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考正在备考中,政治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阶段,政治的复习方法大家掌握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方法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的方法
新东方一对一韦墨老师建议,不管是二轮复习还是以后的三轮复习,都要回归课本,必须回到课本。怎么回归?二轮的回归和三轮的回归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下面听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韦墨老师一一为大家细述:
1、复习框架
我们二轮复习的回归课本,首先新东方一对一韦墨老师先说说复习框架。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主义?探索真理的历程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标题分别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课,每一章节顶部有一个蓝色的框题,还有蓝色字体的标题,分几层,都是什么。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把刚才说的这些框架写出来,一本书一张纸。每天整理出来一些,把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 “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不出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高考政治二轮备考建议
1.“抓纲”“务本”,构建知识体系
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
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固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如《经济生活》以“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板块,构建基本框架;《文化生活》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就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为知识框架;《政治生活》就以“公民的基本知识;政府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知识;民族的基本知识;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组成知识架构,将厚书读薄,运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应对自如。
2.把握以往高考试题及教材特点,抓住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变动情况及2009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对我们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经济生活》考查的是历年持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历年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近年《经济生活》新版教材与实际生活关系较紧密的知识点主要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价格变动的影响”“投资理财的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宏观调控”等等,这些知识点我们都要注意。《政治生活》侧重于“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复习时我们必须以它们为主线,把握国家意志,牢牢跟上时代脉搏,增强复习针对性。《文化生活》历年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命题较多,因此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对这些内容加强系统学习和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要是构建知识体系,历年高考哲学考查的层次一般是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五个板块,加强复习把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就可以使我们提纲挈领的一下子锁定知识点。
3.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4.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牢固、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拘泥于课本中的现成字句的记忆,而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高考政治的主观题解题策略
1针对材料谈意义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标准、提出环保要求,引导和规范低速电动汽车有序发展。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围绕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提出提案,建议继续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新建商品房要设置配备充电电源的专用停车位,对老社区也要制定建设充电设施的改造计划。
我国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策略:
第一步,仔细审读材料,辨明试题特点。
此类试题从材料上来看是针对一系列问题、不足或者成功的经验、做法让我们去分析某一措施、举措、做法的意义。如本题设问是针对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采取的积极做法谈作用(意义),就属于针对材料谈意义类的试题。
第二步,提取材料信息,明确答题依据。
接下来,我们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逐一找出材料中的问题、不足或成功的经验、做法。如本题积极的做法有:①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标准、提出环保要求,引导和规范低速电动汽车有序发展。②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围绕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提出提案,建议继续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新建商品房要设置配备充电电源的专用停车位,对老社区也要制定建设充电设施的改造计划。
第三步,针对问题、不足从反面归纳、概括意义;针对成功的经验、做法从正面归纳、概括意义。
本题是针对成功的经验、做法谈意义,因此需从正面归纳、概括。可将第二步中①和②的信息总结为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所以可将我国民主党派发挥的作用归纳、概括为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积极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2针对某一知识角度谈意义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意义)。
解题策略:
第一步,仔细审读设问,辨明试题特点。
此类试题在设问中让我们运用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知识点来谈某一做法的意义。如本题设问要求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第二步,寻找知识范围,确定答题要点。
可依据设问寻找知识范围,之后还可再将知识范围分成若干个小知识范围。
第三步,依据答题要点,归纳意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首先要归纳出材料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什么: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的人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有的人则“唱衰”、“抹黑”中国。再依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归纳意义: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动于衷,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就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
3针对设问层次谈意义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
解题策略:
第一步,审读设问材料,辨明试题特点。
此类试题在设问中往往是让我们分析做某事的意义,而“某事”一般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层次,在材料中会给一些“提示”信息,往往需要细致分析设问角度和抓住材料的提示信息来解答,难度较大。
第二步,参照提示信息,划分设问层次。
依据设问,我们可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划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第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结合材料中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的提示信息。可知,第三个层次是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是国有企业。
第三步,依据设问层次,分析延伸意义。
我们要依据划分出的设问层次逐一分析出或者延伸出相应的意义,确定答题要点。第一,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我们据此可做如下分析:铁道部是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属于政府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是企业。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利于政企分开,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我们可延伸出公司的意义或者作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利于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等。第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是国有企业。所以,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我们可延伸出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等相关知识。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
解题策略:
第一步,审读材料和设问,辨明试题特点。
此类试题的材料往往只是为了引出某一知识点,而在设问中往往让我们谈意义或作用。此类试题往往比较简单。
第二步,调用教材知识,归纳意义
依据教材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叙述可确定“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等答题要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