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范文5篇
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而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显而易见的主题就是成长,是经历了更多的人和事,逐渐的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发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追寻它的过程。以下是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贝蒂·史密斯
坐在窗前,静静的,脑海中突然蹦出童年的一幕:一次课堂,老师无意间说了一句:“书能改造人的灵魂”,它深深扎进了我的心田,一直半信半疑,灵魂是自己的,最亲近之人也难以改变,书那么薄,怎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至今,有个人解答了我的疑问。她和我一样对书情有独钟。知识,令她不“弯腰”做人,有自尊;阅读,令她平凡的生命褪掉了一身“俗气”,有修养。父母支持她的求学之梦,追逐知识。
她是谁?她是《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弗兰西,她从小生活困苦,深爱她的爸爸早早去世,妈妈偏爱她的弟弟,在学校没有朋友,但她依旧勇敢汲取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看来,任何“书生”的灵魂都是书塑造出来的,与其说书是魔术师,说书是知识宝库,还不如说书是灵魂塑造师。
听到《布鲁克林有棵树》这个名字时,一定很惊讶吧!一棵树有什么好写的呢,无非就是写它的枝叶繁茂。可这本书中却写到了弗兰西被书塑造的灵魂。这“树”里隐藏了什么,无疑是片片绿叶,上面诠释着弗兰西在体会生活的无奈时的从从容容,在贫困的逼迫下也能面对一切的坦然,这树的确是“枝繁叶茂”。
弗兰西仿佛是个真真切切的孩子,就活在我的身边。然而,我们又怎样和她慢慢靠拢呢?记得在六年级的时候,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为小升初的考试“冲锋陷阵”,当时的作业上还有许多难题,还得要求速度,大家自然是叫苦连天。
困难重重,就连我这个爱挑战的孩子也曾被打倒。记得有一次,老师发来一张奥数试卷。
起初,一眼望去,感觉还挺简单的。开始做题,我快马加鞭,进入学习状态,这题目竟让我举步维艰,有时候思考了很久,感到明明已经看到了光明,结果到最后一步又到了“死胡同”,只得换另一种思路,时间自然就花的多了。
转眼间时光飞逝,还有几道题难以攻克,急!急!急!额头上竟被逼出了细密的汗滴,真想放弃,这几题仿佛张开了狰狞的面目,它们摆摆头,扮着鬼脸,向我示威,以为就能让我落荒而逃。不过,虽说没有放弃,但心中却萌发出了想要放弃的念头。不放弃吗?可是这题就像绕来绕去的迷宫,进也难,退也难,不知如何下手。放弃吗?可是这几道题目要是失了分,也太可惜了吧!怎么说也不能放弃。
可是下课的铃声渐渐逼近,我的心砰砰直跳,好像快蹦出来了。我仓皇地在草稿纸上写着,列着,画着,心中乱糟糟的。我干脆狠下心来,对那几道题不管不顾,可是只要有一点一滴的希望,就要去争取。几番挣扎过后,我终于决定要在点滴的时间里,打败几道题。就算全军覆没,也比不争取没有希望要强得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虽然只做对了其中的一道,但我已经满足了,这毕竟是一次人生的考验。
最近,我与弗兰西成了老朋友,但在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我曾经的影子。我在读她,其实也是在读自己。我正在与她渐渐地靠近着。
我们的心中是否能长出这么一棵树,就算只长出一根草也好。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2
在我们的心田上,有这样的一棵树,它默默的成长着,装点着我们的心灵。
——题记
孩提时代,我就喜欢读书,到现在,不知不觉地,在书的海洋中已经飘泊了很久,唯独这一本《布鲁克林有棵树》,深深的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小说讲述了诺兰一家人的生活,展现了小女孩弗兰西和其弟弟坎坷的成长历程:母亲偏爱着弟弟,父亲深爱弗兰西却英年早逝,家境贫寒,在学校饱受轻鄙……成长的味道虽如此无奈,小小的弗兰西却始终勇敢、坚强的面对一切,她的自尊和自强,为她打开了人生的另一道门。
文题中所提到的树,是一棵臭椿树,可它有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天堂树,也许,它是成长在弗兰西心中的一棵树。一次又一次,我斜倚在柔软的床头,沉迷在这神奇的文字里,读到心动之处,在心灵颤动的瞬间,总能捕捉到这棵树的影像,甚至嗅到它清新、温暖的味道,它的每一片树叶,都记录了弗兰西成长的故事……
