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历史名人故事精选

时间: 淑娟20 分享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着作、制度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名人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名人故事(一)

寡情好色的刘邦生生把老婆吕雉逼成蛇蝎

美国曾经有本《为何女性应当统治世界》的畅销书,作者是美国前白宫女发言人,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那就是:如果女性拥有统治世界的权力,那么“政坛将更和谐,商业将更繁荣,社会将更健康,而整个世界将会更加宜居、更加和平。”她还将二十世纪列为“最血腥的一个世纪”,认为这一百年中充斥了“战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极端贫困和疾病肆虐”,尽管这不全是男人犯的错,但是,这些全部发生在男人掌握权力的时代。  

书中的观点是否合理暂且不提,但应该承认的是,权力并不专属于男人,有时候女人的表现更加精彩,但是这么做的代价也是残酷的。

宽厚勤劳的小媳妇

《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位叫周芷若的传奇女侠,此女原本清丽脱俗,纯洁秀雅,温柔淳朴,可是她生来不幸,屡遭磨难,尝尽人间各种侮辱和伤害,最终性情大变,欺师卖友,刻薄寡恩,鱼肉手下,为称霸武林用尽了毒辣手段。周芷若的转变,与她被人伤害,受人威胁不无关系,可见,人间何其残酷,生生将一个善良女子逼成了蛇蝎。   吕后原名吕雉,是吕太公的千金。吕雉家境算是富足小康,尤其是定居沛县以后,上至县令,下至豪绅,都与吕家常有往来。吕雉当时不足二十岁,论姿色应该也很出众,不然县令大人和周围富家公子们不会屡次上门提亲。不过吕太公将吕雉视为珍宝,一直没有轻易应允婚事。后来家宴之上,吕太公竟然相中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中年人,认为此人相貌不凡,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主动将女儿嫁给了他。这个中年人,就是刘邦。   刘邦比吕雉大二十多岁,当时只是沛县一名小公务员,不仅爱喝酒,还很好色,而且,他还有个非婚生的大儿子刘肥。从择偶的角度看,刘邦完全算不上优秀,可吕太公却很满意,任凭吕雉的母亲怎么哭怎么劝,就是不改主意。   吕雉也没有抗婚,而是乖乖地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婚后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对非己所生的刘肥也没有排斥、虐待,十足一个乖巧的小媳妇。甚至有一次陪刘邦在乡下务农的时候,有位过路的老伯口渴了,向她讨碗水喝,她也好心赠予,甚至还给老伯饭吃,老伯十分感动。   这时的吕雉,既有善心,又很勤劳,一家的生活也平和安稳,完全看不到后期那个心狠手辣的样子。看来,没有谁生下来就狠毒,尤其是女人。

颠沛流离,受尽煎熬

公元前209年,刘邦得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朝将亡,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就杀了沛县县令,带着两三千人组成了反秦联军。

历史名人故事(二)

李莲英的服务之道 

后人读史,常被历史的尘埃困扰。就比如李莲英吧,留给人们一般的印象,不外是“坏蛋”一个。然本文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李莲英。    李莲英(1848-1911),是清朝著名的宦官。自9岁入宫到61岁离宫,凡52年,几乎伴随了慈禧的一生,参与了辛酉政变、戊戌政变等与慈禧有关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因为慈禧的臭名昭著,加上自身存在敛财等许多问题,李莲英几乎被定格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本着读史明智,不因人废言的态度,细细考察他实际掌管清廷后宫长达30年的历史岁月,在服务之道上却也不乏可圈可点、可资借鉴之处。

精通业务,成为宫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清代最讲究国法礼仪,各种维护封建统治的典章礼仪制度严谨完备,定制极其严明。这从宫廷筵礼仪中可见一斑。清代宫廷不仅对皇帝饮膳、筵宴设立专档,还将重要的筵宴定为制度,如除夕、元旦、端阳、中秋、重阳、冬至等宴列为法定宴日。法定宴日的礼仪极其繁琐。比如乾隆二年除夕,自下午两点开始摆设宴席:乾清宫正中南向座北摆皇帝金龙大宴桌,左侧面西座东摆皇后金龙宴桌,下面东西一字排开摆设内廷主位宴桌。西边头桌贵妃,二桌纯妃,三桌海贵人、裕常在;东边二桌林妃,三桌嘉妃、陈贵人。另设陪宴若干桌。三点半左右,乾清宫两廊下奏中和韶乐,乾隆帝御殿升座。乐上,后妃入座,筵宴开始。首先进热膳。先送皇后汤饭一对盒,接着送内廷主位汤饭一盒,各用份位碗。再进奶茶。后妃,太监总管向皇帝进奶茶。皇帝饮后,才送皇后奶茶及内廷主位奶茶。第三进酒馔。总管太监跪进“万岁爷酒”,皇帝饮尽后,就送皇后酒,妃嫔等位酒。最后进果肴。先呈进皇帝,再送皇后、妃嫔等。宴毕,皇帝离座,女乐起,后妃出座跪送皇帝还宫后,才各回住处。礼仪制度无小事。清律还规定,如果“失仪”,最轻者也要罚俸,重的还会降级、丢官甚至判刑。

