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教案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第一目是货币的本质。围绕商品的含义、货币的产生、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本质。第二目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介绍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同时介绍其他三种职能。第三目是纸币。本目从货币发展的角度讲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和电子货币的问题。三目之间的内在逻辑是:由商品引出货币——由货币的起源、本质到货币的职能——由金属货币到纸币。
二、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经济生活的开篇内容,也是学好经济生活模块的基础。升入高一的学生虽然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该框题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将这一框题分为两个课时来讲,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四、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五、 教学难点
纸币。
六、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引导法,设置物物交换的情景,让学生参与交易,感悟其中困难,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通过模拟超市购物过程逐步剖析货币的基本职能;利用探究活动,围绕纸币的优点、发行量进行分析。
七、 学法指导
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也增强了自信,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学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这本书,同学们认为“经济”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钱!”
教师引导:大家对“钱”了解多少呢?钱在经济学上称为货币,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有钱能买学习上、生活上的必需物品。不过,我们今天要进入历史的隧道,飞回没有“钱”的年代,那时你的必需物品是如何获得呢?
(二)讲授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教师活动:我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钱(货币),那么货币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学生活动:购买商品。
教师引导:商品的含义以及两个基本属性。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2)货币
教师活动: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出货币产生的过程,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情景一:原始社会末期两个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一袋米是换两只羊还是三只羊是偶然。
情景二:一位欧洲的旅行家在非洲野蛮部落想雇一条小船到其他地方去。给美元不要,船的主人要他用象牙来付账,经过打听,他得知有个叫沙里布的人有象牙,沙里布愿意用象牙交换呢料,他又打听到有呢料的人,想用呢料换针,幸亏这位旅行家带有铜针,于是他终于用铜针换来呢料,接着又用呢料换来沙里布的象牙,经过一番周折,最后再想把象牙付给船主时,船主已经走了。
情景三: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向纳粹集中营里的战俘提供物品。战俘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或劳务换取物品的行为经常发生,交换中,香烟逐渐成为大家乐意接受的物品,例如,一件衬衣值80支香烟,为他人洗一件衣服可换2支香烟。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贝,因此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字都有贝字作偏旁:贫、赔、赚、账、赊等。
情景四: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学生活动: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出现——固定在金银上——货币
教师小结: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教师活动:我们到盈信广场的苏宁电器时,能够看到很多的价牌,这些价牌上的有单位数字代表什么?
学生活动:是价格。
教师活动:例如大家给班级里的粉笔擦定个价一起把它卖了,大家定价多少?需不需要用真的钱来标价呢?
学生活动:5毛钱,不需要。
教师引导:价格是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格。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教师活动: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2)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不行。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3)其他职能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第七页,找出货币的其他职能,并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下面通过两个镜头,来让大家判断一下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镜头一:金融危机到来后,在某大型超市中,有些顾客在仔细查看商品的价格标签;也有少量顾客在收银台前排队交钱付款;还有个别顾客在挑选生肖金条,为今后储备。
镜头二: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业柜台前,有人在提取存款利息;有人在国际业务处兑换外币。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金属货币有什么缺点?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以前的纸币在现在能不能流通?某村自己发行的“村币”怎样呢?
一种在某村流通35年,被村民称为”村币”的硬纸片,被国家查处并取缔。这种硬纸片印刷规范,且正面印有“××村专用”等字样,面额从1元到50元不等。
1、这种“村币”之所以被取缔,从经济角度看,是为什么?
