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的逆向思维学习方法
历史是变迁的观察站。但通常因为我们习惯于定势思维而堵塞了自己洞悉的目光和创新的思路。用"逆向思维法"学习历史,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的逆向思维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的逆向思维学习方法
一、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正反两方面的特征全部或部分换位后进行思考。我们以学习"美国内战"为例。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我们将南北双方换位,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那么南方能否允许北方奴隶的存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需要市场、原料和自由劳动力,此其一。其二,北方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实力强大和人民支持。我们仍将南北双方换位后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北方弱小、南方强大,那么北方还会取胜吗?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只是情况要更复杂,更因难些。因为资本主义经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北方取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我们还可以得出更深一层次的结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者,任何背离民心者,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由上可知,凡是涉及历史事件双方的结论,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必然性或偶然性的解析,我们都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同学们不妨多尝试一下,一定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
二、换角度思考
换角度思考是指我们对历史事物在从常规的、角度思考之后,另辟蹊径从其他角度去思考。这既有利于探索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多种因素,又符合历史创新思维的多维性特征。我们以学习"隋朝的大运河"为例。对大运河的开凿,常规思维一般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它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繁荣;二是它劳民伤财,地方官吏乘机勒索百姓,造成民怨沸腾,加上隋炀帝本人极尽奢华,政治腐败,最终导致隋朝灭亡。我们换角度设问:工程如此巨大,无疑要耗费巨额的财力和物力,假如随朝经济凋敝,国力贫弱,那么能凿成这条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吗?当然是不可能的。这就从反而证实了教材上的结论:隋朝经济繁荣。还有,在长达四五千里的复杂地理和水文环境下,巧妙借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通道,这不正好反映了那时的水利勘测和工程设计的高超水平,从而证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吗?这一点也是教材上所没有的,但又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三、发散性逆向思考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由此及彼,进行多向思维。而发散性逆向思考就是常规思维的发散性思考。它可以强化我们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我们再以学习"淝水之战"为例。淝水之战是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后,由前秦发动的统一战争。按照常规思维,大凡"统一战争"都是顺应了民心的,因为人民都厌恶战争,都渴望统一、安定、和平的生活环境,所以它应该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可是前秦发动的"统一战争"为什么却遭到了人民的反对、不得民心呢?(这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们进行发散性逆向设问:人民为什么会反对"统一战争"呢?从前秦军队中士兵的构成来看,士兵大多是各族人民中强征而来的,他们受尽了民族压迫之苦,强烈地渴望摆脱前秦的统治。因而可以判断:人民决不是反对国家统一,而是反对由前秦来号令统一。民族矛盾的尖锐,使前秦并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原因,如秦军的指挥者在战术上失当,作为统帅,苻坚骄傲轻敌;秦军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强等。我们继续作发散性逆向思考;根据当时的形势,从前秦的对手东晋入手,又可得出前秦失败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有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这样,前秦失败的原因就可总结出这五条来。同学们可联系所学史实来思考。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之六先六后法
1.先计划后学习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订好计划再学习,学习才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才能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忙乱性。
2.先预习后听讲
预习是课前侦察,可打有准备之仗;其次,预习可使新旧知识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再次,预习可以克服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预习可以使听课更专心,与老师配合更默契,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3.先复习后做作业
复习是巩固、消化和深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回家后应把当天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的记下来,该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第一不要看书,第二不要问别人,第三要有时间限制,只有这样,作业才有实际价值。
4.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考试的心态非常重要,同样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态走入考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心态良好、斗志昂扬就会促进思维,临场发挥就好;心态不好、紧张焦虑就会抑制思维,临场发挥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5.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所谓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钻的体现。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应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求得别人帮助,但最好不要只问答案,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
6.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学习必须先打好基础,就是把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当然,光打好基础还不行,还要灵活思维。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能发挥,能运用,能创造。
学习高二历史的几个技巧
首先,先看书,后背书。
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
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好学校,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
做过考试练习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高二历史的逆向思维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
高二历史的逆向思维学习方法
上一篇:高二历史的记忆方法分析
下一篇:高二历史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