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语读后感范文300字
《论语》是一本从古传到今的著作,它体现了古人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合了古人日积月累的种.种经验,承载着古人的儒家思想,走入了二十一世纪的辉煌时代。
论语读后感1
《论语》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深深的感受到了。古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印证。《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故事,是古人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学,我们应当从中去领悟、学习做人的道理,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在读《论语》的过程当中,我映像最深刻的有这么几句话。
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温习会让我们理解更多新知识,有好朋友从远方来,我们要以高兴的态度去对待,尽管别人不理解你,但是你却能够理解别人并且不怨恨,这就是君子。在我的生活中,尽管我们同学与同学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肯定会发生矛盾,但是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后,依然还是好朋友,不是吗?
第二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要反省自己。这是我读完这句话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是否今天做到最好了?和朋友交往的怎么样?老师教过的东西需不需要再次复习?今天没有做好的,明天就一定要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除了前面两句,其它的句子我也都喜欢。读完《论语》,我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但是“温故而知新”,所以我要再次的读,多读几遍,收获的东西也就更多了。
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以致用,坚持不懈的去做到最好,除了我们自己以外,还要影响到身边的人,让大家都去学习古人交给我们的知识和道理,这样才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
论语读后感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这句出自《论语》的名言吧。这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含义。这也正是古文的妙处。
首先,我最为喜爱的当然是孔子了。他不但能告诉学生许多道理,而他所教授给学生的道理都有一个特点——表面有一层理解起来很容易的道理,其实多多钻研,才会发现它真正的含义。
其次,我比较欣赏颜回的作风。他好学勤奋,观点明确,从来不把学习上的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他也是孔子喜爱的学生之一,孔子曾多次评价他。这么令人敬佩的人,在生活上却十分简陋,住在陋巷里,每天食一箪饭食,一瓜瓢水,别人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他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禁让孔子感叹道:“贤哉,回也!”
《论语》在主要方面还是以各种方式来告诉、告诫人们许多道理。如“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便是告诉人们,一天要多次反省,检查。为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力?有没有欺骗朋友的事情?有没有复习?如此多次检查,就不会再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了。
其中也有被后人整理成一个个的小故事,像是朽木不可雕、温故而知新、礼之本、每事问等等。而这些故事便告诫了一代又一代人……
论语读后感3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论语读后感4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读后感5
《论语》一部集结孔子及其门徒智慧结晶的大书,蕴涵亘古以来不变的生活道理,给予我们无尽的启发。
小学时,每天上课前,老师都要我们念一段《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琅琅的读书声中,还掺杂着一些吵闹声、笑声,偶尔还有纸飞机飞过,在这样的情形下,每天不断重复的念着。那时,我还不懂《论语》里的任何一句道理,只知道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
直到五年级,老师开始在早修抽空解释《论语》蕴含的道理,每天讲解一小段,而我听得似懂非懂,只知道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人生道理,总觉得需要亲自体会才较能了解。直到有一天,我把上学期的课本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突然觉得其中一篇当时不求甚解的课文,我已忘了作者真正的意涵,另一篇我曾用心思 索、体会的文章,现在又有了新的体悟。这时,脑中浮现了小时候朗朗上口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又一句,我现在都了解了。
《论语》不再只是书里的一字一句,对我来说,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它的踪迹,比如说:交朋友时就会想到孔子曾说过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我会注意朋友的个性,选择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出门时,我会记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好去哪里,几点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相关文章:
2.论语读书心得5篇
初中论语读后感范文300字
上一篇:初中论语读后感范文500字
下一篇:初中论语读后感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