡屡犯边的是匈奴人,在匈奴人掠夺汉朝边民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想过六畜会不会不蕃息,也没有想过妇女会不会无颜色,他们只是乐此不疲,一点都不知"冲淡"。当汉朝终于忍不住雄浑的时候,匈奴人受不了了,也写起充满人性关怀的诗来了,开始觉得冲淡的好来了。 这个又要谈到日本叉叉团的那块碑。日本人和其利益沾连者,当然希望我们是冲淡的。冲淡确实好,显得人有涵养。但当敌人磨刀霍霍的时候,你再冲淡,就变成"猪样"了。要冲淡全世界一起冲淡,这样全世界就和平了。不能单我们冲淡。 以前的中国,庞然大物也,但由于统治阶级长期的冲淡教育,人民慢慢都变成了驯化的羔羊,在面对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的入侵时,屡屡遭到欺辱。游牧民族野性的注入,一定程度上又让这种驯化得到缓和,通过这种不断的循环激荡,才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斑斑血泪史,汉武有灵当羞之。 雄浑虽然会沉重,虽然会痛苦,但有些痛苦我们是必须直面的。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少些痛苦。 萧峰是雄浑的,英雄的代表,他死的时候,可能宋辽两国的兵士都会感激他,因为可以不用打仗了。牺牲自己,换来万千生灵的性命,这样的英雄,难道不比佛祖更有慈悲心吗? 说了冲淡的这么多不是,再来说说冲淡为什么又不比雄浑差: 雄浑有时候会伤及无辜,很多时候会伤了自己。如果两强相遇,雄浑的结果是你死我亡,或同归于尽。这个最终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就好象当年美苏争霸,大家都是霸气外露,雄浑得很。当时其实是很危险的时候,万一诱发核大战,最终的结果是人类一下回到原始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对大自然贪得无厌的索取,已经严重恶化了地球环境,进而危及到我们自身的生存。 如果美国人能冲淡点,少超前消费,世界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如果欧洲人能冲淡点,少眼红利比亚的石油,北非不会卷入战火; 如果越南和菲律宾人能冲淡点,少占领南海的岛屿,南海不会剑拔弩张; … 如果我们自己冲淡点,最起码可以让自己多些快乐,多活几年。 就冲这一点,让我们学会冲淡,再向全世界普及冲淡…(这么有目的性,好象又不够冲淡了)沙发~冲淡的板凳~
侠客行读后感范文5
人活在世上,到底是忠厚老实、为人真诚,还是应该偷奸耍滑、油腔滑调。估计各种答案都有,但是各人性格使然,已经很难更改,不过老天爷可是阳光普照,雨露均洒,不会偏爱或者刻意地讨厌某一类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若总是沾沾自喜、目中无人,或是悲观失意、妄自菲薄,都是一种放不下。
其实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具有两面性,这也是曹雪芹的作品能够传世久远的一个重要原因。作家只从一个叙事者的角度把事情描述出来,是非曲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各人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能力有所差异,所处的环境也大相径庭,最后的结论自然迥异。比如黛玉和宝钗,就是各有所爱,晴雯和袭人,也是各自精彩纷呈,正所谓两山对峙,伏笔千里。
对比红楼梦,金庸的小说则贯穿了作家强烈的喜好和个人感情。也许是因为金庸先生早年追求一位女演员的失败,让他灰心丧气,对爱情的挫折念念不忘,所以他的作品对爱情的描写总是让男主人公很受伤。不过他对善恶的标准却是非常坚定不移的,他的作品总是最后让恶人受到惩罚或毁灭,而大英雄和真好汉必然是名至实归。
故事起源于西域的雪山派,掌门人白自在因为长期偏居一隅,渐渐地盲目自大,手下人也顺其心意,高呼掌门人天下第一。然而雪山派内部却矛盾重重,早有祸起萧墙的兆头。
石中玉是黑白双剑石清和闵柔的儿子,很小就成为雪山派的弟子,却受到歧视和虐待,一次无意中闯进了正在洗澡的小姐阿绣的房间,最后被逼无奈跳下了悬崖,却不仅没死,还误打误撞地救下了长乐帮的贝海石,由此引出一些列曲折的故事。
另一个男主人公是个乞丐,与石中玉面貌酷似,是黑白双剑的大儿子。她的养母梅芳姑是武当派的弟子,因为喜欢师兄石清却难以表白。而师兄也因为她太优秀也从不敢有非分之想,却与小师妹闵柔结婚,生下一子。
最后这个孩子被梅芳姑抢走,起名叫狗杂种,受尽了养母的虐待。但是狗杂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上乘的内功,并拜白自在的夫人为师,逐渐地长大成人,并获得了阿绣的芳心。
故事不断地在狗杂种和石中玉之间转换,酷似的面容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善良的狗杂种诚实、没有心机,甚至目不识丁,却总是在危难时候有人帮助,也解救了很多武林好汉,最后还因为他的婴孩般的心灵和体验,学会了侠客岛中最上乘的武功。而石中玉因为总是偷奸耍滑,为人欺诈,也吃尽了苦头,最后改邪归正,也得到了重生。
狗杂种这个人物形象非常接近射雕里的郭靖,都是内心纯朴,没有心机,而且也非常地愚钝。但是金庸先生却把他们描写成一块璞玉,经过一番雕琢之后,璀璨夺目。同时先生也受到道家的思想熏陶,无为而有为的理念总是在小说的很多地方可以参悟。
与射雕不同的是,对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比较欠缺,无论是狗杂种还是石中玉的爱情,虽然经过了生死和各种坎坷的考验,却显得比较简单。而郭靖与黄蓉的爱情经历则更为神奇和具有趣味性,同时因为穿插了欧阳克的搅局,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射雕的艺术价值比起侠客行更加突出。
相关文章:
侠客行读书心得5篇
上一篇:侠客行读后感范文800字优秀范文
下一篇:2020年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