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2017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

2017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2017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把所学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的成果,也是反应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立”、“统一”基本含义的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以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主体的参与与体验过程,学生能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及其理解

  教学难点:

  矛盾对立统一的抽象形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 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所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教师简单评述。

  2、 教师播放一段世乒赛的比赛录像,并启发设问:“谁来帮我分析一下,、球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引出课题。

  二、新授:

  师:我们先来学习矛盾的含义(屏幕显示)

  ◇课堂探究一:

  漫画《你敢吗?》学生讨论回答

  ◇探究提示:

  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双方又可以转化。因此,结论是“不敢”。烧断绳子的后果是: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课堂练习:

  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2、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归纳,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学校教学(屏幕显示)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师引导:请同学们举出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的双方。

  学生举例。

  师: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非常不错,但是许多同学总是习惯把对立理解为仅仅是好与坏,你死我活的对立,实质上从大家举的这些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概括和抽象,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对立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那么,哲学上的“统一”又指的是什么?

  ◇课堂探究二

  (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提示:

  (1)中的相互依存与(2)中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在下面将学到,此处提出这一探究性问题也起到了引出下一问题的作用。

  3、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依存的关系在教材(漫画《你敢吗?》)中体现出来,分析见前述(略)。

  所以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说由“进步”转化为“落后”的条件就是“骄傲”;由“落后”转化为“进步”的条件就是“虚心”。总之,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又是有条件的。

  ◇课堂练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了矛盾概念之后,你对这段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这段话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有困难与容易之分吗?只要认真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反之,不去做,则本来容易的事情也成为困难的了。同样,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不同吗?只要认真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相反,如果不肯学习,那么容易的也成为困难的了。

  这段话说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为之”与“不为”,就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课堂练习: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答案:A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答案:D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B

  ◇课堂探究三:

  (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探究提示:

  (1)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事例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2)生物界中类似的事例很多,只要我们留意便可搜集很多。如,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此事例说明了鹿群和狼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堂探究四: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

  可联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的关系来分析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如何正是以下要学习的内容。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具体地说,第一,依存不开斗争。“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例如,“上”与“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与“小”的性质也是相互规定的。这是因为,“上”与“下”“大”与“小”是对立的,而“上”不是由“大”或“小”来规定,因为二者并不对立。可见,依存是对立中的依存。第二,转化也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转化只能是向对立面转化。当我们说“上”转化了,那肯定是指“上”转化成“下”。只有“上”与“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之间的转化。因为只有“上、下、之间是对立面,“上”与“大”或“小”不是对立面。

  其次,斗争离不开同一。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相互排斥呢?例如,正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剥削,才有了前者的被剥削,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排斥、斗争关系。

  ②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争性,既是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5、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

  教师:因为事物范围的无限广大,是“事物内部”还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把什么看作一个统一体。比如,我们把家庭看作一个统一体,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是属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家庭和社区之间,以及社区与其他社区之间也存在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关系就属于事物之间的矛盾。(多媒体显示)

  三、课堂小结

  师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以及如何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注意的问题。课后,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教材的基础上,思考这样一个练习题。四、作业布置:

  (多媒体显示)材料一:国务院温家宝访问美国期间,曾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他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材料二: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次温家宝访问美国是为了与美方加强对话,求大同存小异,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积极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中美之间的关系,说明对立统一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意义。

  【板书设计】

  矛盾的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的统一性

  4、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5、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

2915320