小心翼翼的摘下一片树叶,捧在手心,凉凉的,涩涩的,我又看到了弗兰西和她弟弟第一次打预防针的情景:医生拉过弗兰西的手,厌恶地说:“脏,脏,脏,从早到晚都是这样,护士,你来看看这胳膊。”护士也附和道:“我知道,多糟糕啊!医生,我对你表示同情,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这时,我愤恨地想着:这些人的良心真是被狗吃了,你们难道没有孩子吗?太没有同情心了!然而,让我震惊的却是弗兰西的回答:“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还有,你跟他说了也没什么好处。他是个男孩子,你说他脏,他也不在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有骨气、有尊严的话,宁肯自己忍受侮辱而不让弟弟受到伤害,她的善良,她的勇敢,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一种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春天,站在天堂树下,微风轻柔地拂过,摇曳着的枝叶,诉说着弗兰西单纯的梦:“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还有书……”弗兰西的梦想,平凡而简单,可是那样的纯真与澄澈,这样水晶般透亮的心灵,带给一种别样的美丽,我的心里,甜甜的,润润的。
秋天来了,却有一片叶子迟迟不肯变黄,那就是爸爸对弗兰西深深的爱。弗兰西伤心时,总能在爸爸那里找到安慰,正是爸爸,满足了她转学的愿望。毕业典礼上,爸爸已死,不抱任何希望的弗兰西却看到了桌上爸爸早已写好的卡片: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卡片上的话语,早已走进弗兰西,一份感动氤氲在你,我,弗兰西的心灵深处……
这棵心灵之树,是弗兰西用坚强浇灌的,载着弗兰西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载着沉甸甸的爱和梦。
你找到了吗,你的心灵之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3
布鲁克林在哪里?那里有棵怎样的树?在那儿发生了什么故事?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走进了《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世界。
这本书主要描写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弗兰西一家一开始非常开心,虽然和弟弟尼雷常常挨饿,家境清贫,可是总能感受到父亲在生活中播撒的快乐种子,一家人幸幸福福的过着好日子。父亲约翰尼酗酒后,由于被人嘲笑,他痛不欲生,最后在医院救治无效死亡。在丈夫过世后,家里更加困顿,母亲凯蒂生下妹妹劳瑞,挑起生活的重担,越来越坚强。弗兰西在失去深爱他的父亲后,面对偏爱弟弟的母亲,面对贫穷在学校饱受的鄙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她用自己的坚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并为自己的家庭梦打开另一扇窗,最后这个家庭非常圆满、温馨。
我觉得这本书很不错,是一本关于成长和生存的书,它告诉我们弗兰西的日常生活是怎样悲伤,怎样快乐。虽然弗兰西和弟弟尼雷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可在谈到不用吃苦的妹妹劳瑞时,反而表现出同情,可惜她没有见过充满柔情而快乐的亲生父亲,可惜她体会不到那份苦楚中甜的滋味。这告诉我们,即便是在生活中受困、受穷,也不能失去骨气,失去乐趣,失去希望。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弗兰西星期六会去图书馆借书,星期天下午她会拿着借来的书,坐在太平梯口,藏在浓浓的树荫里,看着书,做着白日梦。这样的闲暇时光,可以让她忘却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顿。弗兰西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却意外的拥有巨大的精神财富。为什么有很多男孩子喜欢弗兰西?就是因为阅读让她变得高贵,有知识面的人是能将生命的道路变得更宽、更广的。这告诉我们,爱上阅读,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多彩。
这是一棵普通的树,这是一棵不起眼的树,这还是一棵顽强不屈的树,即便遇到再多困难,也能努力抬起头看到天堂。我会深深地记着这棵布鲁克林的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4
作者贝蒂·史密斯(1896-1972),是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她的经历与这部小说主人公弗兰西相似,早年也是靠自学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新闻、戏剧、写作和文学。《布鲁克林有棵树》是她的主要作品。
本书的内容和书名一样,朴实无华,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个朋友将她成长的故事在自己耳边娓娓道来,非常的亲切。
这是一个温暖、有力量、令人感动的成长故事。
弗兰西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祖辈是典型的新大陆移民,连着几代人都在白手起家的美国梦中浮沉挣扎,母亲做清洁工,父亲酗酒,时常无业,到死也没有留下什么财富,因有弟弟妹妹,她还不得不辍学,早早打工赚钱养家……
用消极悲观的观点看,弗兰西没理由幸福快乐,然而她始终保持着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通过坚韧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受更多的教育,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这本小说自面世后就成为青春文学、布鲁克林历史的经典、乃至美国精神的缩影。
