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

时间: 於宝21274 分享

  孔子和老子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地位非常之高,其贡献具有重大意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典型例题】

  例1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时孔子最早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以缓和阶级矛盾,所以说其进步作用在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而不可能成为推动各国变法的理论论据,所以可排除选项C。选项D体现的是墨家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所以“仁”的思想不可能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A项排除。

  【答案】B

  例2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历史事实和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读懂材料,本段材料的意思是如果仅以行政命令和刑罚来治理百姓,他们要能免受刑罚,但没有道德意识。如果用道德和礼来对待百姓,则老百姓有道德意识,有自我约束力。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的德政理论。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

  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C

  2.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A

  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A

  4.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里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学习思考相结合 D择优而教B

  5.称誉孔子为“万师世表”的皇帝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康熙帝 D乾隆帝C

  6.孔子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

  A《书经》 B《礼经》 C《论语》 D《春秋》C

  7.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D

  8.《老子》中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其

  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刚的思想A

  二.问答题

  9.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贡献分别是什么?

  9.(1)思想方面: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仁即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提出遵循“忠恕”之道实现“爱人”。其思想核心之二是“礼”,主张通过“克己”实现“复礼”,他理想中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2)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3)教育方面: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因材施教”,对学习方法上要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把学与思相结合等。(4)文化事业: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10.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10.老子将“道”抽象化,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天之前已有“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无形无迹,玄秘莫测,是无意志、无为的自然本体。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教无类 D 诲人不倦C

  2.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B

  3. 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B

  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

  A孔子的“仁”学思想 B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C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D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D]

  5.“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观点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C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具体说来,在天道观上,儒家承继西周史官文化以“天命”与“人德”相配合的思路,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 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甚至声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实际上是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在历史观方面,它标榜“信而好古”,每每试图恢复“周公之礼”,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在社会伦理观方面,它以“仁”释礼,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7.儒家学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是因为:它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1)在天道观上,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2)在历史观上,以变通来适合形势的发展;(3)在社会伦理观上,能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4)在修身治国方面,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因此儒学以他的灵活多变性,人性化和实用性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相关文章:

1.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汇总,基础解读

2.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之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3.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

4.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5.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

2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