可见,要想在后宫混得好,仅靠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李莲英就是宫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虽然读书不多,却心思灵巧,并勤于学习,对于后宫礼仪、事务颇为精通,像祭祀大典、皇帝“大婚”等大型活动,宫中物品的陈设位置和礼仪程序,无不烂熟于心。李莲英又善于统筹协调,安排调拨,宫中大事都能完成得很出色。他接任总管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即为同治帝筹办婚事,通过精心部署,婚礼办得异常壮观,得到了慈禧的夸赞。后来,宫里的太监遇到难题都会向他请教,甚至王公大臣家有什么喜事,特别是慈禧要“临幸”时,往往都请他前来指点礼仪和布置,以讨得慈禧的欢心。

“事上以敬,事下以宽”

李莲英对他服侍的主子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细心周全,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记载: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李莲英都会派太监或当面向慈禧问候。患难之时最能见真情!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仓皇“西狩”的路上,李莲英对慈禧更是“呵护”备至。一次暴雨过后,路面极滑,在慈禧的骡车即将翻入深山之际,李莲英挺身而出,用身体拦住了下滑的骡车,不顾生命危险使慈禧脱险,而且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不忘询问慈禧的安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这样的服务,慈禧怎能不感动?

实际上,不仅对于慈禧,就是对与慈禧不和的光绪,李莲英也尽到了“奴才”的本分,还算厚道。参与过维新变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慈禧和光绪西逃回京途中,走到保定住下。李莲英伺候慈禧睡下后,来到光绪的住处探望,发现里面居然一个太监都没有,只有光绪一个人对着油灯枯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没有铺盖,在隆冬季节无法睡觉。李莲英慌忙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随后便赶紧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从小就因为受到他的看护而夸他“忠心事主”,这次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更是经常念叨:“若没有李俺答(满语意思为师傅),我恐怕活不到今日。”(见《德宗遗事》)光绪的最后十年,经常被慈禧为难,李莲英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还尽可能地给他照顾,相比其他趋炎附势的太监来说,真是云泥之别。不过也有人说李莲英两面讨好,若是讨好能做到这一步,也足以令人翘大拇指了。

历史名人故事(三)

牛郎织女悲剧的原因,在于牛郎要娶天帝之女,门户并不相配,所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诗经·小雅·大东》上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的织女和牵牛是纯友谊,还没有发生性关系。然而到了汉代,出现了古诗《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以牵牛、织女为主人公,描绘了二人两情相悦、相恋到不能长相厮守的爱情。河汉既清又浅更不宽阔,为什么会成为牛郎织女不可逾越的障碍?作者没说,但是我们倒不妨结合一下两汉婚姻的实际瞎掰一下。作者本人不是专家学者,大家要是觉得我写得不对,不搭理我就是了啊。

《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书上记载:“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二万钱下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也就是说,牛郎织女悲剧的原因,在于牛郎要娶天帝之女,门户并不相配,所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人说话了,牛郎织女不过是神话传说,王威你就瞎掰吧。

那么我就再瞎掰一个不是神话的小故事,是中国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的小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但是小白脸要的是钱,又不是美人。所以在司马相如一再哭穷的表演下,卓文君又和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想要老爸分财产。这可把卓王孙气坏了,放下狠话:“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

司马相如一看老头子不好对付,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就快快乐乐地带着卓文君回到临邛,开起了一个小酒馆,让卓文君当坐台小姐,有没有“三陪”我们不知道,总之按照《史记》的说法是:文君当垆。

卓王孙一下就晕了,养了这么大的女儿,居然在他眼皮底下“当垆”,没办法,只好给她随嫁物品是“僮百人,钱百万,及嫁时衣被财物”。

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结局,《西京杂记》这样记载:

文君面容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阅长卿之才而越礼也。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卒以此疾之死。文君为诔,传与世。

总之,这对男女没有什么好下场。开完玩笑,我们接着正题说啊。

卓王孙给自己女儿随嫁物品那么多,其实就是因为门第观念开始兴起了,门第越高则嫁娶成本越高。我们看汉制规定:“聘皇后黄金两万斤,为钱二万万。”

“为钱二万万”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相对于中产之家两万户的财产。所以《潜夫论·浮侈篇》上说:“一飨之所费,破终身之本业。”以至于即便是在国家机关上班的“公务员”有时候也承担不起。

历史名人故事(四)

