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读书心得范文500字
《牛虻》叙述了笃信上帝的贵族子弟亚瑟经过了一次次现实生活的挫折,改变了自己对上帝的信仰,投入了统一意大利的火热斗争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亲情与信仰的矛盾和斗争的故事。从小说中,我们得出哪些思考?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牛虻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牛虻读后感1
我是在读初中时接触到《牛虻》这本书的,一不小心的相遇让我爱不释手。《牛虻》描写的是19世纪意大利爱国者为祖国的统一和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牛虻在黑暗、污浊、欺骗、虚伪的现实教育下,背叛了他所笃信的上帝和阶级,抽向了革命,卷入了火热的斗争,锻炼成了一个为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而战斗的革命者。他的光辉形象使许多革命青年受到很大的鼓舞。
牛虻,真实的名字是亚瑟·伯顿。让我们重新回到小说中。
小说的开篇,幽幽的景象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先向读者给出亚瑟以及神父蒙泰尼里的初步印象,但对于揭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大作家伏尼契不惜笔墨。每一处景色的描写,衬托的却是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亚瑟原先是个虔诚的徒,后来加入了青年意大利党。在一次忏悔中,他受到伪装成神父的密探的蒙蔽并泄露了党的机密。自己被捕,也造成其他同志被捕,更加打击他的是,自己最钟爱的姑娘在给了他一记耳光之后也远离了他。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自己深爱着的神父蒙泰尼里和已经去世的母亲竟然也欺骗了他,他竟然是他们的私生子!这个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死,他想到了自杀.在经受残酷打击,在受尽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之后,他看清了一切——教会的虚伪和反动。拿起锤子,他向着曾经崇拜的神像砸去,狠狠地砸碎。自由成为他的理想,国家的自由,更成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当牛虻再次回来,此时的他已由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位成熟、稳重的革命领袖。他以锐利的笔锋向教皇开战。为起义运送武器。
到此,我才理解,为什么起牛虻这个名字,因为牛虻是这样一种昆虫,口器适于刺蛰和吸收,连动物很厚的皮毛都可以穿透。
牛虻就是这样一只深深刺入敌人虚伪外壳的牛虻,这样一只让敌人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的牛虻,因为当他们的丑陋尾巴去扫荡被刺蛰的痛处时,牛虻早已飞去,并伺机发起新的攻击,直到把敌人,这头雄霸意大利母亲的猛兽吸干血液,打倒在地!
然而,就像文章所描叙:从一只幼虫蜕变成一只凶猛的成虫,期间如此艰难,如此辛酸,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艰难的过程,痛苦的五年,这五年,他经受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任何的同情、怜悯、感叹都显得苍白无力,微不足道。我只能任凭自己的心随着他断断续续的回忆,如同一只小舟在浩瀚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中一样,起伏震荡。
这五年,是他苟延残喘的五年,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五年,是连狗都不如的五年。在肮脏的妓院里洗盘子,替比他们的畜生还要凶狠的农场主当马童,在走江湖的杂耍班里当小丑,在斗牛场里为斗牛士干这干那……他曾屈从于任何愿意凌辱他的混蛋,曾忍饥挨饿,被人吐过唾沫,踩在脚下;曾乞讨发霉的残羹剩饭却被人拒绝,……他的心灵没有一处未烙上受人轻视的印记,没有一处未落下受人嘲笑的痕迹。
就是在这样的五年里,他也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都不足以将他打败。他一直坚守着忍受着这一切,因为他知道他要怀着那些理想和信念回来战斗。他,不能死!
他活下来了,屈辱却又光荣,低贱却又高贵的活下来了。他活下来就再不会死去,他的精神,他的毅力,他的信念,使他获得永生。
他成长为一只真正的牛虻!无所畏惧的战士!起义失败后,牛虻被捕入狱。小小的牢房怎能关得住一只牛虻?肉体上的酷刑怎能奈何得了不死的灵魂?在狱中,牛虻仍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在哪里,哪里便是战场。敌人的哨兵冒生命危险帮助他,医生会为他求情,士兵们也为他流泪。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气概,立于天地之间,万物都为他折服。敌人怕了。他们不顾一切要杀了他。是的,他们怕了。
牛虻死了,死的很英勇。他微笑着叮嘱爱戴着他的士兵瞄准,那一幕让任何人为之动容。我们谁能与他相比,这就是英雄!