看完后,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苦难本身不是好东西,但很多时候,生活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选项。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或者逃避。如果把苦难视作生活的一部分,接受它,试着和它和平相处,让它磨砺自己的性格,那么苦难便成为一笔宝贵财富。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祖母睿智、茜茜热情,凯蒂坚韧。奥普拉·温弗瑞说:我想,在我成长过程中让我最受感动的一本书就是《布鲁克林有棵树》了。这的确是值得大力推荐的一本书了。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5
文章正式开始之前,照例说明选乐理由。坦白地说,每次选择背景音乐,不是根据推送内容,而是依靠纯粹喜欢。六月看见我喜欢的博主在听伍佰的歌,于是收听了《诗情摇滚》和《泪桥》两张专辑,专辑里有《晚风》这首歌曲,以前听过好妹妹乐队的版本,重新搜索播放回味了一遍,很是喜欢小娟的声音,然后去听《如风往事》。今天点击“我喜欢的音乐”,她一开口,就是这首了。
很久没写“INeedBook”栏目,可能部分读者已经遗忘,我想是有再次介绍必要。这个栏目是想介绍自己看过的书籍,不想简单地概括内容,也不想复杂地分析写作,只想记录和分享感受,采用的方式会是摘录书籍片段,结合表达内心想法。
关于引用是否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章第四节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第二款“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我承诺自己会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侵犯著作权人其他权利,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同时希望读者监督推送内容的引用。
今天想要介绍的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因为自己的概括能力很差,所以不知道怎样去说明内容,书籍讲述了一个二十世纪的纽约布鲁克林区女孩的成长。
曹文轩在序里说,“《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变成了段子,这些段子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整部小说“,我想要表达的也是这样,”女孩的成长“是一个句子,它和”父亲的经历“”母亲的经历“”父母的爱情“等其他句子变成了段子,这些段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整部小说。
像是一棵树,它独立地生长,存在于天地,不过它的树根有着各种纹理,树根往下是在土地里蔓延,树根往上是向天空去进发,树枝朝着不同的方向舒展,树叶从而能够自由地呼吸。倘若你愿意的话,可以观察这棵树,一只甲虫的漫步,或者一个蘑菇的开放,又或者只是躺在树荫里,看着绿意遮挡阳光。
这样描述应该可以看懂吧,书籍是在讲一个女孩的成长,包含着生活很多方面的内容。
初中阅读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高中阅读大冰的《乖,摸摸头》,我有思考这类故事型小说的意义,一直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曹文轩在序里的话算是解决了问题,“爱思想胜于爱美、爱情感,已成潮流。尽管,没有任何人向我们证明过思想的价值就一定比美和情感的价值更重大,但文学差不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了。本来有着许多纬度的文学,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纬度:思想——除了思想还是思想。”
“《布鲁克林有棵树》似乎回到了老路上,依然做着感动的文章。作者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思想是重要的,还有许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东西,比如美,比如情感。”我无意去评论思想,美和情感,究竟何者重要,何者最为重要,只是想说这些和作品一样,都像树林里的树,美是一棵树,情感是一棵树,思想也是一棵树(当然他们也可以是同一棵树),小说是一棵树,诗歌是一棵树,故事也是一棵树(当然他们也可以是同一棵树),他们都在各自生长,有人需要这棵,有人需要那棵,有人喜欢这棵,有人喜欢那棵,而《布鲁克林有棵树》对于我来说,是需要且喜欢的树。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里《四棵细瘦的树》最后一句话,“四棵因为存在所以存在的树。”
相关文章:
8.青春励志类的书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范文5篇
上一篇:海鸥乔纳森读书心得5篇
下一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范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