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备考资料>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

时间: 淑娟0 分享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就阐明了历史的最高层次的社会功能,即历史的揭示社会发展奥秘、预示社会前进方向的独特功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清朝历史人物简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一)

林则徐

个人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广州禁烟

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林则徐在两湖总督任内向道光皇帝上书言事,痛陈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道光读后深为所动, 即于同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使粤查禁鸦片。

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发配新疆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1841年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则徐曾著《北直水利书》。《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在新疆期间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果不其然,六十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二)

爱新觉罗·奕劻

有道是:做官没工夫,全靠天线粗。清末官场流行认干爹,其方法有二:一是自己认大佬为干爹,做他们的干儿子;二是让妻女认大佬们做干爹,或者让她们认大佬的妻、母为干娘。

第一种情况,如盛宣怀认李鸿章为干爹,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记载了某个户部官员拜某太监为干爹:惠禄是户部员外郎,拜在当朝最有权势的一位老太监膝下做了干儿子,十分得宠,无论京外各官,要走内线的,若走了他这条门路,没有不通的。第二种情况,如湖北巡抚胡林翼为了与湖广总督官文拉关系,除了自己收官文之小妾为义妹、和官文结拜兄弟外,还让自己的爱妾拜官文的太夫人为干娘。再如毓郎是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为了巴结他,让自己的夫人拜善耆母亲为干娘,当奕劻权势大了,他又让自己的夫人拜奕劻的五姨太为干娘,结果在奕劻主持内阁期间当上了军机大臣。

在清末众多干爹中,地位最高的干爹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奕劻因为在庚子之乱中表现忠诚,父子追随慈禧逃到西安,与列强交涉,列强答应不再追究对慈禧利用过“拳匪”的责任,算是立了大功,从此得到慈禧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熏天,一言可决定官员生死,因此许多官吏都想认他做干爹,其干儿子、干女儿满天下。在众多的干儿子中,最典型的代表是陈夔龙、陈璧。

陈夔龙(1857—1948)清末大臣

陈夔龙曾娶过三任老婆,前两个都是因病离世,最后娶的徐夫人是浙江的名门望族,上代共有7 个弟兄,尽是科第出身。门楣上有“七子登科”的匾额。这位徐夫人为人大方,礼节也十分纯熟,在京城很快就同王公眷属混得面熟,旗门子的夫人(福晋)、格格,对这南国佳人特别亲近,很快,她和奕劻的三个女儿打得火热,以姊妹称呼,便时常在庆王府走动。庆王府奕劻的福晋看她乖巧,便认她做了干女儿,她自然就拜奕劻为干爹了。

陈夔龙便是奕劻的干儿子兼干女婿,一时间红得发紫。陈夔龙搜刮了大量财富后,对干爹极为恭敬,每年收入的一半都要孝敬给干爹,除了送给奕劻好几万两银子外,还有大量的绸缎、药材、古玩等。奕劻一次假惺惺地对陈夔龙说:“太让你费心了,以后还是节省些吧。”陈夔龙恭恭敬敬地说:“区区薄利,略表儿婿敬意,又何劳大人操心?以后大人就不要管这些小事了。”一席话说得庆亲王一股暖流涌心头,从此对他更加疼爱有加。

陈夔龙老婆徐氏对奕劻也很会来事,常居住在奕劻府中,嘘寒问暖,投其所好。奕劻上朝都是这个干女儿为他亲手挂上朝珠,遇到冬天太冷,则必先将朝珠放入胸乳前捂暖好了再为干爹挂上,如此孝顺的干女儿,干爹自然喜欢得不得了。陈夔龙的忠诚得到丰厚的回报,他位高权重,最后官至封疆大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清朝倒台后,由于陈夔龙在任上捞了足够多的钱,便不问世事,任谁来请,不管是袁世凯还是蒋介石,就是不出山,在上海租界做起了悠然自在的寓公,直到1948 年逝世,享年91 岁。

