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说课稿范文
说课,作为一种常见教研方式,在当前课改背景下尤堪一提。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学政治说课稿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政治说课稿范文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销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为什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的导入方式,在大屏幕上展示“两弹一星”、大庆石油建设、抗洪救灾、载人航天的图片。(课件展示材料)
提问:这些精神体现了哪些共同的内涵?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各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正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民族精神的伟大支撑,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运用导入的案例,提问:这些精神对民族综合素质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壮大,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而民族精神是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课件展示两种观点,学生讨论)
观点一: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观点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问题:围绕搞好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你赞成哪种观点呢?能否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
学生回答。[page]
教师归纳: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高昂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巩固:学生举例,运用知识说明观点。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展示关于“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言论,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环节三:巩固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就新时期我们当代高中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讨论、思考,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号召学生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查阅相关的资料,去搜集关于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事例,来说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作用。
中学政治说课稿范文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