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只有做好高二政治月考试卷的复习,才能在政治月考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政治下册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下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 题共40小题,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 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与题意最相符合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据此回答4~5题。
4.针对中国的发展,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威胁论”,而中国及大多数国家则坚持“机遇说”。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思维与存 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基于此,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战略以及外交政策的选择是( )
A.否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肯定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错误观点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C.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 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7.围棋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围棋定式是学习围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它是在长期的围棋博弈中形成,经得起检验而被固定下来的一种模式。围棋定式的存在说明( )
A.遵循定式是下围棋取胜的决定因素 B.理论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C.变化无穷的围棋也有其内在的规律 D.博弈实践是产生定式的唯一途径
8.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9.魔术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艺术,它是魔术表演者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进行的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制造的奇幻现象 是不存在的
C.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条件的利用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现象的来源
10.意识是人体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接收客观外界事物的客观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然后由大脑对其进行接收、加工、处理、储存、记忆、创造(思维过程)所形成的产物(主观信息)。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有了客观事物就有了意识
③没有人脑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 ④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 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2.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神经科学家认为,不同的人之所以在思维和行为上有所不同,是与其大脑的物理连接、大脑皮层的沟槽深度有密切联系的。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的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工人做工 D.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4.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 (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
C.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 D.说明真理来源于人脑
15.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近 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层消融的消息不断。曾有专家警告,北冰洋的冰层将在2013 年夏季完全消失;也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已终止,地球将步入冰川时代。美国宇航局2013年8月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冰洋冰层的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万平方千米。这表明
①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真理与谬误相伴,二者没有清晰的界限
③复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杂乱无序的
④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 在各地先行高考改革实践的基础上,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 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高考改革的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这体现了 ( )
A.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18.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 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 不见人。这种违背 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能动性特点
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
19.如果某一菜农获得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如果所有菜农都获丰收的话,则他及所有菜农的收入却都会下降。这启示我们,蔬菜丰收与收入增加之间的联系( )
①是不可预测的 ②是以条件为转移的
③是复杂多样的 ④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2013年10月 15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传出好消息,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国际前沿通讯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 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 G,平均上网速率达到150 M,堪称世界上最快的“灯光上网”。这说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联系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着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1.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经济而言,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健、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显然是有利的。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整体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22.“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警示我们( )
①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重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以看出( )
①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
②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
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从地方做起、从民间做起、从基层做起,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可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必须正确把握( )
A.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的关系
25.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要全面否定旧事物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日益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这些都是值得的。这说明(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27.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网友道:“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这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
A.要增强事物量的积累,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B.事物性质的变化就是发展
C.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D.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28.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因此,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以上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C.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9.“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都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④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 ④
30.下列选项中没有蕴含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31.有人把x藏近年来的 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的过程是( )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 ②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④新形式代替旧形式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 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很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33.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 )。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两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刘禹锡的两句诗。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的哲理是( )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一页更多关于“高二政治下册月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