陈璧

陈璧(1852-1928),福建闽县人,1877年进士及第,历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湖广道监察御史等职务。官场未发达的时候,陈璧想送厚礼不仅囊中羞涩,何况也没有摸到送礼的门槛。陈璧有个本家,在北京一家金店打工,混上了掌柜,便常常出入庆王府。一天,他帮陈璧出了个主意。根据事先的策划,这位陈掌柜弄到一盒价格昂贵的珠宝、玛瑙、翡翠、珍珠等,找了个机会送给奕劻手中,奕劻问多少钱,陈掌柜莞尔一笑说,不要钱,是他一个亲戚陈璧呈献给您的几件小礼物。奕劻不解,素昧平生,我咋敢收他的礼物。陈经理说:“请庆王笑纳,陈璧仰慕您很久了,不敢造次来访,您老人家先收了礼物,人家才敢上门请安。”

奕劻答应接见陈璧。陈璧想到自己宦海沉浮多年,一直坐冷板凳,孤注一掷,凑了5万两银子。

陈璧拜见奕劻时,应对极为恭顺,同时献上5万两银票的敬仪,博得奕劻好感,他顺势提出想做干儿子,奕劻痛快地答应了。陈璧有了过硬的保护伞,很快升为户部侍郎,后又升为邮传部尚书,负责大清帝国的海运、铁路、邮政、电报等肥差,很快便富得流油。发迹后的陈璧对立功的陈掌柜和奕劻的回报也相当丰厚。

奕劻收了陈璧的好处,不但帮他升官发财,还救过他的命。陈璧因家事背负了人命官司,后来他向干爹求救,同时花了大笔银子打通关节,才免除了牢狱之灾。

奕劻的儿子载振也收了一些干儿子,其中最有名的是安徽巡抚朱家宝的儿子朱纶,朱纶既然是载振的干儿子,也就是奕劻的干孙子,陈夔龙便是朱纶的姑父,于是,陈夔龙、朱家宝、载振之间便结成郎舅、兄弟的关系。

有众多干儿子、干女婿、干孙子供奉钱财,庆王府短短两三年便富得流油,干儿子们每年都少不了冰敬、炭敬,干儿子进京或外放,都必须拜见庆亲王,每日其门庭若市。庆王府门房仅门敬每年就要收几十万两银子,对这笔钱,奕劻也不放过,他和门房仆人按比例分成。

1907年,刚升任首席军机大臣的奕劻过70大寿,大办庆典,从北京到地方的干儿子们纷纷来送礼祝寿。奕劻表面假惺惺地叫大家别送礼,但他早就秘密地备好几个礼簿,所收的寿礼现金共计50万两银子,物不下100万两银子,这次祝寿,仅陈夔龙就送了6万两银子的寿礼,后来因一个广东富豪送了10万两,名列第一,他又补送了4万两银子。奕劻的福晋等家眷在3天祝寿期,光打麻将就输掉了30万两银子。

钱多了得想法找地方存放,清末瑞士银行还没有进入中国,奕劻的办法是将钱分开存在洋人的银行,其中有笔60万两银子的存款分存在日本人在天津开设的正金银行,后来觉得不保险,又转存到老资格的英国汇丰银行。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三)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第一权臣,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贪污犯。他深受乾隆的宠幸,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他一生帝宠之深,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乾隆明知和坤骄横跋扈,贪婪无度,却一直将其护在羽翼之下。1799年,乾隆去世仅仅过了三天,嘉庆就宣布和坤的20条大罪状,下令逮捕并处死和坤,这离乾隆去世才刚刚15天。

