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 於宝21274 分享

  俄国农奴制改革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

  A.改革不彻底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农奴制未废除 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

  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4. 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 )

  A.向西欧派遣留学生 B.创办近代化大学

  C.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D.创办学会宣传西学

  5.下列不属于民粹派主张和活动的是 ( )

  A.主张反对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专制

  B.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削

  C.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D.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6.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强化提高

  7.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他 ( )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8.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9.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改革,你认为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0.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B.1861年后,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C.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超过美国和西欧国家

  课外延伸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材料二 农奴制度废除后,沙皇政府又在其他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年在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但是)自治机构受到行政当局的严格监督……政治案件往往由行政部门处理,被捕的革命者不经审判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些事实表明,改革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刺杀。

  请回答: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影响的认识。

  1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高考猜想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民粹派在农村宣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A 解析: 本题所有选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但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而A项为最基本特点。

  2.C 解析:属同一事件原因的因素也要分清其因果关系。C项“农奴制未废除”,造成A项“改革不彻底”和B项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项显然是次要原因。

  3.D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后.新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不可避免地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的调整是顺应经济基础变化的。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4.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教材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有: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教育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可知选C。

  5.A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民粹派否任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但没有主张反对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专制。

  6. C 解析: 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项要注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并未确立,俄国仍是沙皇专制统治。

  强化提高

  7.D 解析: 改革以后,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于1881年将亚历山大二世暗杀。

  8.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9.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改革以后,俄国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因此,D项表述“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0.D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考查的内容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经济发展的情况。改革后的俄国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总体上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课外延伸

  11.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去评价其影响。

  答案: 积极影响: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俄国的扩展;推动了俄国政治变革,有利于俄国政治民主化。

  消极影响: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俄国在政治上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农民遭受到一次空前的掠夺,受到更沉重的压迫。

  1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图片主要夏映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政治变革的缓慢进程。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题注意“文明的火炬”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本图片实际是把沙皇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文明指代沙皇的反对者.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性质、结果等角度分析。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贵族宣读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材料二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缓慢的政治变革。

  (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说明沙俄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

  (3)1861年改革是由农奴主阶级进行的,所以很不彻底。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由于农奴制残余,经济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劳动人民遭受看要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高考猜想

  13.【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影响、意义及实质。第(1)题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题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实际问题去考虑。

  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3)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

  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14.【解析】本题采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俄国的工业落后,与西方工业文明差距巨大;材料二从“二一九法令”可以知道是农奴制改革。其关系就不言而喻了。农民获得的权利、政治改革的内容,教材中表述明确,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围绕促进俄国近代化进行的。第(4)问要审读问题的舍义,包含了答题提示,结合改革内容,答案一目了然。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发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4)说明俄国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大利益。


相关文章:

1.2017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2017-2018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知识汇总)

3.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4.如何提高初高中历史选择题正确率

5.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与解答历史逆向选择题

23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