海瑞:为官十八年,买了一套房

海瑞死后若干年,他的侄女婿、官居湖广巡抚的梁云龙回忆说:海公做官做了十八年,才用多年积攒的工资买下第一套房子,这套房总共花了纹银120两(《海忠介公行状》)。 海瑞年谱显示,海瑞28岁考中秀才,34岁考中举人,41岁那年正式进入官场,当了县教育局局长兼县立中学校长(南平教谕),46岁升任县长(淳安知县),52岁调入财政部工作(户部云南司主事),55岁奉命出使南印度(波罗),当年升任信访总局副局长(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使),57岁那年以监察部副部长的身份做了一省之长(右佥都御使总督粮储巡抚应天十府),一年以后,申请辞职,提前退了休,去老家海南买房定居。 从41岁做教育局局长开始,到58岁那年离开省长岗位,不多不少,海瑞刚好做了18年官,梁云龙的回忆在时间上是正确的。 买不起房的四个原因 为什么海瑞为官18年后才买房呢?他不是作秀,是一直买不起。 原因有四条: 一、明朝工资低。 海瑞当县长时,理论上每年可以领到相当于90石米的工资,实际上由于“折色”的缘故,每年只能领到相当于54石米的工资。当时大米每两石才折合白银一两,54石米只能折合27两银子。比起唐朝中晚期和两宋时期县官动辄几百贯上千贯的年薪来,明朝县官的合法收入实在低得可怜。 二、成家开销大。 海瑞是清官,不贪财,但他一生至少结过三次婚,纳过两回妾。娶妻得有聘礼,纳妾得有身价银,按照嘉靖年间风俗,结一回婚怎么着也得花个几百两银子,假设海瑞娶妻纳妾都俭省着来,每次娶妻开销不超过300两银子,每次纳妾开销不超过50两银子,那么他老人家一生当中进6次洞房,总共花掉的积蓄也得在千两左右。 三、全家花他一个人的钱。 海瑞做官之后,家庭人口一直都维持在10人以上。譬如55岁在南京做官的时候,在任上跟着他一块儿过日子的,有他的老母亲,有他的妻子王氏,有王氏生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第一任妻子许氏生的两个女儿,有他纳的妾韩氏,还有服侍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的丫鬟仆人至少4个。这十几口人是没有进项的,全靠海瑞一个人养着,经济负担当然很重。 四、海瑞不贪,没有灰色收入。 明朝官员当中,比海瑞妻妾多的,比海瑞开销大的,比比皆是,但最后闹得像海瑞那样穷到买不起房,整个明朝恐怕也就海瑞一个。是其他官员工资高吗?当然不是。他们贪,海瑞不贪,如此而已。

历史名人故事(五)

“偏食”王安石

那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但王安石独对那盘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安石夫人聊起,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王夫人问:这盘鹿肉摆在哪一边?那朋友说摆在王公那头,王夫人说:那就是了,下次,你请客,你把一盘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实没任何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靠他最近,他就向这一盘菜伸筷子。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断王安石之爱好,准吗?宋仁宗也曾经这么判断过王安石,也错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说要请大家去钓鱼,满朝文武自然展颜开怀。

王安石也随大流,跟大家来到现场,只是他似乎对宋仁宗特地安排的这次娱乐活动没一点兴趣,独自闷坐在那里,敛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习惯吧,他一手支颐,一手抓碟,把摆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颗接一颗地往口里送,送豆进一颗,嘣脆咬一颗,心不在焉,把满碟豆子吃完了。远处,有一双眼睛在瞄着,那是宋仁宗。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听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于是将王安石从地方调来中央,安排在自己身边,察其言,观其行。也许在宋仁宗看来,工作时间往往难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动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谱,所以他组织了这次垂钓活动。

而这次,宋仁宗没有看上王安石。不是因为王安石好沉思不合群,而是那碟子里的豆子蒙住了宋仁宗的眼睛。宋仁宗看着王安石吃完这一碟豆子后,作出了一个几乎可以断绝其前程的判断:王安石是百分百的奸臣。

碟子里的豆子,其实只是鱼饵。宋仁宗觉得,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误吃一粒,可以理解;错嚼两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这么一碟鱼饵都被吃完了,这不是作秀吗?这不是故意装深沉吗?这次垂钓活动之后,宋仁宗把王安石晾起来了。王安石从地方带来的万言改革书,被宋仁宗高高挂起。

宋仁宗看人的方式不对吗?我们都是这么看人的,三岁看老,一钱落职,相人一面定人生死,从一滴水里看太阳光辉……我们都自诩是识人大师,可以从一个细节识别他人之好坏、之忠奸。然则,世界上最复杂的,可能就是人了。指望一眼把人看准,哪那么容易?多半会把人的品质看扁了,把人的性情看反了。人生到了盖棺都难以论定,哪能一时可以论定?


历史名人故事精选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精选5篇

名人的故事精选5篇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名人故事100字精选10篇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关于名人故事大全

历史名人的励志故事

世界名人故事2020精选

名人励志故事精选5篇

49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