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初中历史点多面广,做好初中历史第二轮复习愈加重要。订出全面有效的复习计划和进度;灵活运用各种复习资料,比如教材、考纲样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特别是考纲,要精心研究样题的设计思路,明确中考命题方向,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一、牢牢抓住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经过第一阶段单元复习后,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掌握,但客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古代史部分遗忘严重,知识结构体系尚未确立,部分历史概念有待于强化,综合应试能力尚未形成,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狠抓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方面求得突破。
如关于中国古代史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这一主题,应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复习。
1.秦汉时期是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要让学生明确,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治上:采取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皇帝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军事上抗击匈奴,修长城,筑驿道,密切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汉朝,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形成了儒家思想,影响后世两千多年;同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立西域都护,加强了对新疆一带的管辖,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2.隋唐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隋文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租用调制、科举制度等巩固了隋朝统一。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景象,使这一时期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边疆问题上,唐朝经营并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唐朝对待少数民族,采取的是开放政策,使突厥、匈奴、鲜卑、吐蕃等各民族人才为帝国所用,连日本、大食的人才也可以在帝国的政府做官,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创造出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最壮丽的盛世帝国。
3.明清是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末戚继光清扫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初康熙组织抗击沙俄,平三藩,亲征噶尔丹等,这些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管辖,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复习讲解,既让学生把握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又抓住了与这一主题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线索明了,重点突出,知识清晰,有利于学生对这一主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的原则
在历史复习中联系现实及热点问题体悟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如古代和近代中日关系,是一个热点问题,古代史上中国主要是日本学习的对象。汉朝时中国的铁器、丝织品就传入日本,丰富了日本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唐朝日本派大批遣唐使和留学生来中国,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租庸调制,实行天皇制和班田收授法,创造了日本文字,中国文化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营养素,乃至影响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如茶道、面条、汤圆、豆腐等都是通过僧人传入,京都是仿照唐长安城建立的,书法艺术也为日本人所喜爱和摹写。中日两国文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当时都是农耕民族,都受儒教的影响,都用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甚至许多传统节日也一样。这些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明朝中期以后,中日两国交往以战争冲突为主,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烧杀掠夺,给沿海人民带来严重灾难。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后,消除了倭患。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但是由于国土狭小资源短缺,封建遗存严重,日本一开始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近代史上中国最危险的敌人。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开始。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中国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历经艰难、牺牲,才取得抗战的胜利。战后,相比德国而言,日本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并没有作深入反省,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为侵略翻案辩解,给东亚和世界和平带来隐患。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在周年庆典上,少了许友好融洽的气氛,多了些剑拔弩张的味道。近年来,中日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日趋尖锐化,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4月,石原慎太郎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引发所谓“购岛事件”并持续发酵,最终日本野田佳彦政府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这个决定使中日关系迅速恶化,令局势一时难以转圜。在官方,日本坚持“国有化”立场毫不退让,中国则派海监船、海监飞机巡航巡飞钓鱼岛;在民间,中国出现保钓反日游行、抵制日货,甚至发生日本驻华大使在京遭遇拦车拔旗事件。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引发人们的关注。不过,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仍是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故意煽动和加剧中日争端的行为,不论由谁发动,最终双方都不会是赢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不能对日本右翼放松警惕,要时刻关注,并要采取适当措施反击右翼势力,为我国长治久安打好基础。
再比如关于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大业,要以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到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琉球;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查司管辖台湾及澎湖一带事务;到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这些史实说明古代台湾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区域。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了50年;二战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蒋介石败退大陆后,形成了两岸对峙的现状。中共对台政策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最初的武力解决台湾到目前的和平解决政策,只要承认九二共识,愿意走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台湾当局对话,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尤其是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微笑着,向马英九伸出手。经过66年两岸民众的共同期盼之后,两岸领导人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一起。为了这十几米的距离,为了跨越那道浅浅海峡,两岸同胞足足等了半个多世纪。两位领导人长达80秒的握手,凝结着中华儿女对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望,积聚着多年来两岸国人付出的积极努力,标志着两岸关系翻开新的一页。习近平在会面中强调:“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习马会”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几个历史新范式
中考命题的专家们常常把史学新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渗透到试题中,这些新理念就是历史新范式。因此,初三一线教师应高度关注这些新范式,以指导学生准确应考。目前,史学界公认的历史新范式有以下几种:
1.近代化(现代化)范式。其内涵是:经济上工业化、信息化;政治上民主化、法律化;思想文化上理性和科学取代愚昧和迷信;社会生活:城市化。
2.文明化范式。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即专制→民主)。
3.经济全球化范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开始形成、初步形成、完全形成)—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4.多中心、多元化文明的贡献;东西文明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只要留心,不难发现以新范式命制的材料题、问答题,在模拟试卷中到处可见。我们以新范式思路指导学生答题定能收到极佳效果。
四、综合归纳,专题复习
把教材重新组合,进行知识归类,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一方面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的联系。例如:将19世纪60至70年代出现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从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又如: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类: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至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至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历史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例如,复习美国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一条线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我们将每一时期的历史进行复习,然后将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美国的发展历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勤于反思,把握好新课改和中考动态,运用好课标和教材等文本资源,掌握好科学的复习方法,有效地组织好基础、单元或专题、综合模拟等复习,切实提高复习速度和效率,就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相关文章:
10.最有效的中考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