和珅是正红旗满洲人,钮枯禄氏。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三岁丧母,九岁丧父,父亲虽然为官,却只是个副都统兼三等轻车都尉。父亲死后,和坤和弟弟跟着继母生活,但他们的继母脾气并不好,稍有不如意动辄打骂。和珅可以说是看着继母的脸色过活,时间久了,很有些察言观色、与虎谋皮的本事。这为他以后升官发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珅19岁袭了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因为能说会道,且有些能力,三年后被授为三等侍卫,旋即挑补粘竿处侍卫,即管理皇帝奎舆的侍卫。当时虽是满人的天下,不过却崇尚儒学正统,以这样的身份入仕,即使同是官身,也仍然是一个卑贱的差使。但这样一份差事,却是和坤晋身的一个台阶,因为这是一个能接触到皇帝的工作。有一次,乾隆心血来潮,要出去走走,因为事出突然,出行的车撵等物,都没有准备好。乾隆很生气,厉声喝问:“是谁之过软?”所有人都不敢答言,唯和珅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听此人声音洪亮,就让和珅出列,见他仪态清雅,不同凡俗,顿生好感。从此,记住了和坤。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被破格提拔为乾清门侍卫。这个职位通常来说,只有皇帝近臣以及权贵之后,才能获得。和珅能担任这一职位,就已经是一个正式的官僚了。 和珅刚当官的时候,也曾壮志凌云,一心报效国家,为民请命。他和朝中的清官一起打击福康安、福长安等贪污官员。担任管库大臣的时候才26岁,一边学习理财,一边管理布库,没多久就让库存大增,乾隆因此越发赏识他。乾隆四十五年,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钱沫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和珅在此次案件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在查抄李侍尧家产的时候,却私吞了一大份,正是这次贪墨,让他尝到了权、财的滋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乾隆自认文成武德,是盛世之君,因此很喜欢听些奉承之词。和珅做事漂亮,又善于钻营,阿谈奉承更是看家本领:乾隆咳嗽,他立即捧痰孟,乾隆按脖子,他马上揉肩捏背。乾隆如何能不喜欢他。乾隆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和坤的儿子做媳妇。文武百官见和珅圣宠不衰,炙手可热,争相巴结。和坤开始的时候,还能坚持不收礼,可是时间长了,且已经贪过一次,也就放开了手脚。他开始拉拢皇后的侄子福长安,将他调到军机处当助手。又在六部衙门及各省督抚大员中安插亲信,让弟弟和琳做了四川总督。各地大员见此,纷纷走和珅的门路,将他视为靠山。御史们上奏弹劫和珅贪赃枉法,可是乾隆全不理会,还和和珅说:“你我是一家人,你喜欢钱,原也不是什么大事,御史喜欢说,就随他们说。”和珅听了这话,愈发肆无忌惮。他掌管着国库,以及皇帝、宗室的私产。各地向皇帝进贡的金银珠宝,和坤都要先过一遍,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才送进皇宫。有一次,协办大学士孙士毅从越南回京,正在宫门口等着皇帝召见。

和珅从此路过,见孙士毅手上拿着件稀罕物。和珅就问是什么。孙士毅拿出来给他看,是一颗用明珠做成的鼻烟壶,有鸟蛋那么大,晶莹剔透,很是漂亮。和坤非常喜欢,就问,“不知孙大人肯不肯割爱?”孙士毅为难地说:“若是我的,送给和大人也没什么,可惜我在奏折中已经说了鼻烟壶的事,实在不能如此了。”和砷听了,说:“我也只是随口一说,你不必当真。”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谁知没几天,和坤邀请孙士毅去和府参观他自己的鼻烟壶。孙士毅去了,发现和珅的那些鼻烟壶确实也都非常精致,尤其是其中一个,和自己送给皇帝的简直一模一样。他问和珅这是怎么回事,和珅说皇帝又把鼻烟壶转送给他了。孙士毅听了,不由感叹和珅果然深受皇宠,可是后来才知道,那个鼻烟壶是和珅自己从宫里偷回来的。和珅的贪婪狂妄由此可见一斑。史称:“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努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乾隆原本非常重视河工,可是因为和坤卖官鬻爵,将河工领事的官职给了跟他行贿的人,这样的人上任之后,自然要把行贿的钱,盘剥出来,哪里会用心梳理河道,致使水患横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磋叹”,“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

