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备考资料>

2020历史常识汇总

时间: 淑娟0 分享

知识固然是历史的基础部分,但历史逻辑显然重于历史知识,它既包括历史本身的内在逻辑,也包括历史的解读逻辑,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常识(一)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主张: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历史常识(二)

一、世界史-世界现代史介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882年5月,德、奥、意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接着,英国与俄国也在1907年缔结协约,英俄协约与英法协约、法俄同盟一起,构成了三国协约。

2.大战的爆发与结束

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储佛兰茨·斐迪南夫妇在检阅军事演习后被枪杀。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2万名赤卫队员、革命士兵和水兵占领了冬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为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二、世界史-世界现代史相关练习题

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索姆河战役

C.滑铁卢战役

D.凡尔登战役

历史常识(三)

一、世界史-世界现代史介绍

(三)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至6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27个战胜国代表和一些殖民地国家参加,历经5个月,最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共包括440个条款和1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对德和约还规定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的租借地让给日本。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会议

1938年3月,英、法两国企图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以推动德国进攻苏联,故而对德国的侵略要求采取纵容政策。9月28日,英、法、德、意四国领导人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出动大军突然袭击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两国,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于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4.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全线进攻,苏军开始反攻。1942年1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德军损失惨重,占莫斯科的企图彻底失败。

1942年夏,德军集中力量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在苏联军民英勇反击下,围歼德军30多万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二、世界史-世界现代史相关练习题

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 ]

A、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

B、解决协约内部的矛盾

C、限制军备竞赛

D、建立欧洲新秩序

【中公解析】A

历史常识(四)

北朝胡族缺乏政治的经验,所以重用汉人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混合的过程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政治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民变、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北齐提倡排汉文化。北周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为隋唐的民族融合奠定基础。

在大魏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后,自耕农民显著增加,孝明帝正光以前,全国户数已达五百余万,比西晋太康年间增加一倍多。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洛阳伽蓝记》称北魏后期百姓殷富,年登俗乐,衣食粗得保障。在手工业方面,北魏后期炼钢技术有新的成就,相州牵口冶(今安阳)制成锐利的钢刀。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孝文帝时,元淑为河东太守,当地许多百姓弃农经商。太和以前,北方商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钱货无所周流。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恢复流通,太和十九年,又重新铸造"太和五铢"钱,规定此钱在京师及全国诸州镇都可通行。宣武帝时,洛阳的商业相当繁荣,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城市,大的城市有平城、邺和长安。魏太和九年(485年),在以往的基础上颁布了均田令,实行均田制。

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还出现了"禁烧"保护草原和地表植被的规定。《北齐书·文宣帝纪》记载,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春,皇帝高洋下诏规定:"限仲冬一月燎原,不得他时行火,损昆虫草木。"只能在仲冬(十一月)一个月内烧荒,其它季节一律禁止。

北周宇文泰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改革服役年龄,服役年龄从北魏时的十五岁改为十八岁;服役时间则根据年成丰歉而定,丰年不超过一月,中年不超过二旬,下年不超过十天,使役期大为缩短;人数上则规定每户农家服役者限于一人,避免过多地动用民力,妨碍农业生产。同时还颁行了户籍制度和计帐制度合理征发赋役,即较为预定次年徭役概数的计帐之法。还明确规定了地方官吏在发展生产方面的职责。每到岁首,州县长官必须督促百姓,无论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务必不失农时。对于那些游手怠惰,好逸恶劳,不事生产者给以处罚。由于宇文泰衡量牧守政绩的标准之一就是劝课农桑,因此地方官吏大都重视农桑生产,经济逐渐发展,到宇文泰死之前,已经出现了一个仓廪充实的小康局面。

2020历史常识汇总相关文章

2020高考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2020

2020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0中国地理常识汇总

2020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总结大全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0高考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总结

2020高考历史知识总结

2020历史常识汇总

知识固然是历史的基础部分,但历史逻辑显然重于历史知识,它既包括历史本身的内在逻辑,也包括历史的解读逻辑,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常识(一)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安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历史常识_茶文化历史常识
    历史常识_茶文化历史常识

    我们该向历史学习什么?若是把历史与人生结合起来,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常识○

  • 历史常识_世界文学历史常识
    历史常识_世界文学历史常识

    历史是历史,政治是政治,它们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术语和研究方法,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常识

  • 中国历史常识全知道
    中国历史常识全知道

    读历史明智已经成为一种人尽皆知的共识,但是,并不是什么史都有助于此。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常识

  • 中国历史常识总结
    中国历史常识总结

    有时候你缺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常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常识(一)有一种历史常识错误叫“穿

52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