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语文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知识点

时间: 梦荧0 分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课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课文

作者: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 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 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零零)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 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零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__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

一、课文字词:

佃(diàn)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祖籍(jí):原先的籍贯。

韶(sháo)关:地名

仪陇(lǒng):地名

溺(nì)死:在水或其它液体中窒息

[好劳动]劳动好手。

私塾(shú):旧时私人办的初级学校。

勉强(qiǎng):将就;凑合。

调料(tiáo):调味用的佐料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

和蔼(ǎi):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妯娌(zhóu lǐ):兄的妻子和弟的妻子的合称。

和睦:相处融洽友好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管束(shù):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血溅(jiàn):鲜血流淌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衙门(yá):旧时政府机关。

横蛮(hèng mán)粗暴,蛮横

节衣缩食(suō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zhī 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瞒着(mán zhe):不告诉实情。

[慰勉]安慰勉励。

八十有五:又,yòu

[聊叙](liáo xù)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二、同义词辨析:

(1)悲伤悲惨

本课例句:“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两个词都有使人感到伤心的意思。

主要区别:①“悲伤”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产生的伤感;“悲惨”侧重于因为处境、遭遇而引起的伤心。②“悲伤”的伤心程度没有“悲惨”重。

(2)哀痛悲痛

本课例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两个词都有伤心的意思。

主要区别:①意义上,“哀痛”比“悲痛”的程度更深。②“哀痛”多用于书面语而很少用于口语;而“悲痛”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

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幻灯片:作者像)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学生思考、讨论、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提问: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3.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明确: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党中央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德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后两自然段。然后讨论、交流,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6.总结文章中心

7.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崇高、伟大、无私、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在《白发亲娘》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19~23题:(10分)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2.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13.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 D. 充满感情的色彩议论

14.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15.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16.上文中“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分)

答:

答案:

12、她勤劳一生。

13、C.

14、民族、人民。

15、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16、“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

214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