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做好知识点总结,那么七年级有哪些文言文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
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
8.门外戏( 玩耍 )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为博士邪“邪”通“耶”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
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
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
今为“国王的长子”
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
今“古人”
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
古:听到
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
古:离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古:只
双兔傍地走:今:行走
古:跑
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
古:历史
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
古: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
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
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
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
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
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四、一词多义: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
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
贤于材人远矣: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