据史料记载,和府门前,来拜见求官的能排出好几条街,但银钱不够,想见到和珅,确是难如登天。山东的一个县令,想着要是能与和珅见一面,回去之后,也能有些夸耀之词。可是到了和府,光贿赂看门的人,就得两千两银子。他见到和珅回府,在门前长跪相迎,却不想和珅坐在轿,讥讽他说:“县令是个什么东西,亦来叩见!”有一个张姓的守备,想要求见和坤,陕西巡抚告诉他最少也得带上二十万两银子。张守备到了和府投书求见,可是等了几天都没消息。他花了五千多两才见到一个衣着华美的仆从。那仆人问他,他献的东西是黄是白?张守备回答说,是白。仆从满脸不屑,让人收到外库。原来在这个仆从看来,白银不过是些粗货,二十万两,也是小数目。张守备还以为这个仆从是和珅的心腹,谁知不过是其他奴脾驱使的下仆。“其心腹司阎,岂数千金能见颜色?”别说普通的官员想跟和珅行贿送礼,就是皇亲贵戚,也常常讨好和坤。皇子嘉庆即位后还得恭敬和想要承袭肃亲王的爵位,先做的事就是把前门外的两处铺面给了和珅。 和珅除了收受贿赂,还将受贿得来的土地拿去收租,金银用来放高利贷,以此壮大财富。他出租的土地有1260余顷,出租的房屋有1000余间。另外,在大城、新城、容城、天津、静海、青县、交河等地,囤积的粮食有11065石。一赶上天灾人祸就拿出来高价出售,牟取暴利。除此他还有当铺、银号等营生。和珅家最常盖的建筑就是装金银的仓库,可是金银财物流水般的涌进来,仓库总也盖不够。

和珅权势滔天,贪赃枉法,不论朝中大臣眼红还是厌恶,都想将他剿灭。和坤最大的把柄就是贪污,自然成了铲除他的一大突破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史钱津在刘墉等人的支持下,弹劫和珅的同党、山东巡抚国泰及布政使于易简贪污索贿,致使库存亏空。乾隆命和坤、刘墉往山东办理此案,钱沫随行。国泰被抓后,和砷虽然冒领了钱津的功劳,却失一臂膀。乾隆五十一年御史锡宝乘和珅陪乾隆到热河避暑之机,参奏和珅家丁刘全”服用奢侈,器具完美”,多有“逾制”,指斥其“倚势营私”。虽然针对的是刘全,但他的最终目标无疑是和坤。可惜被和珅得了消息,等人奉旨回京查看时,刘全已经销毁了所有“逾制”东西。和珅的家产编号有109个,其中已估价的有26个,共值银233890万两。未估价还有83个,照此推算,应值8亿两有余,全部合计约值11亿两。当时满清政府的财政,每年国库收入是7000万两。也就是说,和坤20多年宰相所得的资产,抵得上整个国库15年的全部收入。当时人们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其实不仅能吃饱,还吃得很好。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四)

封疆大臣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周王朝将所辖区域划分为多个行政区域或是自治区域,任命信得过的“诸侯”去治理,诸侯们在划归给自己的土地上,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最高掌控者,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也就是这么来的。

等到大一统的时代,科举制的横空出世,普天之下,也就莫非王臣了,在由皇帝的亲自任命下,一些亲信大臣成为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的一方要员,也就类似于古代封疆裂土的诸侯,他们在民间也被称作为“封疆大臣。”

清朝时期,有着九个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他们不仅掌握着所辖区域的最高权力,在朝廷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的走向。而能做上这位置的人物,也都是些官场的精英人物,是当时清王朝的重臣,其中还不乏现如今都为我们熟知的历史知名人物。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比较长:“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掌管着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区域的军政大权。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正式设立直隶总督,苗澄成为“第一任直隶总督”,当时驻地为大名。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驻地移为保定,之后,保定一直是直隶省的政治核心所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直隶总督兼任为直隶省巡抚,权限进一步扩大。同治九年(1870年),直隶总督被授衔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与外国人的通商事宜。

曾经出任过直隶总督的都不是泛泛之辈,雍正年间的大红人李卫就曾经三次出任直隶总督,民间传说极多的刘墉却是任期较短的直隶总督时间为二十天,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曾国藩也曾是直隶总督的不二人选,被誉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的李鸿章也是多次在直隶总督位置上徘徊,近代史上争议声不断的袁世凯也曾任职过直隶总督。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主要掌控奉天(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政大权,驻地在奉天。因为东三省是清人的老家也是发迹的地方,这个职位名义上被看作是“疆臣之首。”