牛虻“死”了,为着他的理想,为着他的信念。他放弃了生命,因而永生。
行刑的前一天晚上,他留下了一封写给他一直深爱着的琼玛的信,信中的口气是轻松而愉快的,却让人心情沉重的掉下眼泪。可以想象得出,那个夜晚,牛虻伏在简陋的床上,借着从铁窗空隙投下来的月光疾速地挥动手中的笔,嘴角还浮现出一丝笑意,脸上的刀疤却显得更加深刻有力。正如他所说,他非常快乐,非常满足,再不能奢求命运做出更好的安排,他鼓励琼玛和他的伙伴们团结起来,为不远的伟业之实现进行斗争。至于他自己,他写道,“我将走进院子,怀着轻松的心情,就像是一个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经完成我的这一份任务,死刑就是我已经彻底完成了这份工作的证明”。
小说里有关于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歌颂,有对于爱情的赞美。为了革命事业,革命者将自己的爱深深藏在心底,这样的爱最美,最动人!
信的末尾是那首著名的小诗: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这首诗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牛虻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从未停止过斗争。我为他的遭遇悲叹,为他的精神赞叹,正是读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
牛虻虽然已经牺牲,但我坚信,一定有千千万万像牛虻一样的人为了理想,为了解放,努力着并继续斗争着,哪里有压迫,哪里有磨难,哪里就有牛虻。我也坚信,一定有千千万万的人受到牛虻的鼓舞而成为牛虻一样的革命者。
牛虻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是他不能被打败。因为,精神,永生!
有了一种精神,我们才会坚强起来,才会矢志不渝地追求我们的目标,我们才不会屈服,不会消沉。那么,无论我们活着,还是死去。我们都会像牛虻那样快乐的飞来飞去……
牛虻读后感2
漫游在书架上,脑子里都是空白。面对满满的书籍,忽然间一种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但自己始终下不了手,因为每一本书我都太喜欢了。
随手拿起一本书——《牛虻》,翻开它,也翻开了我对它的理解,它对我的影响。
《牛虻》作于一位英国女作家伏尼契,讲述了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漏了机密,使得战友被捕,令青梅竹马的女友琴玛误会,并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他以假自杀为掩护,愤然出走,在外漂泊了13年,历经艰辛,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国组织武装,偷运军火,积极准备起义。最后不幸被捕,面对军方的威胁和生父的劝降,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可以说他是富二代,但他也和大多数爱国人士一样投身于革命之中,不为身份,只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份信仰。即使失败过,痛苦过,挣扎过,也不曾后悔过。成长的道路需要付出代价,牛虻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其顽强的毅力造就了他成为了一个出色的革命者。面对威胁和诱惑,不妥协,不接受,遵守心中的那一个信念,从容就义。
