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免费
中考需要背诵的地理知识繁多,学会分类很重要。那么关于中考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仅供参考。
初中地理会考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1.混淆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东端。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错误地认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得到遏制,每年新增的人口不多”。
我国通过实行计生,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还较多。
3.混淆“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4.片面地认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山区面积所占比重过大,对经济发展往往不利,如种植业、交通受到限制,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山区也有它的优势,如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以在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采矿业、林业、旅游业等。
5.混淆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因为那里纬度较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上,因为那里海拔高。
6.片面地认为“湿润区内的河流都是外流河,干旱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是看它最终是否注入海洋,即使是干旱区的河流,只要最后注入海洋,也为外流河。
7.片面地认为“长江和黄河的水患,是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单方面造成的”。
长江和黄河的水患,不是单一地受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影响,而是二者都有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除了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降水、地形等)影响外,与乱采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等人类活动也有关。
8.错误地认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但如果利用不合理,同样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可以更新、再生、循环使用,是可再生资源,但一旦遭受污染就可能失去其“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变得不可再生。
9.片面地认为“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所以我国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我国在通常状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0.错误地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不能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能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华北地区本来就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如果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现象不加以改善,仍然会出现缺水问题。因此,要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还要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多管齐下。
11.混淆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其对应的运输工具分别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管道。
12.片面地认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均以资源丰富为前提”。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将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是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发达的水陆交通等,本地区的资源并不丰富,但上海市依靠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并依靠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样发展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
⑴、主要油田:
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东和河南之间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⑵、主要煤矿:
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内蒙古
鞍山、
本溪开滦阜新大同、阳泉、西山淮北、
淮南平顶山六盘水攀枝花霍林河
⑶、主要铁矿:
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
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大冶马鞍山攀枝花石碌
注:辽宁省、四川省、河北省三个省的铁矿最大。
⑷、有色金属分布: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湖南锡矿山锑
甘肃金昌镍湖南水口山铅、锌
山东招远金贵州铜仁汞
江西德兴铜广西苹果铝
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地理中考答题技巧
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考要求,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答好中考地理试题。
01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一般的我们要求在审题中做到以下几点: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
①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转换条件等,进而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解题,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②注意题中的方位词、数量词、连接词。
③辨清试题类型、性质、明确答题思路、中心内容及解题方法。
④考虑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识,紧扣哪些得分点,考虑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应列出哪些论点论据。
02
2.仔细读图,看清图示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几年的中考都非常重视对地图知识的考查,直接考图和间接考图的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03
3.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
全卷分成两次做较好。首先做容易的题,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这样就给第二次做题留下了充足时间,想得更周全,胜率更大。做难题时要做到舍得放弃,一条思路想不通,赶快另辟蹊径,否则,冥思苦想,弄得头昏脑胀影响后面答题,得不偿失。
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最后阶段中,应该把握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04
4.认真检查,查缺补漏
检查答卷是保证答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一是再审题,看看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都用上了没有,有无文不切题的情况;二是多端思维,根据一题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无更好解题方案,多方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三是发现有错不要轻易改动,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拿不准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次直觉是对的。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积极备战做好物质和技巧上的准备外,更要重视心理的调节,
二、考试策略
1.拿到试卷,不要急于答题。先要按照要求填写好区县、学校、准考证号码、姓名等。先确定本场考试有几页试卷,有没有漏页、白页。考试铃声未响老师是不让答卷的,但你可以思考题目的答案,铃声一响立刻动笔。
2.做完选择题都要立即涂答题卡,且涂完后再检查一遍。切不可等做完整份试卷再涂卡,这样往往会因时间紧涂不完;不要用铅笔答题;但画图要用铅笔。
3.总览全卷,按顺序答卷,不要漏答考题。答题时先易后难,保证会的题目不丢分,稍难的题目尽量得分。遇到难题,要敢于舍弃,不可恋战。须知不可能每题必得,要敢于放弃,有失才有得。
4.审题要认真,答题要规范,检查要细致。
三、考前准备
1.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比平时快四分之一。这个姿势的变化可以让你的自信心提高至少一倍。
2.睡眠要充足,晚10:00之前休息,如果前天晚上失眠,调整心态,上午的考试也无大碍。
3.考前不要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以防出现意外。
4.饮食宜清淡,不吃冷饮,注意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含刺激性的食物,比如咖啡、辣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