2、纸币与金属货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强调是现在的国家发行的的纸币。而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而纸币本身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纸币无价值(其自身价值与其代表的价值往往差距太大,理论上其自身价值忽略不计),所以不属于商品。
(2)纸币的发行规律
教师过渡: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用它可以购买一切商品,因此, 从常理上讲,货币越多意味着可以买到的商品也就越多。我国无论从整个国家还是老百姓家庭,都还不算富裕,为什么不多印发货币(人民币)以尽快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百姓的富足?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活动: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教师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计算题,让学生理解纸币购买力与国家规定面值之间的关系。
(3)对待人民币的正确态度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4.电子货币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找出电子货币的含义和出现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相关知识。
(三)课堂总结
强调重难点,梳理本课时知识框架。
(四)板书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 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 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2. 货币的基本职能
(1)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
(2) 流通手段(现实的)
(3)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 纸币
(1) 纸币的产生
(2) 纸币的含义
(3) 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4. 电子货币
(1) 产生原因
(2) 含义
(四)实例探究
1.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这里用于捐赠的物品( )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
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的
[解析]:商品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捐赠的物品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此不是商品,选D。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
A.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一般等价物不是
C.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D.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解析]:一般等价物是为人们所普遍乐意接受的,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也是一般等价物,但是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固定”,选D。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符号,这就是说 ( )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即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纸币面值可以由国家规定,但是国家无法决定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发行的纸币量也要遵循货币发行规律,与实际所需的货币量相符合,选C。
4.在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 )
A.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
[解析]: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过大可能会引起物价上涨,选C。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商品和货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将永远存在下去。( )
(2)只有金银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 )
(3)只要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只要有价值,肯定是商品。( )
(4)不是商品的其他物品都没有价值。( )
[解析]: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2.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仅仅是金银,因为金银的优点因而一般等价物最后固定在金银上,╳。3.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只有商品才有价值,√。4.不是商品的物品没有价值,√。
九、 课后作业
(一)基础题: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请问:1.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2.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货币?
3. 假如你是商品生产者,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1)因为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也就不能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变,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白白付出了劳动,这会造成产品积压,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所以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2)不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因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本质是固定不变的,必然是一般等价物,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能购买所有商品所有者手中的商品。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中的货币。
(3)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假冒伪劣产品)
(二)提升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便意味着拥有了一切”;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请你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我们对待金钱应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对待金钱,我们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仍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职能,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永远都是社会财富的象征。因此,合法取得金钱,成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保证。故“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君子爱财)
其次,还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即要“取之有道”,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再次,我们要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内容虽然与金钱有关,但却是金钱买不到的,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所以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要想健康成长,就必须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学反思
我知道这一框很难上,但是真正准备起来,发现难度却是比想象的还要大。反复上过课和听课之后,渐渐的思路清晰起来了。虽然有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对以后也是有作用的。
一、关于教学进度问题。
我本来打算一节课或两节课讲完本框的。事实上不可能讲得完。不是因为我讲得太多,而是我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处理不全面。如果一定要讲,也是讲得完的,但是效果一定不好,所以用三节课来讲。因为学生刚刚到高中,要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教师、新的课程,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按照正常的进度,对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
具体地,在第一节课中,我先进行自我介绍,课程介绍(侧重比较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的差别),然后讨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下来,一节课就快过去了,但让学生对教师对课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一目讲了一节课,第二、三目讲一节课。要授课过程中渗透了巩固练习和方法指导。
当然用这个进度是不可能完成的,只好在后边补救:第二框一节课可以完成,因为信用卡和支票对他们来说很熟了,让他们看书,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完全可以达到目标,我只需要讲外汇中的汇率就可以了。
二、关于具体知识的处理办法
1、商品及其属性。很简单,尽可能用变式理解。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很难讲得清楚。我主要是抓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句话进行分析。先请学生看教材,归纳出商品交换的三个阶段,然后从物物交换的困难引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再从一般等价物的引出货币。过程中重点强调分析了一般等价物和货币。最后以图示说明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关系。实事证明,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效果还行。
3、价值尺度的职能。主要用了教材P5的图示说明,比较好讲。
4、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这个学生很难理解其区别。主要用了P6的图示说明。另外不在概念上去纠緾,主要用实例进行分析。而流通手段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当做主观题进行分析。学生的资料上有这个题目,就把它布置为作业了。
5、其它的职能不多讲,请学生阅读P6。
6、纸币的知识,侧重分析了含义和发行规律。这个知识的处理过程中用到了P5的公式,对纸币发行过多或过少的后果,简化分析。通化膨胀与通货紧缩,不要讲得太深。放到以后讲宏观调控和财政作用是再补充。
7、电子货币。点一下就行,不多讲。我只要学生知识这个名字就行了。
三、收获与不足
自己觉得,对教材的研究处理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我设法把这些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听课听得多,也学到了一些处理方法和具体知识。
不足在于,我认人的能力实在太差了,记不住学生的名字,也没有认识几个学生。这样和学生沟通起来就很困难了!
猜你感兴趣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上一篇:高中政治第三轮复习方法
下一篇:高中政治电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