他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令我佩服,令我尊敬,更令我向之学习。国家危亡,民族衰落,人们懑懑不平,那时候的你毅然站了出来,给了国家希望,民族希望,人们希望。向国人做出了榜样,你是个伟大的人。学习你的爱国之情,学习你的大义之情,学习你那般毅然的精神,是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所需要的文化粮食,我们要向你学习,吸收你的可贵。读着你的事迹,倾听着你的心声,让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就懂得赴日学医,后来因为爱国主义精神,觉得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医不如学文,于是毅然的弃医从文,走上了用文救国的道路。中途也受尽了苦难,但他也没有放弃,因为心中有信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终于历尽千辛万苦,苦尽甘来,呼醒了一大批的爱国青年,人们的思想转变,迎来了救国路上的一片曙光。
牛虻和鲁迅的出生身份不同,但是他们的志向一样,他们都爱国。国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因为有它,我们快乐着;因为有它,我们幸福着;因为有它,我们骄傲着。万一,哪一天它开始变小,逐渐变小,最后消失了,那我们应怎么办?我想,肯定是痛苦着,煎熬着,绝望着。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儿女,小小的翅膀里怀揣着大大的爱国梦想。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祖国注入力量;热爱自己的民族,为民族增加生机;热爱我们选择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像我们的领袖毛一样,为国家,为民族、更为自己,勇于成为一名战士,保卫国家。像牛虻和鲁迅一样,热爱祖国,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量。那样子,我们的祖国才更强大,才能不受别人欺负,我们的幸福生活永久持续。
牛虻读后感3
初遇《牛虻》,那是一个热得快冒烟的夏天。我百无聊赖地翻动着书页,发现并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地方,便把它扔到了一边,知道这个冬天,我第一次读完了它——
不同于太阳毒辣辣地照在身上的煎熬,一团火焰温暖地在我心中燃烧起来。
引燃
年轻的亚瑟在蒙特尼里神父的关爱下茁壮地成长为一个有志青年,然而教会的压抑环境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和远大抱负,于是他偷偷加入了意大利青年党,成为了一名革命者,却因为无意中对忏悔神父吐露了秘密以及同伴的出卖而遭到逮捕。当他在狱中受尽折磨,终被无罪释放后,却遭到了亲戚的排挤,以及初恋情人琼的误解。无奈中,亚瑟选择了出走。
这第一把火,在亚瑟本天真无邪的心中燃烧起来。那是对自由的向往,那是青涩爱情的迸发;那是堕入黑暗前的呐喊,那是放手过去的挣扎。一个美好而纯真的念想在残酷的现实中燃烧殆尽,而一颗满怀着仇恨与扭曲的爱的心灵在灰烬中重生。
浴火
伤痕累累的亚瑟来到了荒蛮的南美大陆,在那里他干遍了最卑贱的工作,把自己搞成了一个浑身伤疤的跛子。数年后他重返家乡,隐居在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脉中,因为常写批判辛辣讽刺的社论性文章,因此被人们称为“牛虻”。
此时的意大利青年党中,当年的小姑娘琼已经成了烈士的夫人,在组织中颇有威望。当这群革命者打算秘密印刷宣传册的时候,有人引荐牛虻出山。他很快就见到了琼,尽管没被她认出,但第二把火已熊熊地燃烧起来。
作为一个革命者,这无疑点燃了他的革命热情;但作为一个青年,这确实催发了他不再懵懂的爱情花蕾。他会与她毫不留情面地争吵,表明自己的立场;他也会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吻她的手,尽管这会被拒绝。
岁月没能磨尽他的棱角,他成为了革命中的勇士,却有着一片温情——对于那个姑娘。
火炬
为组织秘密运输军火的行为被政府发觉,牛虻被捕入狱。可笑的是,主管亚平宁山区的正是他的生父——抚养她长大的蒙特尼里神父。
组织里的同志前来营救他的行动失败了,他为了保全同伴而牺牲,即将受到枪决。
刑场上的他沉着而冷静,刽子手们却紧张得发抖,连着几发子弹都只擦着了手脚。他大笑着讥讽他们糟糕的枪法,然后在“砰砰”几声后仰面倒下……
一个不屈的灵魂燃烧起来了!