清初时期,作为清廷的“龙兴之地”,东三省自成体系,主要施行八旗驻防为主、州县民政为辅的旗民并治政策,清末随着游民移入,东三省的体质也逐渐向内地行政机制靠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首次将原来的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东三省正式改为行省制度。东三省总督的实权非常大,所能拥有的权限实质上已经超越了内地各省的总督。

因为是在清末时期才设立,任职过东三省总督的只有三位:曾经做过袁世凯谋士的徐世昌,以正直清廉、勤政务实著称的锡良,主编《清史稿》的赵尔巽。

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掌管四川的军政大权,驻地在成都。

早先清廷在四川只设四川巡抚,未有总督。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廷专设四川总督,后又改为川湖总督。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又复置四川总督。乾隆十四年(1748年),清廷对金川用兵期间,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

四川总督的位置上,也是人才济济,雍正朝的知名人物年羹尧,俘虏石达开的骆秉章,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 诛杀安德海的丁宝桢,还有先前提到的锡良、赵尔巽,都曾经做过四川总督。

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掌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政大权。

两广总督早在明代就有设置,但当时不成形,直到清朝时期才算是基本确立。清初顺治年间曾在广州设置广东总督,兼辖广西。康熙年间,设立过广西总督,与广东总督同等级别,后又被裁撤。雍正时期,广西政务一度归属于云贵总督管辖,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有了两广总督的称号。乾隆年间,两广总督迁驻广州再也没有变过。光绪、宣统时期,两广总督还兼任了广东巡抚。

近代英雄式人物,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两广总督了,而洋务派运动中的几位代表人物张之洞、刘坤一也曾做过两广总督,李鸿章与他的哥哥李瀚章兄弟俩也是不赖先后做了两广总督,曾国藩的九弟因善于围城被称作“曾铁桶”的曾国荃也不落人后做过两广总督。

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掌控福建、浙江两省的军政大权。

顺治时期,先前设立过福建总督,兼辖浙江,驻地在福州,后又改为浙闽总督,兼辖福建,驻地在衢州,再之后福建、浙江两省分开来,各自设立了总督。康熙年间,浙江总督被裁撤,福建总督兼辖浙江。雍正年间,两省又是分分合合,变化不断。乾隆三年(1738年),两省再次合并,设立闽浙总督,至此成为定制。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由刘铭传出任,并归属于闽浙总督管辖,闽浙总督的权限也就延伸到了福建、浙江、台湾三省。

在闽浙总督这个位置上,我们还是可以认出些熟人,比如说“刺马案”的主角人物马新贻,曾推荐过曾国藩的李鹤年,追随过左宗棠、曾国藩的杨昌濬,传说中慈禧太后的干儿子许应骙,协助李鸿章兴办洋务的周馥。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掌控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政大权。

这个有点复杂。顺治时期,曾经设立了陕西三边总督,管的是陕西、甘肃,后来又加入了四川,改为川陕三边总督,之后,四川又被剥离出来,改为陕西总督,还是管陕西、甘肃。康熙时期,还加入过山西,改为山陕总督,山西后来剥离后又加入四川,改为川陕甘总督,后四川也是被剥离又加入,改为陕西总督以及川陕总督。雍正时期,四川又被剥离,改为陕西总督,甘肃依然是管辖范围内。乾隆时期,川陕曾合并,又分期,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川被剥离,陕甘总督成为定制,再也不变。

做过川陕总督的知名人物有年羹尧、岳钟琪,做过陕甘总督的有刘墉的老爹刘统勋,乾隆的宠臣福康安,就连左宗棠,林则徐这样的人物,曾经也做过陕甘总督。

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掌控湖南与湖北的军政大权。这是个很容易混淆的称呼,“湖广”实际指的是两湖,明朝时期湖南、湖北属于湖广省,因而他们的“老大”就要做湖广总督,按照实际管辖范围,最为贴切地说法,应该是叫做“两湖总督”。

