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社会生活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社会生活
“品德”与“社会”二者的在机统一,它强化了思想品德与儿童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社会生活,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社会生活篇一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语言对我们的影响。[1]我们离不开语言,在现代社会中,语言对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言语交际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斯大林曾经阐述,“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2]。在研究言语交际与社会生活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肯定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研究言语交际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言语交际学、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中介线,语言学和交际学在生活中密不可分。通过在言语交际对社会生活产生的经济、政治、现代化建设、市场价值、社会基础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分析和论述,我认为言语交际和社会生活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一、言语交际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在哪里?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都是从使用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3]的言语交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能够彼此通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能够听清理解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千百万人在交际中个人言语千差万别,要使用大家通用即能听懂的音义结合话语,否则就无法进行交际,因此言语是对社会交际中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言语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具体运用或个别的体现,语言学界早就有定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二、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与说话的关系
普通人通常将语言等同于说话。但实际上,从专业角度讲,语言是不能与我们日常交流说的话画等号的。语言来源于说话,是从话语中剥离出的高层次的规则。[4]它包括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三大内容。我们可以说,话语是语言机器生产的产品。人能够说出的话一定是无限的,而这些话的组成规则则是有限的。基于上述原因,为了保证一定范围内社会交流的有效性,避免别人听不懂,就必须在说话时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
(二)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
由于语言与说话两者之间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语言也具有社会性,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同时,能否使用语言,也是智能生物的重要判别标准。虽然人类交往也有着诸多种类的非语言手段。譬如,面容、眼色、动作、身姿等。虽然在大的范围来看,身势与手势所表达出的意义大致相当,但是在某些时候不同民族的相同手势与身势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动作都是伴随着语言出现的。由于这些非语言辅助手段在实际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社会语言学在讨论人类语言交际手段时,常研究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和语言交际手势一样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其发挥的实际作用远没有语言那样强大。
三、言语交际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概念。他说的能力只是抽象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心的一种天赋功能,他认为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而且同属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两大体系中。不同地区、民族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以及历史观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对于事物的看法、逻辑习惯以及具体的表达方式等都存在巨大的区别。譬如,直觉以及具体现象是东方人关注的内容,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语言较形象,但是大多不够准确。而西方人对逻辑性、条理性都非常重视,表达时所采用的语言多是功能性且描述准确。东方语言重意境,句子中主要是靠语意逻辑进行衔接。西方人对逻辑、形式以及句子上的衔接比较重视,因此描述多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与准确性。语气上中西方的表达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使得中西方的人在对同一件事物进行描述时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
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言语交际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由此产生社会效应,社会的价值、经济、政治、科学的种种原因也对言语交际接触所引起变化,相互依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言语交际和社会生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社会生活篇二
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学习应以经验为中心,重视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和技能,“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社会生活实践是教育的源泉,服务社会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只有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有意义。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板块,四个板块无不与现实生活惜惜相关,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以便最大限度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生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真理的把握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多次反复的过程。因此,教学应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从生活的直观感性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与提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可以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理论通俗化,抽象教学原理具体化。
在高中阶段的政治知识中有很多知识是很抽象的,比如:哲学常识中的因果联系,必然与偶然,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原则等等,如果脱离社会实践,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容易一头雾水、一知半解。而如果将实践经验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能让深奥的教学理论变得容易理解。例如:在讲到经济常识这一板块讲“市场交易原则”这一内容时,我先要求学生熟悉内容自己理解“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运用我们学的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在市场交易中,不管是先交货后交钱还是先交钱后交货,期间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允许存在一个时间差,说明交易双方存在起码的信任关系,说明诚实信用原则在无形中起着作用;同时,每个同学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询问选择,而且没有人强迫买或不买,说明了交易是在自愿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购买的过程中你觉得价格合理才会购买,这其实就是与书本上的公平原则一致了。通过这个学生对生活实践与课本理论的结合,很容易就让学生懂得,市场交易原则从形式上看似人为制定的,它可以被遵守,也可以被破坏。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不管人们了解不了解市场交易原则,在交易活动中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市场交易原则。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市场秩序就有保证,交易活动就可以正常进行;违背市场交易原则,市场秩序就受到破坏,交易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可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并不是出于人们的良好愿望,而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客观要求。
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实践能力。
提到政治这一学科,许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国家、执政、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和我们的生活很远,一点实用性也没有。其实,高中政治很多地方都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而且可以说生说的各种角落都充满了高中政治影子。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并不难,也不枯燥。教会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思考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针对最近人们广泛关注的“双汇”事件,以及前两年的“三鹿”事件,我们可以结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违背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市场经济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经不住利益或人情诱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把关不严,质检不严。这是市场经济自发性弱点和缺陷的体现)。在讲我国的政治的体制与政治制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每次定期如开的两会,以及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认识到自己也常常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内因与外因(个人成绩的好坏,工厂经营好坏,国家稳定繁荣与否,也可以找到内因,如个人是否主观否努力,自己是否智力优秀。学校管理好不好,班级学风浓水浓,老师的业务能力是不是很强这些就是外因。工厂的机器是否老化,工人是否有劳动积极性,领导层的决策是否正确,管理水平如何都可是内因,其他工厂的竞争增强,外部工人工资的上调等都可视作外因。对国家来说内因就是阶级矛盾的缓和,经济建设的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外因就是比如对外关系政策如何,国际环境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经济的变化等等都是外因)。
这些源于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例子简单易懂,也和学生们的阅力相当,能让他们很快懂得这些知识,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政治知识的影子,处处都是在参与政治知识中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等。
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有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例如,在教学“民族大家庭”时,引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爱我中华》这首歌中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同时结合我们国家目前的民族情况,说明各民族团结的的重要性,也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感受,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学生不仅乐于探究,学会自主建构知识,而且能深刻地感知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事实中理解并接受理论,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
总之,社会生活实践是教育的源泉,服务社会生活是教育的目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沟通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让政治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让教学工作取得最大的成功,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最终还会作用于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