一颗革命的新星殒落了。
一个英雄在人们的心中诞生了。
一团火焰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起来,并迅速地蔓延至整个意大利。
那窜动的火苗无比温暖,给人们被禁锢的灵魂带来希望与光明。
牛虻读后感4
这本书讲述了爱国青年亚瑟因受忏悔神父的诱骗而泄露了青年意大利党的秘密,导致同志被捕,自己也被朋友误解,在得知身世后的崩溃之下佯装投河自尽,设法奔赴到了南美。13年后,当他带着一身伤残重回故乡时,苦难的经历已把他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积极地投身到了斗争之中,用“牛虻”的笔名发表文章,揭露、讽刺教会的反动本质和欺骗行为。后在一次起义的行动中被捕,经受了敌人的酷刑和实为自己生父的神父的劝降,英勇就义。
整本小说看完之后,我一面为亚瑟的革命精神所震撼,一面感受到了他心里对琼玛和蒙泰里尼不同的痛苦情感挣扎,他是伟大,可又是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呢?直到亚瑟牺牲一周后,琼玛才收到了他前夜所留的一封信,也终于明白了这多么长久的日子以来,牛虻就是亚瑟,至始至终爱着她的亚瑟。就如那封信的末尾签名,“不论我活着,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亚瑟爱着琼玛,绮达爱着亚瑟,但牛虻的灵魂只属于他心中的革命以及琼玛——他的朋友和战友。因为各种苦难和无奈的经历,使得亚瑟一直在琼玛的身边却隐瞒了自己的身份,还在和神父主教蒙泰里尼的心理斗争中不断纠结,他是父亲是启蒙教师,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教徒——在儿子与教的抉择下选择了心中的主。
每每读完悲壮的故事,心中不免要激荡出很多波澜,我想,如果这种情况就发生在现在,我会不会像亚瑟那样毅然决然,顽强不屈?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会不会有这么强烈坚定的爱国情怀并甘愿为之献身?天津的大爆炸让很多人失望心伤,舆论是一波接着一波,而刚过去不久的阅兵似乎又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自豪的人们,恩,我们也生活成长在了一个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记得有一句话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别人的痛苦,除非他有相同的处境。我想这句话也能运用说明到这点上来,只有真正当事情发生到来的时候的那一秒,我们才会明白自己是不是会有那样的勇气,否则一切假想都是空谈。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初中曾学过的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名字已经忘了,大概是一个生活无忧但具有同情人善良无比的王子遇到很多悲惨不幸的事情都要感叹“若是我,怎么受得了!”。后来国家动乱,他不再身份尊贵并沦为乞丐经受了很多磨难的时候,说“事情到了,自然是受得住的,也应当受得住”。
牛虻读后感5
说起《牛虻》,多数人对它的印象就是:这是一本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小说。我们的父辈甚至爷辈们对它爱不释手,提到它时感慨万千。我们则一脸的不解,然后好奇的拿起来读。至少我是这样的。
当我在读完以后没有像父母他们那样的感慨。原因什么的很明显:今时不同往日,一部描写革命烈士的传奇小说与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我这样一代的年轻人没有太大的共鸣。这部小说可以影响一代中国人,但它毕竟不是公认的名著。毕竟作者是受到革命者的事迹激励才写的这部小说。可能是因为它的第一次出版地点是在与革命毫不相关的,以保守和陈旧闻名的英国。所以在一百零三年前出版时它是那么的默默无名。不过,在半个世纪后翻译成中文却广受当时的青年(也就是我们的父母或他们的上一辈人)的喜爱。无他,就因这部革命传奇获得了当时广大革命青年的共鸣,人们乐于去阅读那些临危不惧、宁死不屈、为人民而战斗的英雄形象。
似乎说了很多题外话,现在来讲一讲具体的读后感。首先我感觉《牛虻》虽然不是什么名著的,但是却可以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样从很多角度阅读它。想看传奇的人可以把它当一部革命传奇来看,想看言情的可以当它言情小说看(不过这爱情的结局有些悲惨),想看悬疑的甚至也可以当它悬疑小说来看。用轻小说的观点来讲,就是它集合了各种元素于一身的多元小说。当然不管你怎么看,他的故事始终只有一个,他的人物形象永远也是那几个。主人公亚瑟给人的感觉是热血过了头结果犯了错误(不能全怪他),经过一番的磨练后成为了一位老练的,冷酷的革命者并有所成就,最后因为意外被捕就义。他是我们理想中的革命志士,他有着不管自己的外在怎么改变,对祖国独立的思想根基依然没有动摇。他在亲情与革命中选择了后者,舍生取义。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忠孝难两全的思想。可以说,关于亚瑟这一形象的创作还是挺成功的,当然似乎有些绝对化、简单化、甚至模式化,给人感觉有些生硬。我觉得应该更多的描述他在各种情感与各种思想之间的矛盾心理与行为会更好。
相关文章:
牛虻读书心得范文500字
上一篇:牛虻读书心得范文5篇
下一篇:牛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