清廷早在顺治初年就设置了湖广总督,当时驻地在武昌。康熙年间,湖广总督曾一度被废,后又重新设立,曾改名为湖北湖南总督。光绪时期,湖北湖南总督还兼任湖北巡抚,可以说权限还是比较大的。

能够任职湖广总督的人物,也并非等闲人物,其中有着诸多知名人物,如李瀚章、李鸿章兄弟,林则徐,张之洞,赵尔巽等,不仅是在当时,对后世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掌控江苏(上海也属于其管辖范围)、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政大权。两江总督的所辖范围与浙江没什么关系,清朝初年,江苏与安徽同属于江南省,外加上江西,权力最高的人,称作为两江总督。

顺治年间,设立过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驻地在南京,后来曾改为江西总督,不久后,恢复旧制。康熙年间,两江总督正式成为定制。雍正年间,两江总督又被授予了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衔。道光年间,两江总督开始兼管两淮盐政。同治时期,两江总督又被授予了南洋通商大臣职位。

两江总督因为存在的历史较长,任职的官员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对后世产生过重要作用的人,诸如于成龙、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等,无一不是当时清廷中的举足轻重人物。

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的正式官衔“总督云南,贵州两地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掌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政大权。

早在顺治年间,云贵总督就已经设立。康熙初年,分别设立了云南总督与贵州总督。之后,云南总督曾一度被废除,由贵州总督兼任,再后来,康熙又恢复了云南总督。雍正年间,云贵总督又被恢复,掌控云南与贵州两省。光绪年间,云贵总督开始兼任云南巡抚。

出任云贵总督的官员,来头自来也是不会小的,第一任的云贵总督即是声誉很有争议的洪承畴,我们所熟知的林则徐、雍正帝的心腹之一鄂尔泰、平定三藩之乱的重要功臣赵良栋、乾隆年间的大红人福康安,参与辛酉政变的桂良等等,都曾经是做过云贵总督的位置。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五)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唐朝大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咸丰四年(1854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光绪元年(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光绪十七年(1891年)病逝,终年73岁。

叶赫那拉·瑞麟(1809年-1874年),字澄泉,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大臣。历任太常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文生员出身,咸丰三年,入值军机。同治五年,奉旨接替吴棠担任两广总督,一任九年。十三年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庄。有子叶赫那拉·怀塔布是清末大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毛昶熙(1817年-1882年),字旭初,号镜海。河南武陟县人。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书。字旭初。道光进士。咸丰十年(1860)以左副都御史衔,在籍办团练围攻捻军。次年任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62)随僧格林沁在鲁、豫、鄂、皖等地镇压捻军,授礼部侍郎。先后调吏部、户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十一年改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任兵部尚书。曾在河南阳武县带头续修毛氏族谱,其谱系字辈为:“锡恩笃祐,裕庆广渊。燕翼克绍,孝绪世传。家声丕振,世泽长延。

李瀚章(1821-1899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号钝叟,谥勤恪,后人多尊称其李勤恪公,合肥东乡人(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祠堂郢村人)。其父李文安,曾官刑部郎中,与曾国藩为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年。文安有六子,瀚章居长,鸿章居次,以下依次为鹤章、蕴章、凤章、昭庆。有《合肥李勤恪公政书》、《李勤恪公奏议》等传世。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 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

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沈桂芬(1818~1880年)字经笙,又字小山,顺天宛平人,祖籍江苏吴江。晚清洋务运动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七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同治二年(1863年),署山西巡抚,严禁种植罂粟。六年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九年迁兵部尚书,十一年加太子少保。光绪六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定,入祀贤良祠。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汉族,字慰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在位期间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各省“都督”变“将军”。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死,归葬于河南安阳,享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相关文章

清代人物杜受田生平简介

清代花鸟画名家

Q版清朝宫廷人物的简笔画图片欣赏

清朝人物

清朝历史人物简介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就阐明了历史的最高层次的社会功能,即历史的揭示社会发展奥秘、预示社会前进方向的独特功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希望能够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想要学好历史,就要找对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复习提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

  •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我们要学好历史这门课程,还需要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不过,我们在记忆之前,还是需要认识和熟悉书本上的基本内容,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

47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