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语文作文读《文化苦旅》有感

时间: 巧绵21291 分享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化苦旅》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文化苦旅》读后感

  这本书太丰厚了,以致于我读完这本书好几天,却迟迟不能落笔写下点什么。

  对于一个在阅读上半路出家,几乎人到中年才开始大量阅读的人来说,我没有读过及要读的书实在太多,恨不得时间停止流动,好满足那颗如饥似渴读书的灵魂。每个人的人生遭际有别,此刻能够自由自在阅读,对于我来说生命已足够幸福满足。

  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于1992首次出版以来,便为他赢得了无数的光环和数之不尽的麻烦。正是誉满天下,“谤”亦满身。看看豆瓣里大伙儿对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持续连绵至今褒贬不一的评论,就足见这书之火热程度了。

  我没有读过旧版,现在读到是余秋雨老师自己修订后的新版。没有读过,也就无从对比。同时本着一颗对文字虔诚之心,亦也不受众说纷纭的影响,只一心一意读我书写我感。

  第一次读《文化苦旅》,对于我来说,这些文字给我首先是惊艳。惊艳于这飞扬的文采。书里那些磅礴大气的句子,修辞运用之精准,营造出句段的气势与美感,让我深深欢喜。就如《阳关雪》中写到“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连串的排比短句,使文字有了热烈的生命,读着眼前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幅塞外沙场画面。写字手法之变化灵动,从开篇到结尾读来,一直使我惊叹不已。其次,就是别人模仿不来的,余秋雨老师丰厚的知识,坚实的脚步,寓历史文化情怀于散文的能力。每一篇章,在这些美妙的文字里,将我们一步步引入历史文化长河中,引领我们去触摸历史,思考现代文明的建设。

  新版《文化苦旅》有三部分,包括“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不管写哪一部分,其中都渗入了余秋雨老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警醒与思考以及对人生的哲思。我随这些文字了解世界文明历史和中国文明历史的同时,也领悟到一些生活的智慧。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是一次就能完全读懂的书,它需要也值得我再次或再再次去细细研读,才能真正吸收到其中的精髓。

  读这本书,无疑是我一次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文明的旅行。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历中国各地,追寻古人足迹,体会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程。这些文章,是游记,也是中国文化史。此书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症结,尽管也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每一个景点都带给作者不同的感触和震撼,用干净漂亮的白话文字,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他触碰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见证自己国家一路走来深刻的历史痕迹。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在《文化苦旅》中,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将万千物象信手拈来,栩栩如生地付诸于笔端,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阳关雪》、《道士塔》两文,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得形神兼具。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动描述,有对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书卷气息浓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甚或还有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

  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到人类穿越时空的情感结合点,选取的内容题材又紧扣现代人极其关注并能建立感情联系的事件和人物,并赋予人生命运的关注和终极体验。《夜航船》中,有着恢弘壮阔的意识流程,从明朝张岱的《夜航船》联想到现实中的夜航船,最后又联想到故乡山腰破庙木鱼声,由笃笃声掀起的“思想狂澜”,想起回乡光耀门庭的暴发户、乘船外出谋生的山民、渐渐气派的船老大,继而切入张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将“夜航船文化”切入,最后一一引入丰子恺、周作人、鲁迅等几位上了“吾乡”文化夜航船的文学大师,终篇是由祖母关于笃笃声的争论贯穿,笔锋轻灵老道、于浮光掠影中蕴含着诸多的深邃沉郁。

  作者有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睿智、小说家的神思、学者的渊博、艺术家的深致,于是,他便调动自己的这些主体修养和创造能力,随宜而用地将它们用于自己的散文创作之中。这些努力,我们从余秋雨的有诗意、有情节、有画境、有哲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道士塔》用小说家的笔法给我们刻画出了王圆箓这么一个愚昧、麻木、呆钝、卑微的中国文化的罪人,作者在一些地方借助小说家的推想,用细致的描写、具体的情节、生动的场面及心理分析方法,把这场文化悲剧的过程写得具体可感,扣人心弦。

  文化是物景的伸拓,人是文化的伸拓,于是,着落点便只有一个,那就是“人”。而余秋雨也其实是借物景写文化,借文化写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他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的展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渊博的文学知识,他凭借着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寄情于山水风物,深刻的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生的真谛和文化灵魂孜孜以求的探索。

  读《文化苦旅》有感

  天寒夜梦台风来,落霜墙角阴心间。这种历史风格,不嚣张也不冷清,一切都在无声之中淡漠,在看似平静中凄凉。伴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足迹,我愈书行。不知天一阁,你是否安好。

  文化的命运交错,你曾记得有一个叫范钦的年轻书生,将你充实,将你覆满笔墨清香。那一刻,你便有了生命,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气息,跳跃不息。也许,这就是书籍的力量吧,穿越千古而不朽,用看似无情的文字告诉你人世间无数的恩恩怨怨和灵韵成章。纵然世间的一切气息都随风飘散了,但文字依然可以永留于世,终可传千古。

  但水火无情,脆弱的文明,被风卷残云,支离破碎,散落一地,正如余秋雨老师在书中那如泣如诉的呼唤:“上天,可怜可怜中国和中国的文化吧!”

  你只是单一的,迷离的望着远方,似乎在等着,等你的主人,等你那些丢失的记忆和沿袭上百年的痕迹。一切的一切,你都默默记着,似乎那时的你,才是真正的你,才是最美的你。一代文化良知在被唤醒,思考着你存在的真谛。

  而你,似乎在哭泣。

  天一阁!

  历史的辛酸,伴着泪水,在你空荡的阁楼中盘旋。时光不能永恒,这里写满了屈辱抗争,这里写满了悲哀华殇。这里终是凭借穿越上百年的风骨灵韵得以留存。且问你存在的凭据是什么,也许你存在的凭据就在历史长河中,就在那些不知去向的书籍中,就在范家人世世代代充满希望的目光中。轻轻脚步,踏上你饱经风霜的楼梯,不知道你,天一阁,是否会想起那个叫范钦的书生呢?

  任思绪在风雨中恣意飞扬吧!也许这才是你今生的解脱。

  因为你早已经忘却,那历史中沉淀的忧伤。

29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