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

时间: 燕纯0 分享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一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问题

  翻译句子

  湖上影子,为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粒人影罢了。   问题:“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试分析其中妙处。

  回答:意境是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银白世界。

  文章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二

  作者简介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被称为“都市诗人”。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作品原文

  崇祯五年1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2绝3。

  是日更定4矣,余5拏6一小舟,拥毳7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湖上影子,惟10长堤一痕1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3。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14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5?”拉16余同饮。余强17饮三大白18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9。

  及20下船,舟子21喃喃22曰:“莫23说相公24痴,更25有痴似26相公者。”[1]

  湖心亭看雪词句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2] [3]

  湖心亭看雪白话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

  湖心亭看雪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三

  一、《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人。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三、重点字解释:

  余:我   俱:全,都    绝:消失   挐:通“桡”,撑(船)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上下一白: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一白:全白   焉得:哪能   更:还   强:尽力

  客此:在此地客居

  三、思想感情(中心):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四、文章理解:

  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每点1分)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每点1分,共2分)

  3、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五、比较阅读:

  1《湖心亭看雪》《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有什么异同:

  ①、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②、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从甲《江雪》诗中“独钓寒江雪”和乙《湖心亭看雪》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①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②《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六、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四

  课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沸腾。(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我(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感知阁:

  1.这是一篇游记,请你说说本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余及金陵二人 事件:看 雪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如何理解“痴”?

  答;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答:“痴行”(1)“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3)“独往湖心亭看雪”;“痴景”,白描的手法写景,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4.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吗?并运用想像加以描绘。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描绘:(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等有何作用?

  答:开头三句话交代了作者看雪的时间和背景。交代事件以示不忘故国之意。同时,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为读者呈现出一派萧杀的冷寂景象。

  6.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这种做法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7.“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作者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别出心裁,在白雪迷蒙的底色上勾勒,一幅湖山夜景图就展示在眼前,充满了诗情画意。对长提、湖心亭、舟和舟中人之小的渲染,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8.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答:奇: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不顾天寒地冻,醉心于写景, 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9. 如何理解“上下一白”?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10.“痴”与课文第一段那句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 独往湖心亭看雪。 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1.找出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并赏析。

  写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1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答;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3.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 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答:不多余。因为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一种新逢知己的惊喜,同时也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14.主旨归纳:

  本课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5.什么是白描?

  答: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相关文章:

1.初中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备课教案级反思

2.《湖心亭看雪》课堂作业本的答案 八年级上

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湖心亭看雪

4.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5.湖心亭看雪导学稿

6.初二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教材视频

7.初二语文知识点:观潮

8.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优化测控卷

9.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

10.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全攻略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复习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语

  • 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
    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八

  • 八年级文言文《观潮》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文言文《观潮》知识点总结

      《观潮》作者以十分精练,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的盛况,本文作者写此文

  •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接下

41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